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导单位:湛江市赤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湛江市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 图书馆 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冯兆平 庞罗养 王黎明 黄家忠 刘宝光 林兆华 叶植盛 徐海松(按年龄排序)

时间:2023年4月25日至5月25日

地点:湛江市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七楼展厅(赤坎区康强路三横路10号)

书画相依·湛江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叶植盛 /文

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中说:“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实一事尔。” 元代书法家杨维桢在《绘图宝鉴序》中说:“书与画一耳。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说:“书成而学画,则变其体不遗其法,盖画即是书之理,书即是画之法。画道得而可通于书,书道得而可通于画。”现代黄宾虹说:“书诀也就是画诀。”李可染说:“书到高处是画,画到高处是书。”书与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古今书画家对之论述甚丰。

中国绘画艺术,通过简洁的笔墨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以线条造型为特征的民族风格形式, 书与画的发展,构成了中国艺术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

书法从实用发展到成为一门艺术,经过历代文人的推演,将它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相结合之后,便逐渐成为文人抒怀遣兴、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而中国绘画在材料、笔墨技法的运用上以及在意境表达上,都与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到明清二代,书与画的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作用就更加突出。画之意境,是艺术的最高范畴和终极追求,是画家艺术修养和精神的物化,从历代大家的作品中看,意境基本上是从其高超的用笔中表现出来。倘若看得懂黄宾虹的画,为什么在其生命最后的三五年间的作品中的一个局部,几根单纯的线条,就能让你激动赏叹不已,一种不可名状的美欣然会心,因为画家一生的功夫、学问修养、人生阅历、精神境界都凝结在那一根线条之上,而黄宾虹作品的一景一物,笔笔都是从书法中来。以书入画,对书法的重视,目的就是为了用笔的线条质量,理解不了线条,就很难读懂中国画,学者也就难以得其三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指出:“骨气形似, 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强调的就是书法的重要性,可见用笔历来为画家所重。

早在南朝齐梁时期谢赫“六法论”中提出的骨法用笔,指的是力量、笔力,这就须靠书法的用笔来支撑,开启中国画现代大门的黄宾虹强调“筑基于笔”、“舍笔墨而无他”,把用笔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而要做到善于用笔,研习书法是成效显著或可说是必经的途径。如果说追求笔墨气韵,不求“形似”的文人审美情趣造成中国绘画描摹客观物象的写实技术的不发达,那么,经“革新”“改良”后的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只重视写实技术(素描教学)的训练,而忽视了书法艺术修养的培养,前者只是皮肉之痛,而后者却是筋骨之伤,画中国画的学生笔墨驾奴能力的普遍弱化,写意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时至今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因中国画重制作而写意精神的缺失而饱受识者诟病。究其原因,其中最基本一条是对书法用力和深研不足,“改良”之后的国画家肯在书法上下工夫者寥寥,而真正懂书法精髓者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中国画画家群中普遍欠缺传统写意精神的基础--书法艺术素养,这已是不争的现实。

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 有用笔功力和没有用笔功力在画面呈现出来的线条趣味和画面气息是大不一样的。没有用笔功力的描绘,其创作多沦为图解物象,图解生活,照葫芦画瓢的技工作业。大凡重视和掌握用笔要领,懂得线条之品质、旨趣,然后运笔入画,笔墨佳,笔墨有源,自能气脉贯通,生气顿出,耐人寻味。相反,即使是运用各种特技,搞得花样迭出,“乱 花渐欲迷人眼”,而去雅道已远。纵览当今大部分展览中占主流的作品,为避开笔墨功夫陋浅,学养不足之短板,至使制作手段风行,以工细为能,如此出来的作品缺乏笔墨理趣,语俗格卑,了无远韵,传统中国画骨子里的高雅被表面的花哨所代替,笔墨精神几乎丧失殆尽,这正中了元代赵孟頫的批评:“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谓能手。”

也有一批新生代批评者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带着极大的偏见,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程式已固化老化,无法再出新意,然而百年以来,中国绘画就一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争,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双方都纠缠不清,谁也说服不了谁。守成而不谋通变固无可取,然而为刻意求新,而去源断流,挪用西方艺术观念及手段进行创作,照搬照抄西方图式,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守成呢,守西人之成,自矜创新的当代主义者,呼号颠覆传统,每每陷入崇洋自薄,拾西人余吐以自得,然而于中于西都因根抵乏牢,所作类童牛角马,二无所归,境地异常尴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艺术发展的活水源头,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坚守,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此展以传统中国书画为主体,并着意将书画二位一体作为展览的突出点,对所邀请的参展者都要求书画双修,两手都要硬,可备新意,不离本原。从这次展览作品来看,参展者中有数位以书法著名,平时虽以书法为主,然一拈笔作画,出笔见佳,笔精墨妙,无作家习气,趣味盎然,正可作为此文所述观点的验证。

展览不按故常冠以“书画同源”,而以“书画相依”名之,其用意是强调书与画二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就这次策展理念来说,更是为了彰显书法对中国绘画的重要性,表明对绘画传统正脉的遵循,以期能收纠偏救弊之效。

2023年4月20日

参展艺术家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兆平1943年生,广东阳江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市博物馆馆长、广东省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版画和国画创作,作品以大海渔船为主题,表达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作品入选1974年、1977年、1981年全国主题美展,第五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和多届全国版画、国画展。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收藏,代表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百年版画》。1991年获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金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个人艺术成就载入中国现代版画史。2014年“风正帆悬—冯兆平艺术展”分别在广东湛江市博物馆、阳江市美术馆展出。2014年12月赴法国巴黎参加“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艺术名家法国交流展”,2015年获中国海洋画家协会特殊贡献奖,2017年5月在北京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人生之船——冯兆平中国画作品展”,2017年9月在东莞岭南美术馆举办“海上丝路情——冯兆平国画作品展”。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介绍个人艺术成就的专题片《一个画家的乡恋》。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冯兆平作品精选》、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冯兆平作品精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海余生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作诗138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海春风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作诗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庞罗养号静斋,广东吴川人,原供职于湛江市教育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湛江市书法家协会监事长,湛江书画院艺术委员,寸金印社原常务副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蒲华题画诗180x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雪寻梅图110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石图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吹来满眼春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黎明甘肃临夏人,岭南师范学院退休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醉乐图138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羊开泰 138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外桃源 138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多佳日 138x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家忠号秋菘堂。河南省泌阳县人。1982年入伍,2020年退休,大校军衔。曾任湛江市委常委,湛江军分区政委。中国硬笔书协会员,广东硬笔书协副主席,广东书协会员,天河区书协副主席,省文史馆书画院特聘画家。自幼习画,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多次参加军地书画展览并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江东去180x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海任纵横136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隶书中堂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荷图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宝光河南光山县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湛江市书协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草书陶渊明诗180㎝x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水写生45x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陆游诗180x4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生日课45x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兆华1962,10生,汉族,广东廉江人。

自幼学习书法,初宗颜鲁公,后学李北海,近年研习苏东坡,再上窥汉晋,转益多师,颇有心得。

曾获国家级书法展览奖项和多次参加省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广东书协理事。

又喜观画,偶然亦写之,聊作“书画同源”之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作联180x32㎝x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高望远138x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拟苏东坡笔意草字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山春早80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植盛号朴庐,祖籍广东阳江,出生于广东电白,成长于湛江遂溪,发展于北京。广州美术学院毕业,问道于关山月、赖少其、黎雄才、王肇民诸先生,2005年游京操书画业,于北京宋庄辟画室曰“大美堂”,兼治诗文,著作出版有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叶植盛》《正大真朴•叶植盛的艺术》、古体诗词集《朴庐诗稿》、谈艺录《砚耕鳞爪》等。为北京宣和画院副院长、北京宋庄书法院副院长、北京宋庄篆刻院学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王友谊“上元雅集”成员、《丹青》杂志编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书对联180x36㎝x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绮霞酣透晚风清6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受清凉6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味腴甘13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松1976年生于湛江,现就职于湛江市博博物馆,研修于中国人民大学张继书法高研班,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湛江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湛江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湛江市寸金印社副社长。作品获"首届广东省篆刻刻字作品展"铜奖、"第二届广东省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入选"第七届全国藏书票作品展"、"广东省第四届版画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书石涛论画80x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 晴68x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隶书陋室铭180x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华秋实68x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