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怕”是一种内心的恐惧。

也就是说,一切众生的内心深处,皆有某种可以让自己害“怕”的东西。

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是无知才会不无所畏惧,而是因为无知或未知,才会导致“怕”,即未知才是“怕”的因。

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像

那么,这种“怕”源于何处呢?

佛教的答案是众生从无始时来的无明未知!

为什么如此说?

因为佛教认为未知才会引起恐惧,即“怕”,若是一切都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又哪来的“怕”呢?

因此,我们看《心经》中所提到的“恐怖”,事实上就是一种“怕”。

阿难尊者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难尊者像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怕”呢?

佛的方法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也就是说,想要远离“怕”,就必须认清真相,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实证究竟涅槃,方可做到,正如《金刚经》中讲,即: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菩萨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菩萨像

如以上所言,佛从人心的虚妄运作,用爱、忧、怖三种来概括,即有爱才会有忧,因为担心会失去,然后才由忧再生怖,因为失去之后,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何种境地,因此,才产生“怕”的情绪,进一步的说,爱是我执,忧是生心,怖是起意(情绪)。

甚至可以说,越往深层,其“怕”的程度就会越强,因为越深之境,也就意味着更大的未知,反过来,若是越明显,或者能够一目了然,其“怕”又从何谈起呢?

金刚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经

从另外方面来说,人们正是源于未知,才会感到神秘,继而产生畏惧之心,而对于自己能够了知或者掌握的东西,当然不会产生畏惧之心了,更不会再有“怕”的说法了。

因此,世间之事,往往都是如此,有所得才会有所失,有失才所担心,乃至害怕,就算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其本质也是如此,即贪爱者与所贪爱者,甚至可以说,一切人事也无不归于这两者,即从贪爱中起始、忧虑中生长、恐怖中发生,如追求功名、利禄、好物,房子等本质上,都是一种贪爱,当这种贪无所得,爱有所失,再加上无法了知失去之后,会面临何种未知时,就会产生“怕”的情绪。

佛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寺

正是有鉴于此,我们才讲“怕”,往往源于无名的未知,或者说,因为未知,所以,才有“怕”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