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卦

离为火 离上离下

丽日当天之象 光明远大之意

编码:101101(天官赐福,上上卦)

卦辞:占此卦者遇天宫,富禄必然降人间。一切谋望皆吉庆,愁闲消散主平安。

推断:月令皆善,诸事方便,出门见喜,灾消病散。

大象:两离火相重,上下通明之象,火有气,但无形,主不实不定之意。

运势:外观极盛,烈日当空之象,凡事不宜急进及意气用事。

爱情:不宜性急,会弄巧反拙,静而诚者必有所成。

疾病:急病可解,久病则凶,宜耐心调养、为心脏眼科血疾。

失物:动作快,可寻回。

诉讼:只宜人侵己,不宜己侵人,主动者不利。

周易卦爻辞原文

离:利贞,亨。 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周易卦爻辞解文

离卦象征附着:利于坚守正道,这样必然亨通;畜养柔顺的母牛,可以获得吉祥。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象辞说:“离卦的卦象为离(火)下离(火)上,为光明接连升起之表象。离卦的本象为火,这里代表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因而有上下充满光明的形象。太阳的光明连续照耀,必须高悬依附在天空才行,所以象征附着;伟大的人物效法这一现象,也应当连绵不断地用太阳般的光明美德普照四方。

初九,在开始行事时,由于急于求成而出现错乱,后来能恭敬慎重且未轻举妄动,结果没有发生什么灾祸。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象辞说:“在开始行事时,由于急于求成而出现错乱,后来能恭敬慎重且未轻举妄动”,主要是为了避免灾祸的发生。

六二,附着在黄色上,就可以获得大吉大利。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象辞说:“附着在黄色上,就可以获得大吉大利”,是因为黄色代表中,坚守正道,可以获得大吉大利。

九三,夕阳西下,好比人生已入老年,这时如果不能敲着瓦器伴唱高歌地欢度晚年,就难免会有春蚕将死、蜡炬成灰的哀叹,这样必然遭遇凶险。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白话》

象辞说:“夕阳西下,好比人生已步入老年”,太阳偏西即将落下,人步入老年呢?即将死去,怎么能长久呢!

九四,突然间发出万道光芒,犹如燃烧的烈火,但顷刻之间又烟消云散,不复存在,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象辞说:“突然间发出万道光芒,犹如燃烧的烈火”,这种刚烈暴躁的气焰,必然带来危险,是天下人所不能容忍的。

六五,眼泪像泉水一样不停地涌出,纷纷从面颊上流下,忧愁悲伤地叹息,居安思危到了这种程度,必将获得吉祥。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象辞说:“离卦的第五爻位(六五)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由于它附着在君主旁,受到了君主的庇佑。

上九,君主动有军队出兵征伐,建功立业,获得美誉,斩杀敌方首领,捕获不愿归附者,这样做不会发生灾祸。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象辞说:“君主动用军队出兵征伐”,是为了治理国家,并非是为了耀武扬威,滥杀无辜。所以,进行正义的战争,就不会发生灾祸。

卦爻辞注解

离卦:占问有利。通顺。养母牛吉。

倒数第一阳爻:步子错乱,恭敬地对待他无害。

倒数第二阴爻:黄色附在物上,大吉。

倒数第三阳爻:太阳偏西附著(在天上),不敲瓦器唱歌,就到老了叹气,凶。

倒数第四阳爻:(敌人)突如其来,焚烧著,杀死著,抛弃著。

倒数第五阴爻:泪流滂沱,悲伤叹息,吉。

最上阳爻:王因出击,有喜事斩了敌首,捉住他们的敌众,无害。

卦爻卦辞诗

离为火

光明无限是朝暾

最利贞求事事欣

常道畜牛须择母

乐天知命唱黄昏

离卦的互卦是泽风大过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30卦离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火山旅(动初爻)

火天大有(动二爻)

火雷噬嗑(动三爻)

山火贲(动四爻)

天火同人(动五爻)

雷火丰(动上爻)

离卦的错卦是坎为水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离卦的综卦也是离卦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30卦 【火】离为火 离上离下

第三十卦 离卦

离卦,上下皆由“离”组成,卦形作“”,象征“附着”。“离”为火、为日,卦象拟取光明接连升起,悬附高空,即示“附着”之义。全卦阐明事物往往需要附着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存在的道理。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文离卦象征依附:利于坚持正道,亨通。畜养母牛,吉祥。

《彖传》说:离,就是附丽的意思。日月附丽于天宇,百谷草木附丽于大地,太阳永远从东方升起,是服从天道。由于太阳东升西没,循环不已,从而造化万物,形成世界。由于其人以柔和为秉心,附丽于正道,所以亨通。因此卦辞说,“饲养母牛,吉利”。

《象传》说:今朝太阳升,明朝太阳升,相继不停顿,这是离卦的卦象。贵族王公观此卦象,从而以源源不断的光明照临四方。 解读“明两作”,同一个明出两次,是作而又作,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大人观离之“明两作”之象,受到启示,应用到政治上,乃“以继明照于四方”。大人一词就道德学问说是圣人贤者,就政治地位说是天子诸侯。继,相继不绝。统治者要把前人的明德,世世代代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并把它普照于天下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译文初九:步子错乱,保持恭敬谨慎,就没有过错。

《象传》说:步子错乱时保持恭敬谨慎,是为了以此避免过错。

解读离卦下体三爻,初爻象早晨日出,二象日当中午,三象日过午后。履,践,藉。错然,交错,纷错,杂乱无绪。早晨起来,“履错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工作的开始很重要,事情的结果如何,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根子。这时候最需要敬慎小心,敬慎小心可无咎,否则便要得咎。初九居离卦下体,有如日之初出;又是以刚居刚,极易锐意躁进,故有“履错”之象。但初九以刚处明体,也有明智聪察的一面,可能敬慎以处之,果能如此,可无咎。履错然而欲动,却又敬慎不敢妄动,是为了避免得咎初九以刚居刚而处下,有急于上进的一面,以刚居刚而处明体,又有敬慎不敢妄进的一面。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六二:保持中正的黄色附丽于物,至为吉祥。

《象传》说:保持中正的黄色附丽于物,至为吉祥,说明六二有得于适中不偏之道。 解读黄在五色里为中之色,象征中道。“黄离”这里指六二爻,它以柔爻居阴位得正,又居于下体之中。处“离”之时,它能以柔顺中正之道依附于人,当然是至为吉祥的。

《彖传》所说“柔丽乎中正,故亨”,就是指此爻而言。当依附之时,初九过刚当然不可取,六二能柔并不难做到,难在一面柔顺依人,一面又不失其中正。“黄离”的可贵在于此。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译文九三:太阳将落,垂垂附丽在西天,此时要是不敲起缶器、怡然作歌自乐,必将导致老暮穷衰的嗟叹,有凶险。

《象传》说:太阳将落,垂垂附丽在西天,这种情况怎能保持长久呢!解读九三处于下离之终,光明已接近终点。日薄西山,精力俱衰,这时如不及时退休,颐养天年,等到年岁更加老迈时就该叹息后悔了。九三已到了下体之终,却是以刚居刚,过而不中,以致不当依附而依附,不应进取而进取,本应以达生为乐,反兴垂老之叹,自取其辱是必然的。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译文九四:突然而来,如同火焰熊熊,会有生命危险,会被抛弃。

《象传》说:突然而来,说明六四将无处容身。

解读九四处于上下两离之间的“多惧之地”,急欲向上逼近六五。但是九四以阳爻居阴位,失正而又不中,不能以中正之道行事,突然来“依附”居君位的六五,以阳刚进逼阴柔,如火焰之燎人,有强宾逼主之势。名为“依附”,实为逼迫,这必然会引起六五的戒备。六五处于尊位,在上面以柔乘刚,这显然是拒绝、抵制九四的态势。九四下无正应,上无正承,虽然咄咄逼人,毕竟失道寡助,贸然履险,凶多吉少,弄不好要丧失性命,或者被充军流放,弃于荒野。总之,这样“突如其来如”的“依附”是不会被人容纳的,所以《象传》说九四“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译文六五:泪如雨下,悲伤叹息,吉祥。

《象传》说:六五的吉祥,因为它依附于王公的尊位。 解读六五以阴居阳不得位,内柔弱而外躁动,所以有危象,以至流泪嗟叹。幸亏它在尊位而得中,居危而知惧,所以能够在强宾压主之时避凶得吉,当然及不上六二的“黄离,元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译文上九:君王任用他出征,嘉奖他斩杀首恶分子,俘获没有依附的人,没有过错。

《象传》说:君王任用他出征,是为了整顿邦国。 解读上九以阳居上,承四五之后,在离卦之终,刚明已达到极点。唯其刚明至极,所以能够担当察邪恶行威刑的使命。王将派它征伐不义。它对它所征伐的对象一定会恰当处理,“有嘉折首,获匪其丑”。只惩治首恶分子,对胁从的一般群众则不同罪,不伤害。这样做,必无咎。王者之师出征,是为了正邦,正邦时于王者来说,也就是正己。所以,王者之师一般是征而不战,迫不得己才战,虽战,不过折其首恶而已,绝不伤残民众。

第02章 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已:语气词,可译为“了”。

②音声: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

③是以:疑为后人所加。本章的前八句是老子的相对论,后八句是老子的政治论,文意不相连。圣人:老子理想中的“与道同体”的人物,他与儒家圣人有很大不同,是“有道的人”。

④始:管理、干涉的意思。

⑤恃(shì):依赖,依靠。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导读】

老子通过美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高与下、长与短等事物表象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关系,说明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规律,确立了对立统一的永恒普遍法则。然后,在这种辩证观点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圣人处世、治世的无为之道。

【解析】

本章主旨讲的是“道”的内涵。

天下万物,在表象上都可以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可以造成不善的影响,任何美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转化为不美,善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行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若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那必然会事与愿违,终究会导致不善的结果的出现。

老子说明事物相互依存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即“无为”、“不言”、“弗始”、“弗有”、“弗恃”、“弗居”等。这些准则在老子道论中是深得于“玄德”的体现,也是老子道论的基本行为主张。

当然,人类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小分子,和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等基本元素转化或组合而来的,所以人和其他事物是同源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由大道衍生出来的,所以也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而且和其他物体同样可以相互依赖、互相转化。

人类从生命一开始,到最终走向坟墓,从来没有终止过变化。在此过程中生过病,犯过错,当然也享受过成功的乐趣,体验过失败的沮丧,也因而知道了什么叫对错、什么叫荣辱。可在这布满荆棘和矛盾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享受幸福和喜悦,还是体验迷茫和无奈,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那又何必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苦恼?所以,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为何不能泰然处之?其实,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人人们的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矛盾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好的结果,一是坏的结果,可人们总是喜欢接受好的结果而难以接受坏的结果,缺少应有的从容和淡定,因而滋生痛苦迷茫,或是悲痛欲绝。

大道无言,大道无际,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了她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人人们始终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都没有恰当的概括出大道的真义,正是因为这种不准确、不完全、不真实的概念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大道的领悟,所以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大道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境界中去。而圣人明白大道的绝对性和它的真实内涵,他们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能真正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因而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这也是智者和凡人的区别。

王弼《道德经注》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名数也。自然已足,为则败也。智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美的事物,是人心所趋向、喜欢的;恶的事物,是人心所远离、讨厌的。美好和邪恶就像喜怒一样,善和不善就像是非一样,都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喜怒有着相同的根源,是非来自同门,所以不能偏向哪一个。“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六者,都是自然如此的,不能偏爱、执着其中任何一个侧面。事物自然地生发就已足够,人妄加干预就会失败。智慧自然地存在于我们心中,虚妄的动机和作为不是真正的智慧。根据事物的本身特点去利用它,自然能获得成功,并非自我的作为产生的结果,所以也不以功臣自居。如果硬把功劳放在自己头上,那么成功就不能维持太久。

苏辙《老子解》

天下以形名言美恶,其所谓美且善者,岂真美且善哉?彼不知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声音、前后之相生、相夺,皆非其正也。方且自以为长,而有长于我者临之,斯则短矣;方且自以为前,而有前于我者先之,斯则后矣。苟从其所美而信之,则失之远矣。当事而为,无为之之心;当教而言,无言之之意。夫是以出于长短之度,离于先后之数,非美非恶、非善非不善,而天下何足以知之?

天下以事物的形态和名称来区分善恶,所谓的美而善的东西,真的是美而善的吗?人们不知道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是依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是在相互比较中显现的,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说是正确的、无所偏倚的。比如自以为自己长,而与比我长的相比,我就是短的了;如果自以为自己在前面,而与比我靠前的相比,我就是靠后的了。只看到事物美的方面就说它美,那差得远呢。处理事情,不要有以自己的意愿改变它的心思;教导别人,不要有以言语妄加指导的想法。如果有人能超脱于长短、先后的计较,做到不善不恶的中庸,天下还有什么值得他挂虑的呢?

万物为我作而我无所辞,我生之为之,而未尝有、未尝恃,至于成功亦未尝以自居也。此即无为、不言之报。圣人且不知其美且善也,岂复有恶与不善继之哉?圣人居于贫贱,而无贫贱之忧;居于富贵,而无富贵之累。此所谓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从去哉?此则居之至也。

万物以自身的发展变化为我服务,而我不妄加辞令,我创造、作为,但不据为己有,不以此凌驾于他人之上。取得了成功也不以功臣的地位自居,这就是无为、不言的回报。圣人不知道美和善,哪里还有恶和不善与之相对呢?圣人处于贫贱的地位而不为贫贱忧虑,处于富贵的地位而不为富贵牵累。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以自己所处的环境将自己定位。我尚且没有处所,别人能把我往哪里驱赶呢?这是居处的完美状态。

【经典解读】

老子对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等的论述,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系统而深刻地揭露事物之间对立统一规律的文辞,这也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老子以矛盾法则为基础,深刻地指出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种相互之间的变化是自然万物的根本性质。

本章,老子首先提出一种对立统一的世界观,然后在其基础之上探索“圣人”治国处事的方式,即“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通过顺应天地大道,世间最根本的那些自然规律而达到一种内与外,大与小,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很多朝代,尤其是战乱刚刚结束之后,社会复苏的时候,老子的思想对于治国、治家来说就极为重要。比如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提倡无为而治,使国家在秦末的战乱废墟上逐渐恢复过来,实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需要指出的是,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并非是毫无作为,相反它是大有作为,在遵守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掌握主次矛盾的基础上的作为。无为是指不违反世间大道,不肆意妄为,不对事物的正常发展横加干涉。比之于汉初,就可见无为而治并非不治,有国,有吏,有法,但国策宽松,法律温和,官吏治民能顺应民意,劳役税收皆能体谅民力,合符节气,故能“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淮南子·原道训》)。

老子所提出的一系列辩证统一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亦随处可见,善恶、是非、强弱、祸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生真谛。在生活中只有知道这些,才能从黑暗中发现光明,从困境中找到希望,茫茫乱世中坚守一方清净;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做到不断进取,居安思危,正确地思考所遇到事情的是非善恶;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去观察它们的本质,寻找隐藏在表象内部的真实,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纵观万物。

【哲理引申】

“道”贯穿于天地万物之间,盛衰存亡,生死病老无不依道而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是农民种地应该遵从的规律,晚种或是早收都必将违反植物生长之道,使生产受损。“揠苗助长”便是最好的例子,将麦苗硬生生地拔出来,不仅不会让它生长更快,还会导致枯萎。小到教育儿童,大到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改革无不如此。

秦朝末年各路诸侯相互征战,中华大地一片荒芜,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又先后进行多次剿灭异姓诸侯王的战争,最后虽然统一天下,但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民众,到处都是一片颓废景象。又经诸吕之乱,到汉文帝刘恒登基时,国库空虚,民力凋零,社会陷入了停滞之中。

汉文帝清晰地看到了国家、社会破败萧条的状态。他并没有立刻采取严厉的法治政策,而是采用了无为而治的方针。首先,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进一步降低田租的税率,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而且以后长期未变。其次,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劝课农桑,鼓励人民开荒,开放山川泽林,任人们进入开垦。再次,提倡节俭,禁止浪费。汉文帝在位期间,官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他曾经想做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需要百金,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说:“百金相当中产人家十家的财产总和了,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常觉得羞耻,怎么能花百金建露台。”为了减免人民税赋,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最后,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国体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允许地方因地制宜地实行一些惠民政策,如齐国工商业发达,又有渔盐之利,便不征农业税。吴国则有铜山、海盐能获巨利,故无赋税。

汉景帝时继承了文帝的治国思想,他重用晁错,提高粮食价格,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汉景帝还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

文景二帝还抑制豪强,废除严厉的刑罚,实施更加人性化的法律制度。经两代的休养生息,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论语》子罕篇0925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注释】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原文】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每年的公历4月25日计划免疫宣传日就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中文名: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时间:4月25日

目的:促进儿童预防接种

孩子接种疫苗是家长的责任我国对疫苗实行分类管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指出,“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所以说,适龄儿童如果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症,均应按时接种第一类疫苗。疫苗接种不仅是对接种儿童自身的保护,也是对周围人群特别是儿童的保护,是减少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的国家策略。为孩子接种疫苗,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而不是一种任意的选择。

家长应及时为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证明。孩子出生后,家长要在出生医院为自己的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后,接种门诊医生会在接种证上记录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时间等信息,并在上面签字。目前我省的预防接种证是全省统一印制下发的,家长可以携带相关证件免费办理。预防接种证由家长妥善保存,如丢失要及时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补办。

预防接种证是孩子今后入托(园)、上学、出国等必须提供的预防接种证明材料。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对所有入托、入学的孩子查验接种证;没有完成第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的孩子,必须及时进行补种,以确保孩子能及时获得抗体保护。

孩子接种前、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该如何配合做好宝宝的疫苗接种呢?首先,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儿童预防接种的知识,知道宝宝在相应的年龄段该接种何种疫苗,每种疫苗可预防哪种传染性疾病;其次,家长应该了解宝宝接种前的健康状况,以便当接种医生询问宝宝的既往病史时能如实告知,接种前一周要特别精心地护理宝宝,尽量避免宝宝患病,接种前最好给宝宝洗个澡,并给宝宝穿上清洁、宽松的衣服;最后,接种时别忘了带宝宝的预防接种证。

宝宝接种疫苗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30分钟,如没有任何反应再回家,因为接种后不良反应在接种后30分钟内最常出现;其次,回家后要注意接种24小时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要注意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卫生,不要让宝宝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局部感染或出现加重反应;最后,要注意宝宝的饮食活动,尽可能让宝宝多饮水、多休息,清淡饮食,特别要注意接种后24小时之内不要给宝宝提供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且要少吃或不吃葱、姜、蒜和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023年04月24日

农历兔年闰三月初五

周一

第3263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言潮声

世界上什么都不缺少,缺少的是你掌控世界的能力!

美好的一天从加强学习 增强技能开始!

经典诵读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唐)司空曙《别卢秦卿》

注解:

虽然与友人定好了再次相会的日期,但在这离别之夜还是难舍难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

注解:

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早安人民

学习不只在于习得新知识,更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保持深度思考,从中不断修正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了解,继而获得真正的成长。让不断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你所收获的将会是应对生活最大的底气和智慧。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