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妄存真、离幻见实、灭念知净……实际相应这些描述后,名为开悟。不过,这种了悟的水平还比较初级,相当于小乘教中的见道位。虽然只是小悟,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依旧“日用而不知“。
参破此初关禅后,了知自心本来清净。依此清净心修证,则能渐破六道生死的五蕴魔境界,依次证入五种果地。

一、色蕴中的离欲轻安。
返照悟真后,则知此心本不动摇、一尘不染、了无牵挂。皈依此真心自性,则不受一切欲望烦恼所忧挠。禅语曰“若无闲事挂心头,正是人间好时节。”描述的就是这种光景。
执真越实,定力越深,渐渐就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少忧少恼,甚至无忧无恼,于是吃饭睡觉都倍儿香。
长期坚持返观内照,则必定能远离五尘外欲。如此精进,不为色阴中的欲魔所乱,则能超越欲界证入色界初禅。

二、受蕴中的光明遍照。
抱朴守真,久而久之,净极发光,心见洞开,便超色障。此心所发光明有别于日月之光,能透视物质。
既然能洞视一切,非同以往的无量悲、乐、愁、慢、贪、狂……等各种情绪,或触外缘而各自发,或因喜极而一股脑地全爆发。感受更清晰,心理更明白。
若能继续深入明性,不为一切爱魔所困,则能证入二禅,回到地球人的故乡光音天。听佛说,人类刚从光音天来到地球时,还没有失去自身光辉,并不需要日月照明。虽然现在也可以重新焕发,只是很难。

三、想蕴中的浪漫逍遥。
深入禅定,远离尘欲和爱见,身缚得解,心则能离开形骸。
然而,不建议修大乘的行者经历这一过程。因为末法时代的人,对于诱惑的抵抗力实在是太弱。心离形而逍遥远游,虽然乐趣丛生,但对于闻经少、持戒差的人,由于受阿赖耶识中深藏的业力所使,极有可能经受不住某些境界的诱惑。如果一念之差,误入畜生道而定形,就很难回来了。如此不升华反堕落,可就悲剧了!
若能深入净性,不随妄念贪爱世间,心不与天魔相应,不玩弄神通欺世惑众。免受天魔所役使,则能证入三禅,享受天福的清净妙乐。

四、行蕴中的无为明鉴。
行,就是相续。生灭相续不断,形成了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若能无为无作,一心深入不动寂灭,远离一切生灭现象的惑扰,则能超越时间的束缚。
如明镜不动,能应显一切景象;又如屏幕不变,能变化无数场景。心也一样,不动而能周知十二类众生三世的因果来去。当然,只是知道,并不能改变。因为众生各有各的命运,并不能由别人代替变更。能站在这个高度俯瞰一切众生的真人,自己也并不需要改变什么。
安住于一切众生的生命根元,自身就超越了苦与乐,从生死此岸趣入了涅槃彼岸,享四禅无边清净福。神明常照,历经数万劫而不灭。

五、识蕴中的幽秘真知。
既然能够周照十方三世,那就再努力一下,索性把时间、空间全都收回来,做一无事闲人,岂不快哉!所谓“红尘无事,庸人自扰”,心若不自扰,世界本无事。
化物归空,化空归识,化识还虚,化虚合道。收摄所有维度无限趣近于0维。只能趋近于0,不能是0,因为实相里根本就没有0这种断灭状态。所以,小乘佛法里所谓的灭尽定,也不是真的就0了,只是无限地接近于0而已。相当于奇点,并不是没有了。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降维正是修道,升维才是堕落。别听《三体》乱讲,说得好像降维是落后,升维才是进化似的。其实,0维的大神才是世界万物的真相本元。
如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转念超越识蕴,就入大乘干慧地了。所以,修行并不容易。如果连小乘法这些事都做不到,却只是一昧地空谈大乘禅,如此作为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关阅读:佛教及各宗派的见地与果地对照表(扩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