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区获批非遗保护项目达82个

拥有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08人

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近年来,广阳区持续加大非遗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非遗人才队伍,非遗文化焕发出生机活力,非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获批非遗保护项目82个,拥有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08人,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景泰蓝、漆雕、玉雕、牙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在九州镇南汉村非遗文化展览馆,各类手工艺非遗作品在灯光的映衬下精致华美。省级非遗传承人缑建辉从事的是“燕京八绝”中金漆镶嵌下的雕填戗金技艺,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坊紧张忙碌着。

“展览馆建成前,我的工作坊鲜有人知,只是通过书籍、照片的形式对外展示。建馆之后,很多人来到这里进行参观,我的许多作品还被送往厦门、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展出。”缑建辉说。

近年来,广阳区持续优化“服务+环境”人才生态,在依托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驿站、创业孵化基地、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组建“人才会客厅”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非遗资源、拓展服务功能,高质量打造集非遗文化展陈、非遗现场教学、人才交流互动、专家人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人才工作坊”。

目前,像缑建辉这样的“非遗人才工作坊”,广阳区共有10余个,开发相关课程30余项,涉及百宝嵌、雕填漆器髹饰、烙画等省级非遗项目近10个。工作坊主要吸收一些退休职工、残障人士就业,每年帮助社会劳动力实现再就业1500余人次,同时定期开设青少年研习班,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

走进南尖塔镇南甸村,来到河北省级非遗项目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许晓芳的工作室,一件件形状各异、色泽夺目的漆器映入眼帘,漆器表面的花鸟栩栩如生,人物形态各异,轻轻一摇,清脆作响。

许晓芳17岁时拜北工先驱雕刻大师杨恩奇为师,后来又拜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师傅缑文林为师,学习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从业30年的她从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传承了明清时期的宫廷艺术,并大胆创新。

近年来,许晓芳成立廊坊市珍艺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创办教授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职业培训学校,目前已教授学徒700余人,很多学徒开办了自己的雕刻厂,带动了非遗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充分发挥非遗人才传承带动作用,广阳区积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联合发改、工信、人社、科技、文广旅等部门,采取上门送政策服务、“一对一”帮扶跑办等措施,大力培育非遗人才、发展非遗产业。

通过多年积极培育,广阳区南汉村目前聚集省、市级非遗大师21人,获批百宝嵌、雕填炝金髹饰、金漆彩绘、描金修饰等20余个非遗项目,从事仿古家具和宫廷艺术品制作的企业达72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有25家,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非遗产业不仅活了起来,而且火了起来。

让非遗产业发展起来,广阳区近年来大力实施“智汇广阳”工程,先后出台《广阳区区管优秀专家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广阳区农村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非遗人才在各类服务对象中均占有相当比例。该区依托“非遗人才引领文化强区”项目,建立起非遗人才培养(孵化)基地2个,遴选20余名青年非遗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并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在向省、市推荐申报燕赵英才A卡、B卡的基础上,广阳区探索实行以积分制为评估办法的C卡制度,适度扩大人才服务范围,明确专项为非遗人才提供创新创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优质服务,力争5年内实现向人才强区、非遗强区跨越式进步、内涵式发展。

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刘杰

通讯员:崔慧洁 李旭

编辑:李玥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