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快到了,一打开手机,整个朋友圈都在外出旅游。

有一位朋友这样说:“五一长假去哪里?炉霍!炉霍!我要去炉霍参加纪念长征五一运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霍这个地方,估计知道的人不是很多。这是一个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的高原小城,人口不多,只有四万多人,大多数居民为藏族同胞。

对于炉霍,我略微知道一点。前几年撰写有关“万里茶道”的论文,文中就涉及到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炉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霍,古时被称为“霍尔章谷”。这个地方,殷周时期属西戎;春秋时期,由于羌人开始南徙,故而形成部落“牦牛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开发川西 ,炉霍开始归附汉王朝。

在隋代,康北一带曾出现过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政权,这就是附国。《隋书·附国传》记载:“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国南北八百里,东西千五百里,两万余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国的国都在今甘孜附近,辖地包今天的道孚、炉霍、甘孜、德格、邓柯、康定六县,是一个疆域辽阔、规模较大的地方政权。

到了清雍正六年(1728),中央政府在这一带设“霍尔章谷安抚司”,光绪三十年(1904)设“炉霍屯”,民国二年(1913)设“炉霍县”。

“炉霍”之得名,是因清朝改土归流后,在康定设打箭炉厅,当时对康定折多山以西的地方都称为“炉边”,此地又在打箭炉与霍尔之间,故有“炉霍”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霍不大,但人文历史非常厚重。1984年初,考古工作者在炉霍卡萨湖附近发现了大片的石棺墓地,仅在当时就发掘清理了275座。从那时到如今,在炉霍县境内共发现28处、1800多座石棺墓葬,为全国最大的石棺墓葬群。

石棺墓葬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青铜器等,这些文物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特色,证明炉霍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南下康区的重要孔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到商周、秦汉,大批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从甘肃、青海向南,一直迁徙到四川、云南,炉霍也因此成为南北和东西两条民族走廊的重要交汇之地,最终形成了最具北方“胡系”代表性特色的“霍尔”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尔”文化多种多样,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唐卡。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唐卡所用颜料是由自然矿石研制而成,如朱砂、石黄、石青等,更甚者还会使用珍贵的宝石及贵金属作为绘画颜料,如红珊瑚、玛瑙、白珍珠以及纯金、纯银等等。所以唐卡即使过了百年,甚至是千年以上,也依旧保持着明亮鲜艳的色彩,璀璨夺目,令人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末清初的时候,炉霍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唐卡艺术家,叫郎卡杰。其实,“郎卡杰”不是他的本名,只是由于他绘画技艺高超,不但能在半颗豌豆上刻画释迦牟尼及十六罗汉围坐图像,而且还能够用画笔把天空刻画出不同层次的色彩,让天与地的过渡具有和谐感,所以人们便称他为“郎卡杰”,意思是“装饰天空的织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炉霍博物馆,收藏有很多郎卡杰唐卡,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名字叫《极乐世界》。上部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中间是端坐莲花宝座上的释迦牟尼佛,下部是山川河流以及簇拥在一起听佛陀讲经的弟子。方寸之间,有景有情,精细入微,须眉毕现。整幅唐卡构图奇特,透视感强,有一种立体三维的空间效果,技法很像西方的印象派和点彩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0多年来,郎卡杰唐卡艺术一直被很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最终形成郎卡杰唐卡绘画流派,成为炉霍最耀眼的一张文化名片。

炉霍还有一个为世人所瞩目的亮点,那就是它的红色基因。

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万里长征到达炉霍,在这里休养了半年之久,同炉霍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总赤脚耕,徐帅肩拉犁”,红军首长带头参加劳动,开展农业生产。没有耕牛,就用人拉犁;没有工具,就用红军自己的小铁铲;没有种子,就从红军紧缺的口粮中解决。1936年的春耕,红军为群众耕种土地近4万亩,占当时全县总播面积的70%以上;为群众看管、饲养牲畜上万头,赈济贫困群众600余户;受到红军医生治病疗伤的藏族群众达2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霍的百姓也把红军当亲人,积极为红军筹集粮食和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在炉霍县波巴政府动员下,主席益西多吉即带头将家里的数万斤粮食、几十头牛马献给了红军。仁达卡沙寨头人益西绒布主动捐献3万多斤粮食。扎日活佛动员群众为红军筹集100万斤粮食。炉霍朱倭一个名叫马交切绕的藏族百姓,把家里储存起来准备为年迈的父母办丧事的粮食,也全部献给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炉霍2万多百姓的大力帮助下,4万多红军从甘孜、炉霍北上时,基本上保证了每人带有10~15斤粮食,每连有5~10头牦牛。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由于准备充分,第二次过草地时全师无一人饿死。

在这半年时间里,红军在炉霍创办了红军大学、红军医院,组建了长征途中第一个红军骑兵师,并举办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运动会,为红军甘孜会师和胜利北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传承红军长征运动精神,五月一日,一场盛大的全民运动会即将在炉霍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炉霍风景旖旎,旅游资源丰富。以新都镇为中心,周边2小时为半径的旅游圈内,森林茂密、草地广袤、雪峰婀娜多姿、河谷迂阔多变。有富饶美丽的虾拉沱湿地、优美广袤的宗塔七色草原、紫云祥绕的喀瓦拉翁雪山、幽静祥和的卡萨圣湖,以及秋景如画的卡娘沟……蓝天白云,清风拂面,鸟语花香,你对美好的所有想象,在这里都能遇见。(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