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3日辽沈战役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苟延残喘的敌军等到了援军,国民党派出八架轰炸机轰炸我方阵地。我方“双拳难敌四手”,抵挡不住对方猛烈的炮火。地面防御工事受损严重,联络讯号也被迫切断。
东北野战军总参谋长刘亚楼面色铁青,一遍又一遍地催促通玄参谋与塔山取得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得到任何响应。过了很久才终于等到塔山发来的电报:“我军已经损失过半!”指挥营急躁的气氛瞬间降入冰点,看着本来已经面如菜色的刘亚楼眼含热泪,战神林彪打破沉默的气氛,给将士们打了一针定心针,他郑重发话:“发报,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林彪不顾一切只要塔山意欲何为?塔山究竟有多重要?塔山战役究竟有何战略意义?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走进塔山战役~
说起塔山战役,就不得不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塔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塔山实际是塔山堡的简称,这里既没有塔也没有山,是一个住着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它距离锦州只有30公里,距锦西更近不过4公里,与白台山相接。
北宁铁路从塔山村的东侧穿过,这里周围都是平缓的起伏坡地,又是山海关和沈阳铁路及公路的必经之地。国民党西进兵团想要驰援锦州必须拿下这里,所以这里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必经之地!所以说,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标并非塔山,而是塔山背后的锦州。
首先,辽东湾沿线狭窄的平原是东北地区与华北唯一的通道,战争时期大批人员想要入关,或者搬运物资锦州都是必经之路。换句话来说,只要解放军毒死关锦走廊,就能截断国民党军所有退路,让身处关外的十万国民党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被解放军全歼。其次,当时国共两党都流传着“得东北者得天下”的传闻,东北拥有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依托东北的粮食产量,军队可以在这里得到充足的补给。日伪时期东北工商业迅速发展,成为全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经济总量也名列前茅。因此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之后,占着军事和经济两大头的东北就成了一块香饽饽。
这两点共产党知道,国民党也看得清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国民党仗着人多势众率先揽下了这块香饽饽。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共产党先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等人带着强大使命来到东北,迅速壮大共产党队伍,这才有了和国民党抗衡的能力。
1948年3月,共产党声势越来越浩大,步步为营逼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看情况不妙,决定缩小战略区域,圈定锦州、长春、沈阳周边地区,将这里作为国军的战略要点。毛主席慧眼如炬看穿了卫立煌的部署,派出了得力干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领东北野战军前去围剿国民党军队。
林彪虽然看穿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但却并不完全赞同毛主席的打法。他觉得拿下东北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林彪作为司令员要为了全军的安全和士气考虑。他认为四平之败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开,若是再在长春打长期攻坚的同时瞄准锦州,略微有些不稳妥。思来想去他决定向上级汇报推迟攻克长春的计划。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怒火滔天,连发两封急电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他认为林彪过于谨慎,显得有些畏手畏脚。林彪被训的同时决定放手一博去攻打锦州,辽沈战役的序幕揭开。林彪如此谨慎不是全无道理,以东野当时的实力确实能轻轻松松包围锦州。但蒋介石也看穿了这一点,派出了“东进”“西进”两个兵团增援锦州,这样一来,共产党想拿下锦州难度就大了。二来,锦州地势平坦,易守难攻一旦敌军长驱直入,东野就要分散其他兵力支援回到锦州。
锦州失守后塔山也危在旦夕,辽沈战役必败无疑。林彪深谙这一点,特意选了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以及炮兵旅等死守塔山,还找来经验丰富的程子华统一调配这些军队。如此一来,我军的防御前线可谓是密不透风,我军8个师对敌方11个师,虽然有点压力,但不至于全无胜算。
四纵作为东北战场的“常胜将军”,不仅有全歼对方一个师的完美战绩,还曾受过政委罗荣桓和胡奇兵的亲自点拨。虽然荣耀加身,也被“援军无数”的对手吓了一跳。
吴克华
10月7日,四纵按照计划来到塔山之后,立即着手修建地面防御工事。想要抢在敌人之前抢占先机,吴克华和莫文烨带领前卫团守在前线。四纵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党委扩大会议,分析敌军的进攻方向,制定合理战术。
战略会议开了很久,气压一度降到冰点。虽然我军与国军人数旗鼓相当,但国军无论是船舰、还是枪炮武器,都远超我军。所以他们极有可能通过海陆军立体包围的方式,对我军进行地毯式打击,这样一来,我们的前线就成了对方的枪靶子,必须十分耐打才能抗住敌军的高密度伤害攻击。前线要牢固,中线、后线也不能掉队,预备队要随时准备好冲锋陷阵,不给敌军一点机会,这样我们才有大获全胜,将敌军打个底儿朝天的把握。
战斗打响之前,罗荣桓再一次跟我军将士强调“此次战役任重而道远。”还鼓励全军将士一鼓作气拿下胜利的军功章,特意强调了“塔山”的重要性。全军将士听完不仅士气高涨,还都暗下决心要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圆满完成。10月7日,锦州战役正式打响,当时谁也没想到它会如此惨烈,惨烈到让毛主席、林彪都几次垂泪。
10月10日,天刚蒙蒙亮,敌军就踏着薄雾从营地出发了。十几万大军悉悉索索的往我军防线附近走,尽管他们已经刻意降低了行军动静,但我军的侦查员还是看穿了他们的行动轨迹,准确预测了对方的攻击地点是“塔山”。
战役一触即发,国民党军队想用猛烈的炮火压制我军将士,摧毁我们费尽心思搭建的地面防御工事,又派出能打近战的步兵和我军将士在打渔山阵地正面对决。打渔山阵地到红螺山附近驻守了不少我军将士,国民党想要拿下这里,切断锦西到锦州的唯一一条可通行公路。却不料驻守这里的,恰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四纵部队。
国民党有预谋的接近打渔山阵地之后,以强大的火力压制逼得我军不得不把打渔山拱手相让。打鱼山失守之后,吴克华立即下令让四纵部队立刻反击,不能自乱阵脚给敌军威胁我军侧翼的机会。打渔山阵地失守,侧翼丢失,就意味着国民党可以绕过难打的塔山,长驱直入朝着锦州外围奔袭而去,这样一来,我军将会完全陷入被动局面很难翻身。
将士们也深知其中利害,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用家国大义点燃了战斗的火焰,牢记开战前立下的誓言,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之中,打鱼山阵地几度易手。到了晚上,擅长野战的东野,终于夺回了打鱼山阵地!
次日,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炮火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原来不过是陆军、空军两路人马,如今国民党海军也全部到位,轰炸机、舰艇、陆军三管齐下全方位,无死角的与我军打擂台。头顶是不时落下的炮弹,海边是虎视眈眈的海军舰艇,陆军部队又源源不断地援军,阵地上炮火声此起彼伏。解放军将士拼尽全力,却还是没能保住某些村庄,只能眼看着我们的战斗果实落入敌军口袋。
我军枪炮设备本就不敌国军,长线作战需要密集输出,拼到最后解放军将士甚至开始使用刺刀与敌军贴身肉搏。10月13日凌晨,国民党中有“赵子龙师”的95师乘胜追击,在塔山阵地及白台山阵地完全暴露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的情况下,他们采用中央突击与两侧夹击的战斗方针,想要将我军一网打尽。但我军早就料到敌军会出此下策,凭借修修补补的防御工事躲过一劫,但丧心病狂的95师完全不把将士当人,采用人海战术将将士当成成功的垫脚石,踩着他们的尸体杀向我军阵地,我军阵地眼看就要失守。
林彪
林彪见大事不妙,立即动用越级军事指挥权,向上级轻视下步计划。并明确指出“塔山乃战斗重中之重,比任何地方都为重要。”他的意见得到了采纳,12师同意了这一战斗方案,他们心照不宣地明白,辽沈战役的决胜点就在塔山,得到肯定回复的林彪有了底气,派出手下得力干将胡奇才去往前线,下了死守塔山的死命令。
胡奇才
胡奇才遵从林彪的指挥,带着警卫员和通讯参谋马不停蹄去了前线,和东野司令并肩战斗。胡奇才后来回忆起这次奇特的合作经验,还曾感叹:“就像是回到了新兵营,不懂策略也没事儿,身上有用不完的冲劲儿,哪里炮火响起就往哪钻,匍匐卧倒反复切换。”这应该是胡奇才整个军事生涯中最为难挨的一场战役,他虽然已经身经百战,却还觉得塔山战役的胜利是最来之不易的,也是最危险的。
塔山之重,重于泰山。国共两党都做了必死的决心。国军居功自傲觉得手无长物的解放军撑不了多久,四纵也只剩苟延残喘的残兵败将,战斗实力大不如前了,于是便有些轻敌。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知道四纵的战斗决心,善用谋略和计谋助四纵守住塔山,将骄傲自大的国民党95师打的落花流水,在共产党军队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
10月14日,国民党想要再次对塔山阵地发起反攻之时,我军却先他们一步发起了反攻。国民党援军未到,士气大减,又没料到我军会突然反击,一时间成了无头苍蝇,被我军全面压制。
10月15日,塔山战役进入收尾阶段。先前失败了两次的国民党军队,早就失去了雄伟壮阔的气势,如一只得了病的病猫。国民党增援部队到了之后,看到自己的同伴和霜打的茄子一样便知成功无望,只能看着解放军把锦州紧紧地攥在手里。
塔山战役耗时六天六夜,终于落下帷幕。塔山保住了,锦州就变成了我军的池中之物,整个东北变成了我军的天下,毛主席“关门打狗”策略大获成功。在东北盘旋良久的国民党军队虽然不甘,但只能像丧家之犬一样默默离开东北。
塔山战役,不仅仅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还使共产党拿到了农业、工业资源。苏联和朝鲜向东北输送的物资,也都落入了共产党囊中,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战略和战斗两个层面的完全胜利,标志着我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蒋介石用尽了全力。但他忘记了,积弊渐深的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黄埔军校名将侯镜如作为国民党将领,内心已经被共产党感化,对老蒋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作风十分不满,两个人政治意见向左,自然无法合作。内讧一起,距离祸起萧墙也就不远了。
反观共产党,从毛主席到林彪、从解放军将士到平头百姓,他们都有一个朴素而真诚的愿望:“过上安稳日子。”也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四纵牺牲的三千将士,塔山上漫山遍野的尸体,无一不在说明解放之路道阻且长,但他们一直都没放弃。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塔山战役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四纵幸存者一共八人,他们官职各有不同,有的是司令员,有的是政委、但无论他们是副政委、还是参谋长、师长、团长、团政委,他们都决定死后要回到塔山与并肩战斗的兄弟们合葬在一起。
塔山之战,固然惨烈。牺牲越大,越可以看出我军将士坚定的心。他们为了祖国大业,可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正证明了生于华夏实乃幸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