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北京英模报告团(英雄模范报告团)来到大同市,宣传那些曾经在前线战斗过的战士们英勇事迹。

但在离开前,英模团收到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的嘱托,希望他们能够在大同市找到当年的“特级战斗英雄”王福,并代他问候。

英模团为了解王福,特地查阅了他的历史资料,才发现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英雄,曾经获得特等功3次、大功7次和军功章整整53枚!

他曾经历过多次战斗,先后7次负伤,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在陕中战役中智取华山、打兰州、攻西安等20多次战役。

在朝鲜战场上,他还因出色完成任务而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勋章”,可谓是一位传奇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模团充满敬意和仰慕地出发了,来到了大同市,并找到了3个叫做王福的人。他们见到了前两个,却发现不是自己寻找的英雄。

在打听第三个人的时候,英模团直接就找到了王福的亲家,而他们得到的回答却是出人意料的:“王福?有这个人,年纪也差不多,这么多年亲家了,我也没听说过他当过兵。”

在亲家的带领下,英模团终于见到了自己一直在追寻的王福。只是,见面的场面让他们多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英模团的人大声喊出了:“王福英雄”。

老头转过身,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但英模团确认他们找到了自己寻找的英雄。

那一刻,英模团的人心为之一凉,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位英雄身上的岁月沧桑和时代变迁。但更让他们难过的是,这样一位功勋赫赫的战斗英雄,居然在拾烂白菜!

作为战斗英雄,曾立功无数,为何晚年会过着拾烂白菜的生活?

这就要从王福那令人敬佩的军旅生涯说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王福出生在山西省朔县小涂皋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时光充满了放羊和维持生计的艰辛。

王福的父亲是村里的干部,他时常告诫王福要加入农民队伍,参军打败蒋介石,为中国的解放而战。

这样的话渐渐地在王福心里扎下了根,成为了他报国之心的源泉。

13岁那年,当部队经过他家时,王福立刻跟着他们走了。

当时有人问他年龄,他怕被拒绝,便报了比实际年龄大三岁的年龄,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被拒绝了。

“回去吧,想当兵的话再等一年,部队每天都要走一两百里路,就你这小身板,走得了吗?”骑马走在前面的军人笑着问道。

但是王福不回家,一直跟着他们走了60多里路,从天亮走到天黑。

当时他抓着营教导员的马,不肯放手。

教导员说:“你连枪都举不起来,还打算背东西?回去吧。”

但是王福依然是不肯走,说:“让我留下试试吧,我可以留在营部吹号,洗衣做饭我也拿手!”

“吹号?恐怕你连号也吹不响吧。”突然,教导员又问他:“你为什么那么想参军?”

王福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听到王福的回答,教导员很是惊讶:“小伙子,你知道这个?!“

“汉奸走狗,全中国人都恨他!”

就是这句话,教导员让王福成为了一名小兵,正式加入了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福正式加入解放军后的第一仗,就是和应县的土匪作战。

当时的王福,穿着自己的烂衣服,没有枪,没有手榴弹,赤手空拳就跟着大家一起上了战场。

战友问他害怕不害怕,他说:“不、不、不怕!”

可战友们听到后,都嘲笑他连话都说不利索,但王福却并没有受挫,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军人,他的眼神反而更加坚定了。

在手榴弹训练中,王福展现出了他那惊人的准确度。

当时教导员很是不屑地对他说:“你?连10米都扔不到吧!”

可王福一甩,竟然扔出了35米!

他得意地看着教导员那惊讶的表情,说:“我小时候放羊,如果羊不听话,我扔一块石头它就回来了,扔这玩意儿,我拿手!”

在训练中,王福继续尝试,最终扔出了39米的好成绩。要知道,评判一个军人扔手榴弹的成绩,30米是合格,而才年仅13岁的王福,却已远超合格线,难怪教导员也夸他有出息。

而王福作为军人的第一颗手榴弹,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班长告诉他如果能在战斗中缴获武器,就自己留着用,可以不上缴。

在攻打大同的时候,王福就是用这颗手榴弹,成功地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为战友们打开了一条杀敌通道!

在后来的战斗中,王福终于缴获了一杆步枪。拿着步枪,他的战斗步伐就未曾停止过,在战场上杀敌如神,屡获奇功。

1949年,因为战斗表现出色,王福正式被任命为1军2团2营6连的连长。

第二年,他在全国英模代表大会上获得了特级战斗英雄荣誉,并得到了毛主席的特别关注和表扬。

当时,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红小鬼”,并为他戴上了“特级战斗英雄”勋章,据王福回忆道:“那是我这一辈子感到最光荣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后来,朝鲜战局恶化,有着美军撑腰的南朝鲜大举侵占北朝鲜,直压鸭绿江。

此时的中国,不得不派兵援助。

而王福,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在他的回忆里,朝鲜战场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困难和痛苦的地方。

美军登陆仁川后,志愿军供给就十分紧张,五六天都只能吃着硬得像石头的土豆和草根,喝了就只能抓口雪含嘴里,等到雪化了才滋润到喉咙。

战士们互相之间你推我我推你,生怕一睡着了,就直接死去。

有时候,粮食跟上了会好过一点,但不久之后又再次匮乏,让他们的情况更加艰难。

在朝鲜战场上,王福经历过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当时他的班就只剩下了3个人,而且还被分散开来。

独自战斗的王福,用刺刀捅死了7个美军,但双手也被敌人刺得血肉模糊,连骨头都露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看到战友负伤或死亡,王福内心难以承受,饭都吃不下去。

但经过时间的考验,王福慢慢明白了:“革命就要有牺牲,血与火的考验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勇士,保家卫国就必定要有人来抗起遮风挡雨的担子。”

在参加抗美援朝的多年战斗中,王福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精神,并多次获得了功勋。

其中,在夺取和坚守著名的“199.4”上甘岭高地的战斗中,王福又一次创造出了奇迹。

那时,王福带领着6名战友,悄悄地爬到三八线以南的高洼山脚下,然后穿过乌暗的林道,冒着枪林弹雨前往“199.4”高地。

他们用石头捆绑在自己的拳头上,匍匐着隐蔽前进,一直到了敌人的眼皮底下。

突然,他们奋起挥着硕大的拳头朝敌人砸去,一拳就将敌人的胸口打了一个窝,敌人瞬间倒地不起。

接着,王福又下令端起敌人的机枪,进行了一轮扫射,使得敌人大量伤亡。而剩下的敌人个个面色惨白,落荒而逃。

最终,成功地夺取了“199.4”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敌人也深知“199.4”高地的重要性,为了坚守住阵地,王福组织战友不断地抢修、构筑防御工事。

在一年时间里,他们成功抵挡住了敌人发射的一万枚炮弹的轰炸!成功坚守住了“199.4”高地!

1954年,金日成在朝鲜平壤牡丹峰地下大厦接见了王福,并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勋章”。

这个荣誉勋章在当时只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和王福四人获得,而前三位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

尽管抗美援朝胜利后,许多志愿军已经回国,但王福仍然留在朝鲜,帮助当地进行建设工作,从盖房子到种地,他都参与其中。

直到1958年,他才随最后一批人员回国。

那时的王福,已经是副团长。以王福的军旅资历,退伍后怎么也该受国家供养才对,为什么要沦落到拾烂白菜?

这,其实就是英雄们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部队转业后,王福回到了他的家乡山西大同市,成为了大同市二轻局的副局长。

尽管他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但他一直保持低调,默默地工作,在当地,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位“特级战斗英雄”。

而王福还立了一条家规:不要对外说我是一名战斗英雄。

他的想法很朴素,也很执着:“去朝鲜打仗的时候,我有46个老乡,同村的就有8个人。但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已经很幸福了,没有必要再求什么。我现在儿孙满堂,但在朝鲜回不来的那些人,从来没有过过这样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英模团找到王福时,他一家就仅住在一间只有20多平米的房子里,三代共七口人挤在一起。

王福和他的妻子睡在14平米房间的床上,两个大儿子则睡在地上。而另一间9平米的小房间里,王福的母亲睡在床上,两个小儿子也睡在地上。

王福说:“比起在上甘岭的那一年,住在山洞里,身上的衣服贴着肉,这种情况好多了。”

实际上,王福是有机会住在更好的房子里的,但是他总是先考虑那些更困难的人,于是就主动让出了一个三室两厅的大房子给别人。

而他的妻子陈翠花也深受他的影响,从随军家属到地方工人,她已经当了27年的临时工,每次都把正式工作的机会留给别人。

因为这件事,陈翠花还曾经三次被评为山西省的劳动模范,五次被评为大同市的劳动模范。

王福说到他妻子被评为劳动模范时,会开心地抬起右手,伸出大拇指来,大赞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英模团的报告,王福的英雄事迹才广为人知。

尽管经历了传奇,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但王福不居功,过着平凡的生活。

作为一名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王福一直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他坚信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因此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为集体奉献自己。

在他的眼里,只有自己得到的不叫真正的幸福,只有为人民的利益而付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他的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一颗谦虚、勤奋、务实的心,积极工作,尽心尽责,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赞誉。

他的榜样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他的妻子也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一起坚定地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福的事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民英雄史。

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誓言,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功臣和英雄。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