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最近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情,首先是股价突然大跌,一度触及跌停,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关于股价下跌的原因众说纷纭;其次是董明珠持股被冻结一事是乌龙,是一季度财报将持股状态由“质押”误写成“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引起了股民热烈讨论,在格力澄清股票被“冻结”一事之前,不少财经媒体都是当真的,因为当年为了投资银隆,董明珠还是下了血本的,将部分格力电器的股权质押筹资,但是银隆的经营却比较一般,这是有可能会产生财务窟窿的。

银隆不仅对董明珠拥有特殊意义,对格力电器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在2016年,格力电器准备以发行股份的方式作价130亿收购银隆100%股权,最后在股东会上被中小股东投票反对,董明珠虽然当场震怒,但是收购事宜也因此取消。

但是董明珠并没有放弃银隆,转而以个人投资的方式投资,并且还拉上了首富王健林。但是银隆的经营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021年格力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获得银隆30.47%的股份,如愿收为子公司。但是这个时候的银隆已经不是当年的银隆,当年错过银隆,对格力来说是福是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董明珠为何力主格力收购银隆?

格力电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当中应该有一个叫做“过于依赖空调业务,产品结构单一”,这个问题不仅是外界认同的,也是董明珠在公开场合承认过的。

格力是中国最大的空调品牌,这是过去二十多年的共识,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中国最大的空调品牌已经变成美的了,根据2022年的财报,格力的空调业务产生的营收是1349亿,占总营收的比例是71.3%,而美的集团的暖通空调业务产生的营收是1506亿,较格力高出了157亿的规模,即便如此,美的集团的空调业务产生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也才不到44%。

也就是说格力一直依赖空调业务,也因此稳居中国第一家电巨头的位置,但是如今不仅总营收被美的和海尔相继超越,只能屈居家电行业第三名,更关键的是在传统优势业务的空调也已经被美的超过了,退居空调行业第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力过于依赖空调的业务结构问题是直到现在才发现的吗?当然不是,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管理层很早就知道了,而且也有了改变的方向和计划,2016年在收购银隆的计划书中就明确写到:

为应对空调行业增长放缓的风险,公司在以空调产业为支柱的前提下,将大力开拓发展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手机、自动化设备等新兴产业, 将公司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业拓宽。

格力当年就定下了新的战略方向,要将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转变,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领域方向 ,第一是新能源、第二是手机、第三是其他生活电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格力宣布进军手机行业,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手机战略宣告失败,虽然想得很美好,通过手机端控制家电,形成以手机为控制枢纽的智能家电场景,格力如果拥有了手机和空调,那么就占据了智能家电的核心,但是手机岂是那么好做的,能够将手机和小家电链接起来的生态系统也大概只有雷军的小米做成了一部分,还不敢说完全做成了,小米的叫法是IOT生态平台。

2016年,格力要收购银隆,银隆就是做新能源的,主要是于钛酸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三个细分领域。这个战略眼光确实没错,当前A股增长最快的行业就是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以及光伏发电。并且诞生了比亚迪、宁德时代和通威股份三个行业龙头,所以这也是董明珠为什么力主收购银隆的核心原因,方向找对了,企业也找到了,剩下的收购就完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收购银隆方案为何被中小股东反对?

按照我们上文讲的,董明珠是知道空调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必须得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最后就看中了手机、新能源和其他小家电三个战略方向,进军手机领域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喊得很响,但是投入却很少。而扩展空调之外的家电品牌也一直在力行中,2015年的时候空调业务占比高达85%,到了2022年降低至71%。

对于进军新能源是决心要下大力气的,2016年准备收购银隆的时候投资是非常庞大的,收购总价就高达130亿元,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从银隆所有21个股东手中购买拥有的银隆100%股份。

同时还制定了募资计划,将从大股东格力集团等8个股东手里进行定向增发,融资高达97亿元,而这些资金将全部投入到银隆的相关项目建设中,其中就包括了河北银隆年产14.62亿安时锂电池生产线项目、河北银隆年产200MWh储能模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河北广通年产3.2万辆纯电动专用改装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向增发将募集97亿资金的投资项目从现在来看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锂电池、储能、新能源汽车,这些投资项目哪怕是放到现在对资本市场也是极大的刺激作用。

那么这样的一个战略发展方向为何会遭到中小股东的反对?笔者仔细翻看了当年股东大会的投票记录,发现股东大会是同意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议案,反对的是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也就是说中小股东对于收购银隆这件事情大致是同意的,也是认同格力要往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战略转向的。但是不太认同的是配套募集资金的规模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票发行价格。关于这个原因,最后也在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宜的原因中有明确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募集配套资金的价格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是一样的,均为15.57元/股,而开这个股东会的时候,格力电器的股价为22.4元/股,这个价格是发行价格的1.44倍,这就意味着募集配套资金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票发行价格仅仅是当时股价价格的69%,相当于打了个七折,这对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被中小股东投下反对票之后,格力电器也对相关方案进行了修改,并通知了银隆,但是银隆对于修改后的方案并不满意,在银隆的股东会上直接就否决了修改后的方案,这就让这个收购案走进了死胡同,不得不宣布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五年后再次圆梦拿下银隆,只是时代已经变了

对于收购银隆失败这件事情最伤心的莫过于董明珠了,董明珠是太看好新能源产业以及银隆这家公司了,在股东大会上面对中小股东投下反对票后的愤怒也是真情流露,她应该是在为自己的决策没有受到应有的理解和认可吧,也是为格力未来的前景担忧吧,毕竟空调业务的增长已经很难了,这一点她比谁都清楚。

董明珠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虽然终止了收购,但是她以个人的方式投资了银隆,就在收购案被否决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2016年12月份,董明珠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以及其他投资机构对银隆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这次增资对银隆的投后估值是134亿,投前估值是104亿,比格力2个月前格力的收购价格低了26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增资中,王健林出资5亿元,持股3.7%,董明珠的投资金额并未对外透露,但是通过工商查询平台得到的信息是持股7.46%,按照这个持股比例,董明珠大概真金白银砸了10个亿。董明珠的投资步伐并未停止,之后又增持了10%的股份,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7.46%,成为第二大股东。

银隆在获得数十亿的投资之后也获得了短暂的辉煌,2017年新能源客车以6626辆的年销量排行全国第四,2018年则以7278辆销量仅次于宇通、比亚迪排第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国家的高额补贴之下,随着国家补贴的减少,银隆的销售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9年的销量锐减至2708辆。

同时还有技术问题,银隆主打的是钛酸锂电池,优点是安全、充电快、寿命长、耐低温,但是缺点也很突出,集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续航里程短以及重量大等缺点于一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理也出现问题,拖欠供应商欠款,上市辅导也终止了,银隆单独上市越来越遥不可及,一些工厂开始被大面积停产,实际控制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到了2019年,魏银仓出逃,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元。

银隆眼看就要倒下了,董明珠却成为最受伤的人,董明珠为此投下了自己全部身家,银隆要是倒了,一辈子打拼下的财富也将如流水逝去。

银隆的股权也将被拍卖,拍卖价格从最初的35元/股下跌至5.4元/股,在2021年,格力电器以5.4元/股的价格拍下银隆3.36亿股,耗资18.3亿元,这次银隆的估值为60亿。格力电器就此成为银隆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47%,董明珠也将自己持有的17.46%的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格力电器,银隆也就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格力以130亿的价格未能收购银隆,5年后只用了18.3亿元就将其收为自己的控股子公司,看似赚了,实则不然,盈亏与否不能只看绝对价格,而是要看前后带来的价值增值,2022年银隆的净资产从年初的21.42亿下滑至2.38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9%。2022年银隆实现营收25.9亿元,亏损却高达19亿

此时的银隆对格力来说更像是一颗变了味的草莓,不吃可惜了,吃下去可能会坏肚子,对于董明珠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次滑铁卢,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2016年错过银隆是最好的结局,但是董明珠的执着却吞下了一颗苦果,后面强行收入囊中也只是让这颗苦果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董明珠当然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世界级企业家,只是在投资银隆这件事情上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