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毛姆说,“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那余华、苏童、西川、叶兆言……这几个老男人,这些现代文学、诗歌大家,是怎样的人呢?

带着这个疑问,可以看看《我在岛屿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我们只能读其文字,从蛛丝马迹中揣摩作家;如今,我们可以在综艺上看真人了,感觉有点幸运。

看他们无意识中说了啥、做了啥,带着印象再去读文字,两相印照,趣味更多。

我偷空从头到尾看完了,很对胃口。有个网友说,这是近一年来看过最好的一个综艺,赞同。

里面很多场景,很有意思。比如,

在户外,他们一边吃着烧烤,自己做的,半生不熟,一边探讨苏轼在吃上面如何精益求精;

在海边,他们一边吹着海风,一边研究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不同在哪;

在书房,他们穿着沙滩短裤、夹趾拖鞋,追问文学的影子,探讨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一杯茶,坐下来看看~

每当听到好句子,我会暂停,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分类收藏。

他们在读书、读文学,我们在读他们。

余华——

  • 读书, 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自己内心还是很宽广的。
  • 阅读,不是为了马上就让你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当你在阅读到一部作品时,你已经完全忘记自己的存在了,这时的乐趣,比你生活中任何一种乐趣,都更吸引人。
  • 所有的文学,最终目标都是真实。哪怕是荒诞也好、写实也好,目标都是为了真实。
  • 我觉得,写作在很多情况下,和“运气”、“感觉”有关。
  • 和一本书的相遇,有时候也是一种缘分。可能有的书所有人都说好,而你却没有共鸣,此时无需犯难,也许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到和它相遇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童——

  • 作家是作品背后的影子。
  • 我一直觉得,阅读唯一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有一个内心生活。引导这个内心生活的,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小说,它可以让你活得稍微舒服一点。
  • 好多经典,你20岁时,拒绝了它;但是你在50岁时,肯定接受它、赞美它,这就是经典的意义。你能拒绝它一次,不能拒绝它第二次。
  •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习惯。如果你一生读了好多书,你老了不会后悔的,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深刻一点,复杂一点。
  • 最好的小说散文,会给你一种突袭感。就是一个看似轻微的小细节,把你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川——

  • 我对阅读的理解比较宽泛,不光看书是阅读,看画也是阅读,听音乐也是阅读。
  • 好的歌词,就是诗歌
  • 你看着是一排一排的书,实际上它们是有结构的。什么书该跟什么书挨着,什么书跟什么书是一类,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本书有它的结构,一群书在一块儿,也要有一个结构。倒腾书是个体力活,对我来讲,也是一个乐趣。
  • 一开始,就是那些我读不懂的书,培养了我对文化的好奇。实际上,我最早是被那些我不懂的东西打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兆言(叶圣陶长孙)——

  • 80年代初,大家都写小说,我也就稀里糊涂开始写。有一段时间,我有5年发表不了,不停被退稿,不停被退稿。一篇小说能被退10几次,退到最后,我自尊心很受伤。高晓声老师就跟我说,“你不用投稿了,你就写吧,写了搁在抽屉里,然后我就这么写……”有一天,某篇小说突然发表了,然后,我走上文坛的路基顺起来了。
  • 我觉得,作家之间会有这样一种关系,比如你对他文字的认同感,甚至对他标点符号的认同感。一页两页纸,思想上的碰撞就都在里面了,这就是一种友谊。阅读,互相就是一种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祝勇——

  • 散文是作家跟世界的对话。阅读散文,实际上也是阅读世界,或者说跟这个世界对话的一个直观方式。
  • 家园,永远是写作出发的地方。

史铁生——

  • 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作者:何心,一个普通的早起写作践行者。

原报社记者。全网同名。

左手人间烟火,右手诗意远方。

专注自媒体写作与个人成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