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泽东的的理发师,也是毛泽东身边的最后一个卫士。他与毛泽东的缘分,还要从1959年讲起。这一年,23岁的周福明,作为理发行业的代表,参加了杭州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大会。
在这场会议上,他被评选为理发行业的“青年标兵”,也正是这个“青年标兵”的称号,才让他有了和“大人物”接触的机会。12月26日这天,周福明的‘时美’理发室人满为患。临近新年,人们都想以一个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年,理发室里热闹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上午11点钟,杭州市上城区区委书记来到这个略显拥挤的小店,他问周福明:“理一个发需要多长时间?半个小时能不能理完”,他的语气十分慎重,周福明根据以往的经验回答道:“半个小时估计没问题”。

随后周福明便接到了一个“给一位外宾理发”的任务。

他立刻回去收拾工具,说是工具,其实直到收拾好,周福明身上的挎包里也只是装了一个推子,一把梳子和刮胡刀。

周福明跟着来接他的同志一块上了一辆吉普车,然后周福明就被带到了汪庄。到了汪庄以后,接待人员先让他吃了饭,然后把他单独安排在汪庄理发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周福明见到了他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位“大人物”。来到周福明面前的是两个人,一个年纪大点的,是当时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另一年轻一点的是王芳的秘书。

秘书客气地对周福明说:“我陪首长来,是想请你帮他理个发”,“当然可以”周福明爽快地答应下来。

对于这位大人物,周福明一点都不敢马虎,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

在给王芳理完头发之后,汪庄理发室又陆续来了三个人,其中有个人自称是“李卫士长”,周福明并不知道卫士长是干什么的,也没敢多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家后周福明原还在回忆着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见到这些从没见过的大人物,激动地心情还没平复下来,晚上十点多,他又坐着轿车出发了,又有人来接他。

轿车沿着大道快速行驶,周福明坐在车上忐忑不安,交谈中得知,这次的目的地是南屏游泳池。

下车后,接待他的就是下午在汪庄理发室里的那位“李卫士长”。

“今天接你来,是请你给毛主席理个发”,李卫士长这句话平缓的话语,仿佛是一道惊雷在周福明的耳边炸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周福明的认知中,毛主席一直住在北京,一提到他老人家,就是和宏伟的北京天安门联系在一起的,在杭州能见到毛主席,周福明既有点疑惑,又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给主席理发有个要求,希望能够快一些。”李卫士长向周福明提出一个要求,然后带他走进了游泳池。

泳池非常普通,绿色的瓷砖,半截墙围,上面挂着绒布做成的窗帘,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水池边立了一扇屏风。

周福明跟随李卫士长来到屏风旁,李卫士长对他说:“去吧,千万不要太紧张。”这屏风后面放着一张床和一把椅子,很明显这是毛主席休息的地方。

在这里等着李卫士长将毛泽东接来的这段时间,周福明的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周福明默默地盯着门口,努力地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很快毛泽东就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毛泽东穿着一件睡衣,脚下是一双黑布鞋,穿着很随意,但却不影响毛泽东抖擞的精神和稳健的步伐。

离毛泽东还有几米远的时候,周福明就已经把手伸了出来:“毛主席,您好。”毛泽东边走边伸出右手,微笑起来。周福明脸涨得通红,他快步上前握住了毛泽东的手。

毛泽东微笑着打量周福明,问道:“你就是要给我理发的师傅?”“是的,您就叫我小周吧”,周福明慌忙点头。毛泽东还是坚持他的叫法:“不,你是师傅嘛。”

毛泽东在椅子上坐下,警卫们出去后,整个游泳池便只剩下了他们二人。

毛泽东随手拿起身边的书便看了起来。周福明还没从紧张的情绪中缓过来,主席的头发绝不能随意摆弄,要随着毛泽东看书时的姿势理发,还不能打扰到毛泽东看书,这其中的难度,周福明是知道的。

当时的杭州正值凛冬,周福明却因为紧张出了一身的汗,再加上泳池水的热气一蒸,他索性脱掉外衣,只穿一件衬衣工作。

毛泽东似乎看出了周福明的紧张,便特意与周福明交谈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了?”这些事毛泽东早就在工作人员送来的资料上看过了,只是为了缓解周福明的紧张,他便装作不知道一样,与周福明说起了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完发,毛泽东知道接下来该刮胡子了,为方便周福明工作,他便把嘴鼓了起来。

周福明看到毛泽东为配合自己工作而做出的姿势,告诉毛泽东可以像往常一样自然放松就可以,周福明刮到哪就用自己的手指撑一下。

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不到二十分钟他就为毛泽东理好了头发,刮了胡子,还修了脸。

毛泽东起身,满意地对周福明说:“谢谢你,周师傅”,周福明面对这夸奖,有点不好意思:“主席,不用谢”,毛泽东认真地说:“你为我服务了,哪有不谢的道理。”

周福明低着头:“能为主席理发是我一生的荣幸。”

随后毛泽东邀请周福明一同游泳,周福明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晚上不仅为全国人民所敬仰的伟大领袖理了发,还能同他一块游泳,这种自豪与荣誉,过去周福明从来没有体会过。

后来周福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

他发现,自己的时美理发店暂时回不去了,因为毛泽东的行程是绝对保密的。之后的一段时间,周福明就留在了浙江省委接待处工作,住在了汪庄。

周福明能为主席理一次发,他认为自己非常的幸运,他从没奢想过还能再次见到毛泽东,更别说跟在毛泽东身边了。周福明为毛泽东理发后的第三个月,毛泽东出行前往上海和广州,路过杭州时,毛泽东又找来了周福明为他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毛泽东向他发出了邀请:“小周,你同你们领导商量商量,我想让你和我走一趟,行不行,我想把你和小钱换换”,这个‘小钱’就是毛泽东在北京的专用理发师。

周福明听到后,内心一阵激动,他立刻回答:“我听主席的”。随后他请示公安厅的领导,并表示:“只要主席需要,什么时候走都可以。”

1960年4月,周福明跟随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作为主席,毛泽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情,很少有空闲的时间。

周福明每次为毛泽东理发,毛泽东都会将这点时间利用起来,如果要会见外宾,毛泽东就会利用这点时间,看一看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分析研究,如果不会见外宾,毛泽东就会看书。

毛泽东看书时非常认真专注,有时还会笑得前仰后合。周福明总是随着他看书的姿势给他理发刮胡子,每当这时,周福明总会想起毛泽东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我们互不干扰。”

为了不打扰毛泽东看书,周福明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他甚至还总结了为毛泽东理发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福明认为,毛泽东的发型应该是固定的,不能轻易改变。他从细节入手,为毛泽东设计了一款发型:他把两鬓的头发留长一点,再自然地背到后面。

理完头发,到该吹风的环节,毛泽东却不喜欢吹风机,周福明只好用土办法,用篦子一点点地刮。“先用热毛巾敷,再用篦子刮”,这样的发型可以将脸衬托的很丰满。

毛泽东对周福明为自己设计的发型十分满意,夸奖他:“不愧为理发师出身”。

除了设计发型,周福明每周会为毛泽东理两次头发,工作时间不到两个小时,相对比较清闲。

一次毛泽东对周福明说:“我理发不多,一星期不过两次,你年纪轻轻,应该多做点工作,也好锻炼锻炼自己,不如跟着卫士长值值班,做点管理工作,你看行不行。”

毛泽东这样提议,周福明自然遵守,他开始跟卫士长学习值班。毛泽东明白跟在自己身边,工作单调,经历的锻炼少,提拔慢,所以毛泽东向来不赞成年轻人一直待在自己身边。

在毛泽东的授意下,他身边的卫士慢慢地都被调去别的地方工作。毛泽东居住的丰泽园,只留下了一个卫士。1962年,一次理发时,毛泽东对周福明说:“小周,你今晚就值班,晚上陪我吃饭”。参加值班,陪吃饭,这句话意味着周福明成为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着卫士长学习的这段时间,周福明知道,值班卫士除了卫士的本职工作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毛泽东擦澡。

毛泽东每天忙碌国事,空闲时间就连上厕所也不肯将书放下来,哪舍得将时间浪费在洗澡上。

周福明为毛泽东擦澡的时候,丝毫影响不到毛泽东看书,擦到胳膊时毛泽东会两只手来回交替拿书继续看。有时深夜毛泽东睡不着,周福明也会为他擦澡。

毛泽东往往是夜间工作,白天睡觉,已经形成了规律,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将夜晚办公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为适应毛泽东的作息规律,周福明也不得不夜间办公,白天休息。

为了让毛泽东休息好,周福明还自学了按摩,在毛泽东失眠的时候,便为他按按摩,减少一下工作的疲劳。

周福明成为毛泽东的卫士一年之后,张景芳也调离了丰泽园,从此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只剩周福明一人。毛泽东便让周福明承担起了全部的生活服务,这是毛泽东对周福明的信任。

周福明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在主席身边工作,责任重大,万一哪个方面没做好,不要说影响主席,就是对党和人民都无法交代。

周福明问毛泽东:“主席,我行吗?”毛泽东坚决的回答给了周福明信心:“行!我看你行!”

毛泽东又补充道:“小周,你知道我这里的工作也不那么简单,往后你还是要辛苦一点。小张走了,你就一个人把各项服务工作都拿起来,替我管好这个家。”得到毛泽东的认可,周福明打心眼里感到自豪,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好毛主席,让主席腾出更多时间工作,毛主席在考虑国家大事时能吃好,睡好,休息好,就是辛苦一点又算什么。

毛泽东对周福明说:“我为党,为人民服务,你为我服务,也是间接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这句话一直被周福明暗暗藏在心里,时刻勉励自己。

晚年的毛泽东是非常孤独的,革命事业让他失去了很多亲人,他越来越依赖周福明。

1975年,毛泽东已经重病缠身,他的病恶化得很快,一年后就已经住进了重症病房。1976年9月18日,护士突然来喊周福明:“小周,你快过来,主席不知道是怎么了,光说话没声音。”

周福明赶紧跑过来,伏在毛泽东耳边问他有什么事要交待,毛泽东拿上笔,但是却没有了写字的力气,最后毛泽东费力的将手中的笔在床头敲了三次。

周福明马上明白过来,重病中的毛泽东仍然关注着时事。他拿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资料,用放大镜放在毛泽东眼前,让他得知消息。1976年9月9日的零点,毛泽东与世长辞,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

毛泽东过世后,周福明想到毛泽东生前也会一周剪两次头发,可自从病重之后就再也没理过。杂乱的头发还是入院时,医生随便用剪刀剪的。

周福明怀着悲痛的心情,向组织申请,再为毛泽东理一次发,刮一次胡子。

凌晨三点,当周福明再一次提着理发工具,为毛泽东理发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一次毛泽东再也不会幽默地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我们互不干扰”。

周福明弯着身子有点不方便,他便跪在毛泽东的床前为毛泽东理发。手上依然是熟悉的动作,一如往日的情景。理完后周福明还是向往常一样,用热毛巾敷在毛泽东的头发上,然后用篦子一遍一遍地刮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又为毛泽东刮了胡子,刮了脸,毛泽东又恢复了平日里那个精神矍铄的样子。

整个过程,周福明没有流泪,甚至没有悲伤的表情,他一直很平静。后来他自己回忆说:“我的眼泪早已经流干了。”

1996年周福明从中央警卫局办公室退休,因放不下内心对毛泽东的深切怀念,他再一次回到丰泽园。时隔二十多年,钥匙又一次交到了周福明的手里。毛泽东曾嘱咐他照顾好这个家,如今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