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被称为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书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第一次心理咨询的经历如下:
蛤蟆先生(来访者):
我有些抑郁,我来这儿,是我的家人,还有河鼠,鹳它们让我来的,它们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做,因为它们都是为了我好。
苍鹭先生(咨询师):
那么,是你需要咨询,还是让你来的人需要咨询呢?
第一次心理咨询结束!
这短短的对话影射了很多家庭的现状,蛤蟆先生的亲人朋友认为它需要一些专业的帮助,建议它求助心理治疗,但咨询师居然问它:“到底是谁想要做治疗呢?”
很多家庭中,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够好,父母认为孩子的性格太内向,父母认为孩子应该结婚了......父母倾尽努力为孩子们寻求各种帮助,看上去很努力啊,但其实只是表面上的形式而已。
痛苦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想要逃避痛苦。当父母们认为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成为假装很努力的父母?很简单,不遗余力地一直改变孩子就可以了。
01
你是“假装努力”的家长吗
我们遇到过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孩子“进步”“发展”,他们可努力了。但是,有一种努力叫做“假装努力”,它有4种典型表现:
1-为了逃避困难去做容易却无关目标的事情
8岁的源源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经常被窗外的小鸟、桌上的一块橡皮吸引。妈妈带他去做了专注力诊断,结论是孩子的专注力不足。
为了提高专注力,是不是应该带源源进行系统的训练?比如专注力贴纸的练习、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尽量保持至少15分钟的不打扰……但是,源源妈妈找了很多“吃什么补大脑”的偏方大肆研究,这就是典型的为了逃避困难,去做容易而无关目标的事情。
2-惯性努力,没用了还持续加码
一年级的浩浩写作业需要妈妈监督,要不然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妈妈陪着浩浩写作业,从一年级陪到了三年级,发现,好像有人陪着浩浩也不自觉完成了。他总是找各种借口喝水、上厕所、休息一会儿、走神……
而妈妈觉得,是不是自己陪伴太少?恨不得亲手上去帮浩浩写作业。现在浩浩已经四年级了,妈妈还在坚持陪学,她说“写作业要提高效率,只能是父母监督,别的办法没用”。
其实陪学已经不起作用了,但是浩浩妈妈没有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假努力”。
3-执着于在低效方法上发力,对高效方法视而不见
这是兰海的直播间里的真人真事——上初中的孩子都已经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需要休学去医院住院接受治疗了,而妈妈依旧对孩子非常严苛,中考当前必须努力,觉得吃点药继续上学可以解决问题,不论怎样都不同意休学。
孩子不是不优秀,而是已经有了心理疾病了。如果不根治的话,用药物维持上学,孩子还能坚持几年呢?
4-在主要矛盾以外的事项上耗费时间
孩子容易发脾气,你苦口婆心地劝说、耐心耗尽了开始责骂、动怒,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孩子怎么还不懂事,却忽略了发脾气背后的情感需求。
02
“假装努力”却把孩子送入歧途
>>假装很努力的父母们,有着强大的改造孩子的意愿,然而,当他们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念的时候,有可能把孩子送入歧途。
一个网游成瘾,对父母破口大骂的孩子,被送到杨永信手中,40分钟之后,就会流着泪给爹妈认错,拥抱,下跪,一家人喜极而泣,孩子被“治好了”——家长沾沾自喜,看,多么有效!我把孩子的网瘾治好了!我付出了金钱的代价,我多努力啊!但实际上呢,孩子被“电击治疗”遭受的是身心上不可磨灭的痛苦,他们是真的被“治好了”,还是被变本加厉地“伤害了”呢?
>>当父母向孩子投射了自己内心的虚弱和焦虑,孩子们又无法捕捉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时,孩子们就会认为“既然他们都说我有问题,那我可能确实有问题。”
有太多的正常孩子被送进豫章书院后,成为了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孩子。自闭症、精神创伤……父母、“书院”里的“老师”,他们都说我有问题,我可能真的有问题吧!
伴随着“假装努力”的自我幻想,家长们还特别容易“自我感动”。
吃东西,“芒果肉都给孩子,我只配吃芒果核”
花钱,“妈妈给你买了新衣服,这可是从妈工资里省的!”
情感操控,“我们家三代人辛辛苦苦就供出你一个大学生,你可是我们走出农村的希望!”
“自我感动”式教育,好像既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的父母形象,又教育了孩子要知足、要感恩、要回报家庭。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呢?
·给孩子带来精神负担——我不值得被爱。
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有条件的、要求回报的。
·给孩子带来愧疚感——我表现得很高兴就对不起爸妈。
爸妈的日子过得那么苦,我怎么还好意思笑得出来?
“自我感动”本意是“歌颂”家长的付出,在旧的教育思维里很常见,但是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孩子更希望这样——你先爱你自己,再来爱我;吃什么东西,我们可以一起吃好的;也没必要总是给我买新衣服,我更希望看到你们穿得保暖、舒适。
所以,停止无谓的努力和自我感动吧。
03
“我很想努力,
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就可以达到完美的。
想要努力帮助孩子发展,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我们当然会推荐父母们都来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你会收获:
0-18岁孩子成长关键能力培养方法
掌握120余种家庭育儿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门复杂、系统的课程,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完的,能够系统学习下来并且坚持练习的父母,都受益匪浅,能够自己解决自己家的教育难题。但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给出几个父母们“应该”做的方向:
·付出金钱
这是最基本的,养孩子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关怀,都需要耗费经济投入;
·付出时间和精力
愿意在孩子身上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父母,优秀。
当然,如何“有效陪伴”?也是需要学习和总结的。
·思考教育目标
有人想到这一层吗?
想一出是一出的教育往往是无效的,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兰海认为,教育目标的制定要遵循“眼高手低”的原则,就是:从远处考虑,从当下落实。我们可以总结为4个“好目标”的判定标准:
1)尊重孩子的意愿
2)和孩子一起制定
3)可执行、可调整
4)父母提供方法支持
·关注问题及原因
能做到这一层的父母已经很少了,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里,父母的关注重心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父母们了解成长规律、科学育儿。
·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让孩子成为自己
教育不是培养完美,而是培养“唯一”,让孩子发展自己,成为自己。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当发展。父辈的教育方法也许不适用于现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我们是不是应当放下姿态,更耐心地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呢?
乐乐妈妈从大理家庭营回来后的三篇分享
上濒教育
五大核心业务
通识成长直播课 | SNG营地
兰海说成长App | 教育咨询 | 职业培养
两大城市中心
北京三向启能中心 | 深圳三向启能中心
长按识别 星标★我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