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书记、主任张炎林

有这么一位兵支书,他默默为村民奉献,作为村里“当家人”,他带领村民强产业、抓治理、促振兴,把村民当亲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兵支书”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武穴市梅川镇张焕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炎林

在张焕村,只要提到张炎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出生于1972年11月,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12月退役,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卫戍部队服役期间,张炎林担任上士班长,各项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优秀士兵“,获营连嘉奖。3年的军旅生涯,缔造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忠诚担当的品德、吃苦耐劳的品性、淳朴善良的品格。1993年退役后,张炎林回到家乡,从基层做起,他担任过张焕村民兵连长,后到广东自主创业,任湖北龙海建筑公司法人,2018年他积极响应武穴市委市政府能人回乡号召,经组织考察和选举,挑起了张焕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担子。上任以来,他带领“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做起,大力发展果木、虾稻连作产业,积极筹措资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与信任,也让张焕村旧貌换新颜。

倾听民意 聚集民智

张焕村经济基础差,产业发展滞后,前几年债台高筑,人心涣散。2018年5月,张炎林上任伊始,他发现部分“两委”成员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打铁首先要本身硬,为改变干部精神面貌,他坚持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分别与“两委”成员交心谈心,明确工作职责,并制定干部值班值守考勤记录表,确保工作职责到岗到人。为改变张焕村落后面貌,他走村入户,以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倾听“民意”聚“民智”,让党员拿上“说话筒”,让群众坐在“发言席”,共同唱响基层治理“最强音”。通过走访,他了解到村资源收入因种种缘由不能清收,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他认真梳理村级资源,列清各项资源明细清单,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村级资源发包新的方案,加强对集体经济的监管,开拓了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发展产业 双向增收

张焕村位于梅川镇北部,是清代著名诗人张仁熙故里。近年来,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薄弱,以及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闲置等问题,使张焕村农业产业停滞不前,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分析了村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后,2019年,张炎林带领张焕村党支部,利用张仁熙人文资源,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和一个家庭农场,选择适合张焕村发展的虾稻连作、油茶果木套种和桑蚕养殖等农业项目,将村内500余亩土地流转,支持大户成立虾稻、油茶果木种植合作社,发展虾稻连作、油茶果木套种和桑蚕养殖产业,吸收社员、贫困户、低保户等20多名村民就业。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同时,他还牵头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围绕农产品种植、家禽及水产品养殖等主题,通过室内教学及田间地头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成员、村民等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增收致富的本领。

筹资筹劳 共同缔造

在疫情防控期间,张炎林充分发扬人民子弟兵的优良品质,视疫情如战情,协同排查登记外来返乡人员,落实风险区域返乡人员管控,开展了全员四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一房一档、一户一档信息登记的多轮实战考验,完成了张焕村270户,1039人次的信息登记造册,有效地维护了村庄秩序。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听到群众反映出行不便、生产生活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时,他不避不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持,压缩村级经费开支,发动群众共享共建,共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党群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等多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2022年率先在藕垸和西垸创建乡村振兴垸场治理、共同缔造示范点,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筹措资金16万元,拆除闲置房屋、旱厕、废弃牛栏猪圈等38处,改造建设房前屋后“四小园”9800平方米,修建垸场排水沟700多米,硬化地面3000多平方米,墙面粉白、绘画超2000平方米;建垸场公厕和污水治理项目等;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张炎林是武穴市人大代表,回顾多年来的农村工作,张炎林始终身体力行,努力做到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村现状,扑下身子为群众服务。五年来,他多次荣获武穴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张焕村连年在梅川镇综合目标考核中获“优胜单位”、“十强村”,2022年,张焕村被梅川镇评为“十佳乡村振兴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达标村”。他常说“部队带给了我新的生命,张焕是我忘记不了的故乡,我从部队带来的,一定能让家乡变得更好!”(湖北云博传媒新媒体记者 沙若听 文心在湖北武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