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个是在今年的1月15日,蜂窝冬令营结营仪式上大嘴向家长做出的演讲,这样演讲也讲清楚了蜂窝在教授什么,以及营地为孩子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你认可蜂窝的营地理念,欢迎为孩子报名~

贵阳*富水中路:7月7日-7月14日。还剩21名额。定价7800元。

香港*深水埗:7月30日-8月5日。剩余13个名额。定价11800元。

联系小助手:fengwodedafeng

正文:

我们即将要开始本次营期的结营展示了。昨晚有的舰队加班到1点钟还在做PPT,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天里,每位舰员都经历了非常多的信息量。在他们分享之前,由大嘴先和各位舰员、爸爸妈妈们分享:我们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营,以及在这样的营的背后,我们是如何设计的、我们是如何想的,然后接下来再是各个舰队的结营展示。

首先,我们这几天的营期,是需要家长、舰员和舰长共同的信任,才能完成这一场奇妙旅行的。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接下来我会来解释,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重要。

首先,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的舰员们都经历了巨大的信息量。这样的信息量不仅是包含如何去探索一个陌生的社区,还要去了解陌生社区的种种状况。在这几天的冬令营中,舰员要去面对的常常是完全未知的,他需要和未知的人沟通,他需要在未知的空间进行探索;同时舰员和平常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蜂窝提供给他的信息量巨大,我们没办法给他单一的回复,所谓单一的回复就是那些肯定的是与否的回答,所以舰员们面对这一点,感知也是不一样的。

用舰员小褚妈的话来说「舰员们从营期回家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和瓶颈期,然后又会慢慢地回到平常一样的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状况」,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是一个正常的状况。

提前来的家长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活动场地其实是极其混乱的,地面不打扫,桌面上也极其混乱,是我们不管这些混乱的地方吗?还是因为我们的舰员没有办法管理吗?其实不是,是因为信息量真的是太大了,面对这么多的信息量,舰员们需要用脑容量,需要动用全身的感受去处理,已经无法去关注场地的混乱了。

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我们为何要如此设计,以及为什么让这一切可以发生,这是在今天的演讲中最重要的。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可发生的,哪些是不可发生的。

这样设计背后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认为不管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很早之前觉得人工智能会替代我们;乌克兰战争之后,可能又会爆发第三次战争,然后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荒废的废土世界。不管会进入哪个世界其实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孩子都会面临一个百分之百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他的人生当中就是一个困境、一个瓶颈、一个难题。而且遗憾的是,这样的困境、难题、瓶颈是无法完全被打败的,因为我们打败一个,还会有另外一个,我们会被困在一个个的瓶颈当中。所以,我们会想舰员们拥有面对那样的难题的能力。

更有趣的是,这样的难题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半径三公里的生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甚至在我们的工作当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营地就是把舰员带入真实的世界当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感受去发现这个世界。

想必各位家长已经知道了,在很多管理领域都已经在提这个「乌卡的世界」了,「乌卡的世界」是指一个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这样的世界似乎已经没有了规则,让人们感觉到各种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都会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舰员该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去理解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在过去的几天当中,当蜂窝的舰员在问我「是与否」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回问他一句:「你怎么看?」

没错,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当中,唯一的锚点只有自己。只有当我们拥有自己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们才能去触碰这个世界。一旦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锚点,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当他再去触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会非常容易被这个世界打懵。因为这个世界会告诉他无限的规则、无限的逻辑、无限的东西。

所以,在带领舰员一起作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设计去打败黑暗势力呢?正如我前面说的,打败黑暗势力是舰员成长过程中要一直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无法被打败的,所幸的是,我们能打败黑暗势力制造的麻烦和问题。我们一次次打败这样的麻烦和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

我们在带领舰员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蜂窝是有一套底层逻辑的,这个底层逻辑是敏捷学习。敏捷学习又来源于软件行业的敏捷开发。敏捷学习的提出者,把世界分为四个域:清晰域、繁杂域、复杂域、混沌域。清晰域是指那些问题已知、答案已知的事情,其实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工作是答案已知、问题已知的重复性工作。然后,还有繁杂域、复杂域与混沌域。我们蜂窝的舰员正在学习的场地都是混沌域的事情,因为他们是在一个真实的社区当中,他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该和谁发生关系,他们不知道该和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社区发生连接,同时,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也是未知的。

所以当他们面对极大的情绪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有一半以上的舰员都哭过,但是这个哭又都各有不同,有的是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要退出营地,有的是在需要他必须说话的时候,他逃跑了;有的是在想妈妈。

每个问题都是我们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它都是百分之百的,是困难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去面对它。所以,我们在整个作战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停地告诉我们的舰员:「我们不仅需要聪明的大脑。」聪明的大脑是我们传统工业范式灌输给我们孩子的思维——「我们需要背这么多的东西,我们需要去理解这么多的东西,其实似乎聪明的大脑是不太重要的。」

前段时间,OpenAI出了一个对话机器人ChatGPT,它已经开始拥有了4C能力。纽约大学现在已经发布,不准用它来写论文,因为大学教授是无法把它反过来查阅,判断ChatGPT是否是在抄袭的。也就是说,我们传统的教育范式已经没有办法帮助我们的孩子去理解何以为人了,因为连机器人写的论文甚至都能得A+,而且这个论文是具有原创性的,是具有特质,是没办法查重的。

那我们的孩子何以为人?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拥有丰富的感受,我们要去理解我们的感受。我们怎么去理解我和这个世界的信息交互后的感受?我怎么去在乎「在乎的人」?怎么去在乎「在乎的空间」?这些问题才是重要的。因为把人回归到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去面对未来世界的复杂。

在过去一周中,我们不停地告诉舰员:「聪明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用丰富的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有四个原则,首先是信任舰员,为舰员提供简单的规则。我们提供了简单的设计逻辑,叫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敏捷学习的第一步。还有我们的英雄之旅,也就是给舰员的叙事评估。接下来我会分开讲解。

什么是「信任孩子」?我们信任孩子对于自由的追求,我们信任他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拥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为此负责。

我们不在他选择之前告诉他,他应该做什么;我们不在他选择的过程当中告诉他:「我早就告诉过你……」也不会不停地给他提供无数次的指导,或者提供我们的经验。最后当他面临自己的选择失败之后,我们会陪他一起反思自己,而并不是去破坏他选择的能力。我们认为面对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拥有选择的能力,以及承担选择后果的能力。因为每一个选择的背后就是责任,以及去面对那些麻烦问题的基础。

同时,这样的感知是什么呢?后面我还有一句话是:「信任孩子对于卓越和伟大追求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就是孩子或者是人类对于美的最终的向往。

当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问题的时候,大家会异常的兴奋,甚至会起鸡皮疙瘩。我们有一个舰队是去寻找一个老奶奶。她是这条街里面唯一的住户,还开着门等任何人和她聊天,这群孩子和她聊完之后,就发现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就相信这老奶奶很有趣,他们就要不停地和她聊,想要为她解决麻烦和问题,和她聊了两天,最后他们发现了老奶奶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的感受超乎了逻辑。虽然这个老奶奶不值一提,她的房间非常的破败,但是他们就是要关注这个老奶奶,最后他们也顺利地找到了问题。我们相信孩子们在这个街里面看到了大量的东西,我们也相信孩子的卓越和伟大的感知能力。

我们有一名舰员问我们舰长:「我们怎么知道孩子找到了『真问题』了?」我们舰长说:「我们也不知道。」所以这对于舰长也是一个挑战。不过,那天EE舰长继续回复了这名舰员,她说:「就是当我们能感受到我们浑身颤栗,我们觉得兴奋,我们觉得高兴,这就是我们要的那一个时刻,这就是我们要的。」

同时,我们在信任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有些基础的方法:不把孩子当孩子,同时,把孩子当成孩子。很矛盾吧,这句话的原话是「不把孩子当傻子。」但是,我觉得傻子有点负面,就把傻子改成孩子。

为什么「不把孩子当孩子」?我们成年人往往把孩子会当成一个没有进化完全的人。因为人类的历史上,把孩子当成人类,才不到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人类不把小孩子当成人,孩子只是人类世界的一个补充品,包括古代的各种先贤都认为小孩子都是为了城邦做准备的工具,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讨论我们城邦要怎么培养一个孩子。所以我们需要理解,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在人类历史上才一百多年。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不要幼化他,不要把他当成一个没有能力思考的人。我们很容易和小朋友有这样的对话,比如,「小朋友,你要不要呀?」「我的好宝贝,你真好。」这些东西在蜂窝都不会出现,我们会不停地问孩子:「你作为个体,你需要什么?」

同时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这是非常难的,因为不把孩子当孩子之后,很容易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闺蜜,或者其他,我们要知道一个孩子是无法承担闺蜜和朋友的秘密和交流压力的。给闺蜜说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朋友说的那些吐槽,孩子们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生活中的经验以及他对世界的理解是无法去承担这一切的。我们要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去理解不同阶段的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甚至基于这个孩子个性化的特质,为他提供反馈和支持,让他知道他现在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提供我们足够的反馈,这样之后,我们才能支持舰员在这个空间安全、自由地探索,然后理解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照顾自己,照顾别人,照顾团队。这个规则本身是基于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要打败黑暗势力制造的麻烦和问题。这三个逻辑环环相扣。我们的舰员们非常困惑的是:我们每一期的舰员,甚至在蜂窝已经作战5年的舰员,他们都还在探讨「照顾自己」是不是一种自私?这是一个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的事情,因为他们在不停地问,不停地感受,同时又会感受到:什么是「照顾自己」?

我们照顾自己,照顾别人,照顾团队。在这背后,它不是一个自私的行为,它是基于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做相同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先照顾好自己,因为当我们无法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失败。就像我们有一个小组的舰员小刘,她一开始被舰队选为站在这里演讲的人,但是真正到她要演讲的那一刻,她怂了,趴下去了,躲在了桌子下面,她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然后让整个团队奔溃了。

EE舰长和她复盘的时候,问她:「哎,当初你举手的时候,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但是为什么在后来上台准备演讲的时候,你又觉得自己不可以了呢?」小刘说:「当初举手的时候是觉得自己可以,后来不行是因为那个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当小刘无法站起来演讲的时候,他们舰队的舰员就站起来说:「我来帮助小刘。」最终他们也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展示。所以,「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团队」,它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而是让舰员们学会感受要一起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有机地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团队。

时间、空间、物权。

时间,其实是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对我们彼此状况的一个确定方式,所以我们会给孩子说几点钟到这里吃饭,几点钟到哪里干什么,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成为我们彼此确认状况的一个信息点。

如何确定在什么样的空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呢?我的空间能不能被侵犯?我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安全空间?并且不让别人对我产生影响,如何让自己安全?因为一个空间的敏感和空间的确认是可以让人放松休息或者是恢复自己。

物权——我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该给别人吗?别人能不能要?什么情况下可以给等等。

这一切的规则,是我们希望让孩子在这里训练的元规则,他怎么理解自己的边界,别人和自己的状况,因为不同的人的边界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再酷20%」舰队的几个舰员,他们每天都在打架,但每天都没有打成真架,因为总有人说我不打了,即使对方不停地要打,另外一方说我不打,我就拒绝。每个人的边界都不一样,他们都在探索彼此的边界是什么。而蜂窝的所有舰长只需要关注那个边界是否失控,就是是否真的打起来了,是否无法收场,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他们不要让那个事情发生。

所以在蜂窝的课程设计里很重要的是,我们和舰员的关系,不是学生和老师,而是舰长和舰员的关系,我们是一个平等的关系,是基于共同作战目标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本身其实就是我们解构教与学、师与生的权威关系的方式。我们不再是权威关系。舰长也是可以软弱的,也是可以崩溃的,也可能是某个时刻无法照顾自己的,需要去睡半个半天才能回来继续作战的,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真实的人。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这样的信任,这样的状态是如何建立的?我们是在用「设计思维」,就是我们怎么用「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思考世界,包括怎么共情一个人,思考他的需求、痛点,怎么给他找解决方案。

从我刚刚的介绍中大家可以看出,那些背后的设计都不是这七天做的事情。我们这七天的主流其实就是上述的图,发现这个世界,然后有问题发散、收敛、发散、收敛…… 不停地去看自己在乎的问题是什么。这是简单的,但是又是难的。我们要做无数个这样的事情,才能让舰员去完成这个流程。

这也是蜂窝的一个困境。很多爸爸妈妈会问孩子:「在蜂窝学到了什么?」这对孩子来说好难,就是他没法说清楚,他只能说:「啊,西红柿好吃,我吃了半盒。」比如琦琦就吃了半盒西红柿,不停地吃。在这么多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孩子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和学习的内容,当说不清楚的时候,往往又会变成简单域的事情。即便是作为成年人的大嘴舰长,也是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清楚学生到底在蜂窝学到了什么。

那为什么蜂窝希望让舰员进入复杂的世界去探索,去体验?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在真实的世界中去探索、感受,才能理解自我卓越伟大的需求,只有一个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对于卓越和伟大的需求,他才能成为自由的个体。

贵阳*富水中路:7月7日-7月14日。还剩21名额。定价7800元。

香港*深水埗:7月30日-8月5日。剩余13个名额。定价11800元。

联系小助手:fengwodedafeng

电话:17709697525 - 楠楠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