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增持均在科技板块
减持的则主要在个股板块
01
增持科技
在上一篇文章《 》中
我讲到了通过量价来判断行情的阶段
最后给出了一个案例,即当下的电子板块恰好处于底部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现在是加仓的很好的时间点
(当然早三天加是更好的)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
其实文章也都多次讲过
电子板块整体处于周期底部
空间大是比较确定的,不确定的是什么时候反转
年初市场一致预期是Q2见底,但现在看可能Q3见底
当然实际上既可能提前,也可能继续推后,这个不确定性是比较高的
因此从大面上看,我们的资金没有期限限制,不追求短期一定要涨
所以可以承受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赚钱,但知道早晚能赚钱,这就够了
正如问A股整体涨跌的价值不如问具体风格/板块涨跌的价值一样
电子也是一个很笼统的范围
在知道电子会涨的前提下,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哪些细分板块会涨,或者弹性更大?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至今,如果买的是AI算力或设备,那么收益是颇为可观的,而如果买的是模拟芯片,那么甚至是惨烈的负收益
这里我并不会讲太多细分板块的判断,毕竟我们买基金,如果颗粒度做到这么细,那还不如自己去买股票
这对买基金来说既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
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判断,否则面临众多的电子基金,可能无从下手
譬如设备、材料,估值一直是比较贵的,这部分过去表现好,但未来空间并不会大
譬如模拟芯片,虽然估值很便宜,也跌了很久,但格局仍然不清晰:虽然这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但在海外龙头大扩产能、国内资本强行续命导致小公司不能出清的背景下,竞争只会越加激烈
譬如AI算力,估值不低,但处于产业趋势中,谁也算不清未来的需求到底会有多少,目前大多测算都是基于当前的静态测算,未考虑到AI发展会带动其他相关的产业如万物互联等的需求;但是,也许并非所有环节都有更高的想象空间,或许需要非常熟悉产业才能做出前瞻判断,这部分钱并不好赚
譬如部分数字芯片设计,估值较低,随着周期企稳回升,可能具有比较大的弹性,但企稳时间很难判断
以上判断不一定准确,好在也不需要准确
积极组合配置的电子基金大多并非押注于单一细分行业的基金
基金经理自己会做上述之类的判断,因此这部分工作实际还是交给了基金经理
本次调仓除了增持电子外,也增持了计算机
事实上除了AI相关的计算机标的以外
近两个月以来已经经历了相当回调
从量价指标看,也接近了底部区域
增持的品种与AI相关性不大
计算机本身依然处于景气度向上的过程中
当然我判断当前电子的机会要大于计算机
因此更多权重给到电子,少部分权重给到计算机,也是合理的
科技方面也有所减持
略微减少了一个偏左侧,注重质地、估值,兼顾景气的电子基金
我想可能更多是出于追求弹性的目的
该基金相对更稳健而非激进
而在周期底部接近拐点的时候,激进一点可能收益会更高
02
减持个股基金
减持了两个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基金
首先是张堃,减光了
在 中
我讲到由于规模过大
张堃像是走钢丝的胖子,目前走得很好,但如果哪天跌下来了,也并不意外
目前张堃没跌下来
但在有更确定的机会时
清掉一个随时可能跌落钢丝的品种
转而寻找弹性更高、确定性更高的品种
这是有利于提高组合预期收益的
同理可以推测,减持中庚价值先锋也是出于同样目的
03
市场观点
其实上文基本已经讲清楚了我最看好的板块
即电子板块
其次是计算机板块
排序上上半年计算机>电子,下半年或许电子>计算机
至于科技的其他板块,如传媒,属实超出能力范围
除了估值低以外,看不到其他的亮点
所谓AI能够降本增效,关键问题是降下来的本能留存在公司吗?我看未必
正如巴菲特说,很多伟大的发明最终都利好消费者
那为什么硬件能买?硬件就好比卖铲子,关键是有量的逻辑,其次还有价的逻辑,实打实扩大了营收,和传媒公司并不一样
而新能源,我曾说过格局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最多有反弹,没有反转
目前尚看不到格局有好转的迹象,或许还未到重新介入的时候
至于中特估,我仍坚持原来的观点,这个板块主题性质比AI高
当时有读者留言说,上百倍估值的科技叫有业绩,几倍PE的中特估却叫主题,言语中对我的结论不太赞同,我理解他认为高估值才是炒主题,中特估是低估值稳健品种
事实上很多AI科技股也就20-30倍,并不存在说都是上百倍估值,并且高速增长能够快速消化估值,以表观估值判断贵与便宜是不合适的
中特估不能出业绩的原因已经在《 》讲过,不再赘述
而还有一种说法,即中特估代表着高股息资产,从高股息角度可以买
但高股息最大的敌人就是估值,中特估每涨一点,都会令股息率大幅下降
以高股息为逻辑买,假设你预期8%的股息率,已经非常高了吧
那一个10%的涨停就意味着一年零一个季度的收益已经涨完了
那你是该兑现收益了呢?还是愿意继续买入然后一年零一个季度都不赚钱呢?
稍微思考一下,就可知高股息是站不住的
除非你赌市场会一直追逐高股息风格,把未来三五年的预期都打进去
那这么去投资就是典型的博傻游戏了
最后是一个最看不懂的资产,港股
港股调整的时间已经很长
其逻辑本身我认为很顺
分母受益于加息接近尾声
分子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
当然结果上看,分子端并没有实现最初的预期,经济复苏非常弱
分母端,美股是上涨了
但港股并没有
非要找理由,美国经济强劲导致美元指数上行
对非美元计价资产有压力
但整个4月美元指数下行,港股也没有涨
中美关系不佳,但似乎也没有更进一步恶化
也不应该对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
我只能认为一定是我忽视了某些因素
如果读者朋友有这方面做过研究的也请不吝赐教
总之,当前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很可能是全年相对底部
要珍惜当下的上车机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