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道博

来源:十方国学研习社

讲一个《指月录》中翠微禅师的公案,你不妨参一参!
翠微禅师是个大禅师,曾经跟随马祖道一,后来住在钟南山翠微峰,因此得名。
有个和尚慕名而来,请教: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话头可以说是宗门常问的话头,也就是佛法大意是什么?
翠微禅师说:等会没人的时候,我悄悄告诉你。
于是翠微禅师在前面走,和尚在后面跟着,走到了后面竹园里,见四下无人,和尚说:您就在这说吧,这里没人。
翠微禅师:你看这竹子长得这么高,那棵竹子长得那么低。
和尚当下恍然大悟。
这里就引出了著名的偈语: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遍读佛经,参禅也很刻苦,就是不能开悟,因为太刻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指月录》中,就讲:悟道须向剑刃上走则快,若向情识上见则迟。心地法门,指直接切入就是了,当下认得那个如如不动的妙明真心,不疑惑,一切都是本自具足。
就怕修行人作茧自缚,非要搞些弯弯绕,非要用意识去理解佛法,岂不知那是屋中建屋、头上安头,多此一举。
南怀瑾先生讲解整本的《指月录》就一再告诉弟子:学佛不是帝王将相所专属,必须是大丈夫才有资格学佛,这里的大丈夫,就是《指月录》中历代大禅师、祖师,他们都是敢于与妄想、习气一刀两断的人,一念断处,烦恼顿消,智慧升起。
这本明朝写就的禅门公案宝典,记录了1700多个公案偈语,600多位禅门祖师的开悟经历,可以说修行人要想印证自己修行到了哪个地步,如何证道,不用找善知识,一部《指月录》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