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随着“用好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等金融支持扩内需的持续深入,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规模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进而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2023年1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国内经济进入向上修复阶段,消费回升明显。2023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4.5%,高于市场预期的4%,较2022年4季度环比增长2.2%。分行业看,接触性服务业恢复最为显著。2023年1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分别较2022年4季度增长19.4%、8.7%。
从需求层面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2023年1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2023年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
二、政策鼓励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助力消费提质升级
2022年4季度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强调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并持续推进具体措施的落实。政策驱动金融机构从三方面发力,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一是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着力保障重点领域信贷资金需求;二是把支持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投资和融资保障,支持社会领域加快补短板;三是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易观分析认为,消费是畅通和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的工作要求,通过在金融场景中引来金融“活水”,助力消费提质升级。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作为提振消费信心,践行金融为民的重要补充力量,也通过推出免息、现金红包、折扣劵等形式积极参与推动消费加快恢复进程。
三、消费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助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APP作为消费金融机构促消费的重要触点,2023年第1季度,消费金融行业APP活跃用户规模为3944.72万人,从具体APP活跃用户规模来看,马上消费旗下APP安逸花、分期乐、招联金融活跃用户规模位列前三,分别为1566.49万人、1062.50万人、781.62万人。
易观分析认为,随着“用好消费金融、释放消费潜力”等金融支持扩内需的持续深入,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规模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从而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聚焦“新市民”群体,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消费信贷的便捷性和精准性
“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消费生力军,是消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一方面整合自身地场景布局,就已有业务与“新市民”的需求快速融合,提升新市民群体消费信贷的便捷性。另一方面靠前发力,积极与外部各类消费场景合作,提升“新市民”群体消费信贷精准性。
典型如马上消费借助自身科技能力,积极拓展“新市民”服务深度,围绕稳定就业、3C等消费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新市民的金融需求痛点,已累计为“新市民”用户发放消费贷款超16.8亿元。招联金融上线“特享贷”产品,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快速识别目标客户,有针对性地为“新市民”提供更高额度,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2、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支持培育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
消费金融机构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不断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在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层面推出专项计划。如在助力绿色消费方面,马上消费上线“马上绿洲”公益项目,为其平台用户建立个人碳账户,用户绿色低碳行为可获得碳积分奖励,并自动存入碳账户。兴业消费金融以纯信用、无担保的家庭消费贷为重点产品,通过理念宣导、产品设计、优惠措施等手段,引导客户将消费信贷用于购置节能低碳、清洁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乡村振兴方面,马上消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持续探索更多新路径,一是将部分优惠券兑换为助农商品,赠送给用户,从自身能力出发,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开辟“乡村振兴”专区,持续宣传助农商品及品牌。中原消费金融通过打好“消费帮扶、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英才行动、公益助力”组合拳,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3、科技(大模型)助力提升金融消费新体验
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爆火,人工智能技术已达到一个“节点”,开始走向爆发性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与消费金融客户服务、营销等场景天然契合:一是升级用户体验,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实现多轮对话与KYC,提升对话与服务体验。通过与数字人相结合,实现虚拟场景的温度服务;二是优化内容生产创意与效率,在自动化生成营销物料的同时,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营销。
消费金融机构在大模型助力提升金融消费新体验方面已经作出有益探索,如马上消费成功研发了智能人机协作平台、推出金融行业首个企业级“虚拟数字人”,提升营销、服务和运营的效率和体验。此外,马上消费还积极参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生成式AI等行业标准制定,共建大模型技术可信开放生态。
声明须知:易观分析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易观分析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情况下,本文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依据。本文著作权归发布者所有,未经易观分析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分析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分析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分析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