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在海淀恩济路六一小学老师们接到上面指示要把学校附近的赫赫有名的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墓砸毁,破除掉这种“四旧”古墓。于是李莲英墓遭到毁坏,但是当打开李莲英墓之后,令在场的人都很意外,因为李莲英墓中只有一颗头颅和一条长长的辫子,尸身却没有了,这也就是说明李莲英身首异处,与当时李莲英的后人称其为病逝的说法完全不符,所以让在场的很了解这段历史上的人都十分惊讶。
更可怜的是李莲英后来仅剩的头颅也被学生们当球踢了起来,可是问题来了,为何李莲英的家人称其为病逝,可他却身首异处呢?这是不是代表着在慈禧去世后,李莲英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好?
清朝品级最高的大太监李莲英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后来慈禧太后给他赐名为李连英,民间则称呼其为李莲英,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时,他出生于河北廊坊大厂县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由于家庭过于贫困,所以年仅7岁就净身,8岁入宫成了小太监。
说起李莲英就不得不说他同时期的另一位深受慈禧喜爱的大太监安德海,在入宫之初李莲英只是一个小太监并不是很吃香,干着宫廷中最粗累的活,与他同一年入宫当太监且比他年长4岁的安德海更加混得开,安德海很快就获得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在咸丰去世后安德海帮助慈禧扳倒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由此成为慈禧身边的第一红人。
安德海受宠的时候,李莲英虽然已经在服侍慈禧了,但他只是一个小太监,其职位和受宠信程度比之同年入宫的安德海可谓是天壤之别。不过安德海正是由于太受慈禧宠信,以至于骄狂自大,不仅不尊重恭亲王奕䜣和东宫慈安太后,甚至都对同治皇帝不大尊重,因此很快安德海就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为罪名砍了脑袋。
安德海被杀之后,21岁的李莲英凭借高超的梳头技艺取悦了慈禧,并立刻就取代了安德海的位置,成为了大总管太监,也成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其实安德海的死对于李莲英既是机遇也是让他吸取教训的案例,安德海为什么会被杀,就因为平日里太过张狂,所以当丁宝桢把要杀安德海的奏折上传到朝廷时,慈禧正好是生病抱恙,而处理丁宝桢这个奏折的是同治皇帝、慈安太后和奕䜣,他们三个人正好都恨透了安德海,所以当然就很快批准诛杀安德海的奏折,并让丁宝桢立即迅速执行。
因此安德海被杀让李莲英长了很大教训,李莲英就明白了不论多受慈禧太后宠爱,也得低调谨慎的做人,不能在宫廷中随意伤人。所以李莲英在获得慈禧宠信之后,他对慈安太后、对恭亲王奕䜣、对同治皇帝和后来的光绪皇帝始终都是十分谦卑,李莲英对待朝廷大臣们也都是始终保持着谦卑态度,即便是宫廷中的地位低下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他也是十分和蔼可亲。
最能体现李莲英能把上下的人都做到满意就是杨小楼给慈禧表演的事,有一次京剧名家杨小楼入宫给慈禧表演,在演出结束后慈禧很高兴,想赏赐杨小楼一盘宫廷糕点,但是杨小楼却谢绝了,他跪地恳求慈禧赐给自己一个“福”字。
慈禧当时也很高兴,于是就挥毫泼墨给杨小楼写了一个“福”字,但是慈禧在写完之后才发现把“福”字写错了,原来她把“福”字的示字旁多添了一点写成了衣补旁。这样一来慈禧和杨小楼都觉得很尴尬,慈禧这个字是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杨小楼则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正当场面尴尬的时候,李莲英站出来笑呵呵的对杨小楼说太后赐的“福”字要比世上的任何“福”字都多一点,杨小楼也是机智的人,立刻就跪下叩谢慈禧太后,称自己身份卑微不敢承受这多一点的福气,怕自己折寿。慈禧也是顺着台阶往下走,也称怕折了杨小楼的寿命,等改日再给他写个“福”字。
这件事就能看出李莲英多么机智,不仅杨小楼对他感恩戴德,慈禧也对他让避免自己当众出丑十分高兴,对他是称赞有加。
后来在慈禧与光绪因为戊戌变法闹掰时,光绪被慈禧软禁于瀛台,这时候李莲英依然对光绪十分恭谨,暗中照顾帮助光绪。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带着光绪逃往西安,在逃跑的路上慈禧对光绪的不满达到了极点,她想废掉光绪另立新君,因此宫女和太监们都对光绪这个落魄皇帝不闻不问,忙着去伺候慈禧,可怜的光绪作为皇帝连一床棉被都没有,这时候是李莲英偷偷给光绪送去棉被,又给他送去好吃好喝。因此光绪对李莲英评价极高,称他为“忠心事主”,还称他是李安达(生死之交的意思)。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李莲英这个人很机智,而且做事十分圆滑,不伤人不得罪人,可以说是非常谨慎,就如他的墓志铭中所记载“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莲英才能深受慈禧的喜爱和信任,最终成了清朝历史上品级最高的正二品大太监。
李莲英的死因颇具争议
李莲英虽然人缘很好,但是他这个人贪财,据一些晚清官员回忆,李莲英经常借着替皇宫采购的机会大吃回扣,而且李莲英吃回扣远比一般其他太监要狠得多,一般太监可能拿个几两银子回扣就能打发走,李莲英吃一次回扣至少要百八十两银子。
晚清的江宁织造广厚就曾说过,李总管(指李莲英)去一次江宁织造驻京城办事处,每次没有个百八十两银子别想打发他走。
不过李莲英虽然贪财,但并不像安德海那样过分干涉政务,因此慈禧对于李莲英是十分信任和喜爱。尤其是慈禧晚年时最为倚重信赖他,晚年的慈禧经常会找李莲英聊天拉家常,似乎是把李莲英当成了老来伴一样依赖。
在1908年时,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李莲英也因此在宫廷中失去了靠山,不过这时候他已经60岁了,为宫廷服务了52年,因此他早已厌倦了宫廷生活,所以在操办完慈禧的丧礼之后,他就决定离开宫廷退休养老。
李莲英为了能顺利获批退休养老,他特意把慈禧赏赐给他的不少宝物拿出来献给了隆裕太后,这让隆裕太后十分高兴,于是隆裕太后很痛快的就批准了李莲英退休养老。
与此同时,李莲英担心自己失去了慈禧的靠山和宫廷的总管太监地位权势之后,会有一些曾经嫉妒眼热他的人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于是李莲英在出宫之前,特意把自己在宫廷中的大部分钱财宝物都分给了那些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徒弟太监们,以此向外界表示自己出宫几乎没有带走多少财富,让那些惦记他财富的人死心。
从这些能看出来李莲英为了能让自己安度晚年颇费心思,他虽然贪财,但知道取舍,他舍弃了一些财富,换来自己平安退休养老,也算是非常不错的结局。
李莲英在离开紫禁城之后就住到了自己买的豪宅里面养老,他几乎是闭门谢客,每天只在家中的院子里散散步,很少外出,靠着之前积攒的财富居家养老。
所以在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就过起了退休养老的生活,而且生活过得十分滋润,没有了宫廷的勾心斗角,属于是在享受生活,比安德海的结局要幸福得多了。
在慈禧太后去世第三年也就是1911年,李莲英去世了,终年63岁。关于李莲英的死因历史上颇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李莲英的子孙后人(李莲英共抱养了哥哥和弟弟的四个儿子)对外的说法,称李莲英是患痢疾病去世。
第二种说法是李莲英在夜间外出参加朋友举办的宴会,在回家途中遭遇了劫匪,由于李莲英太过富有加之名气比较大,劫匪就杀人灭口砍了他的脑袋,所以才导致他身首异处,不过这个说法并不靠谱,大多是民间附会传闻,如果李莲英真是被劫匪砍杀,他的家人不至于隐瞒这件事。
第三种说法是李莲英死于被南方同盟会志士的刺杀,当时正是同盟会反清的高潮时期,李莲英由于跟随慈禧臭名昭著,所以成了同盟会的刺杀对象。但是这种说法更不靠谱,首先就是李莲英为人生性平和,很少得罪人,其次是他几乎不参与政务,满清的很多政策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再者就是当时武昌起义在即,李莲英不过是一个风烛残年且已经退休养老的大太监,他没有太大的政治影响力,同盟会与其大老远跑京城去刺杀他,还不如刺杀一些满清朝廷中的顽固保守的封建贵族。
李莲英被劫匪劫杀和被同盟会刺杀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比较不靠谱,清朝的宫廷档案和李莲英家人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李莲英基本就是病逝,而且按照李莲英的墓志铭还有清宫档案都没有记载李莲英身首异处,都是记载的他属于是全尸下葬,那么为什么打开李莲英墓会发现他是身首异处呢?
实际上很可能造成李莲英身首异处的情况就是当年毁坏他的坟墓人之所为,要知道1966年那可是个疯狂的时代,很可能这些毁坏李莲英墓的人顺手就把李莲英的尸身也会毁了,才造成了他身首异处的现象,但是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毁坏李莲英尸身的行为,所以才会对外称只发现李莲英的人头而没见到尸体,这也造成了让后世人认为是李莲英死的时候就是身首异处的感觉。
因此李莲英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平静很不错,只不过他的死因却在历史颇具争议。
所以在失去大靠山慈禧太后之后,李莲英的后半生养老生活过得是十分不错,他还能安享晚年过了三年的退休养老生活,结局算是很不错了,只不过他的死因在历史上有些争议,再就是他死后惨遭身首异处的命运,脑袋还被人当球踢,就有些凄惨可怜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