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诗作《春夜喜雨》中的名句。“锦官城”便是成都的别称。

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成都,不仅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且更是在崭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曾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的樊雄,在其长篇随笔集《蓉漂记》一书中,以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讲述了一位昔日的文学青年,成为第一代“蓉漂”的真实经历。

《蓉漂记》是一本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两部分——上篇《漂在旅途》,下篇《家在成都》。这本书在讲述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也展现出一座城市的变迁,以及一个时代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樊雄在书中极为诚恳地表示,自己不过是个地地道道的普通人,并且还有着十分不幸的原生家庭,甚至他的婚礼都是潦草举办的。在这部散文随笔集中,便将人生中的漂泊时光完整而细腻地展现出来。

虽然樊雄从川东北小县城到成都打拼这一路尝尽人间冷暖,然而,这段“蓉漂”经历却也在他这一生中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首先是因为,樊雄早期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这段经历;并且,“蓉漂”经历也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在《蓉漂记》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无依无靠的文学青年樊雄来到成都这个大城市之初,支撑他努力走下去的便是一股闯劲。这也是80年代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精神状态。那时候的年轻人敢想敢拼敢闯,他们对未来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并且深信自己有能力创造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蓉漂记》不仅记录了樊雄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更是浓缩了一代人的奋斗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上下,很多人希望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开辟崭新的人生

这其中就有樊雄。他是一个心怀文学梦想的人,但他更是一个敢想敢拼的实干家。在《蓉漂记》这本书中,樊雄以大量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描写,向读者娓娓道来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展现出在那个时代里最富于人情味的生命个体。

黎大哥、袁校长、周老师、付老板……这是一些极为普通的称呼。但是在樊雄的笔下,这些人却是他成长路上的“贵人”。表面上看起来,樊雄是在追忆这些人曾经给自己提供的帮助、带来的关怀,但实际上他是在感叹如今这个人情凉薄的社会里,能够遇到发自内心的善意是多么得稀有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讲述个人奋斗历程、追忆昔日故人的同时,樊雄也没有忘记向成都这座接纳他、培养他的城市倾诉衷肠。

樊雄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到成都,还是在1985年初秋的清晨。他在人民南路一路向南的前行过程中,便满眼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城市,仿佛在打量一个全新的世界。

蓉漂经历固然是苦涩的、憋闷的、充满了各种困难的。但是对于樊雄而言,艰辛的经历反而磨炼了个人的意志,曲折的过往却也帮助他在不同的领域里收获了成功。作为一个出生于山区小县城贫困人家的孩子,樊雄哪怕失去继续读书的机会,也依然向往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说自己向往大都市,渴望在大都市里生活、工作,这是一种根深蒂固却无法道明的情结。但其实,一个内心燃烧着激情的人,是不会甘于沉寂、得过且过的,樊雄对大城市的向往,实则说明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并有着过人的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蓉漂记》的感人之处就在于,樊雄以一种真诚、朴实的态度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炫耀,也没有卖惨。樊雄讲述个人故事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人终究还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规划个人的未来。

在图书市场上,充斥了太多名人传记、致富指南以及成功学鸡汤,所以,当我们读到这样一本不卖弄、不炫耀、不说教的散文随笔集时,我们的情感就会被樊雄笔下的文字所牵动。而我们也能够通过这样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作品,深刻了解一个时代、一座城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