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东航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出发成功抵达北京国际机场,正式开启了其商业航行。迄今为止,中国商飞持有的C919订单已达1200架,前景广阔,许多朋友都认为C919将对空客和波音公司两大欧美航空巨头的窄体客机构成威胁。果真如此?
美国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戴维·卡尔霍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C919是一架好飞机,但中国商飞的生产能力要想满足中国航空公司的需求,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波音这一次的表态算中规中矩,既没有过誉,也指出了商飞将来会面对的险恶局面。
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试飞的整个流程看,C919都不失为一型好飞机。但同时它的竞争力目前也仅存在于纸面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C919的产能并不完全掌握的商飞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其西方供应商——准确地说是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
因为C919包括发动机、航电等关键系统的供应商是美国公司,只要美国断供,C919的生产就会中断,甚至连之前交付的飞机都会受影响。
商飞有“B计划”吗?当然有。
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已经在试飞中,但距离交付还需要时间;相信我们的航电等其它配套设备也会有替代供应商。然而安装了完全自主部件,实现高度国产化的C919,它还是C919吗?
当然不是,它会是一个全新的型号,比如C919A...或其它。这个新型号将需要重新做长时间的试飞和验证,我们还需要再等上几年。新型号的市场也将局限在国内,航线最多延伸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
换句话说,C919不会对波音或空客构成竞争。
那,为什么美国没有下手制裁中国商飞?
很简单,商飞及其供应商的生产线还没铺开,生产还没上规模,现在制裁造成的伤害不大,商飞可以更快地掉头。
即便是美国不制裁(以目前态势看,这种可能性极小),商飞要想上规模也不容易,欧美供应商(只需其中一两家)完全可以以产能不足为由控制商飞的交付速度。国内订单都无法满足,就别提进军国际市场了。
飞机进入国际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适航证。我个人猜测商飞之所以大量采用欧美供应商的关键高价值部件,一方面因为我们在立项时确实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有“互利共赢”、“有钱大家赚”、以利润共享来换取欧美适航证的考虑,寄希望霍尼韦尔公司和别的美国公司一起来游说取证。这种考虑在十年前或许可行,但在今天估计就行不通了。
综上,C919是一架好飞机,但想满足国内需求尚需时日,在国际市场上对A、B构成竞争,那就是更久远以后的事了。
不管怎么样,咱们的大飞机还是要努力做,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像高铁一样,咱们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十四亿人口的市场足够大,也足够把C919A养大,养成飞天巨鸟。终有一天,中国大飞机能飞出国门,遨游寰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