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成都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里面逛,在其中静静的和文物对视,听听它们的故事。
文物当中,有一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的物件,原来它们也大有深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说三个熟悉的器物吧。

从历史课本中我们知道了大名鼎鼎的后母戊大方鼎,这是当今发现蕞重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安阳。其铭文中“戊”,这是对殷商时期一位妇女的称呼,这位妇女是商王武丁的配偶。
因为鼎同时是祭祀的礼器,所以我想这位妇人应该身份不错,她既是王的配偶,自身也是很有能力的。
鼎有大大的肚子,两只耳朵下面还有三足,一般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炊具可以盛放食物,另外用于祭祀。

在众多器具中我们熟悉的可能就是爵了,随意打开一个古装剧,喝酒的时候,大家都会拿出爵对饮。
爵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同时也是高 ji别的礼器,它的顶部有小柱,一边有把手,一边有引导酒流出的出口。
你知道吗?以前制作酒器的人员叫做梓人,而爵都有制作标准,如果人们喝酒的时候,两柱触到了眉毛的位置,这样嘴里的酒还没有喝尽,就是不符合标准的,还会处罚制作这个爵的梓人。

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每个季节,每个节气都会有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律,钟代表着秋分时节。
距今七八千年前就有人开始制作乐器,河南曾出土过几十只骨笛,能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殷商时期也有编钟,河南妇好墓就出土过小型编钟
钟是周代宗庙祭祀,宴饮不可缺少的乐器,也就诞生了“钟鸣鼎食”这个成语,意思是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其奢华排场。
而比较出名的钟是在湖北省博物馆里的曾侯乙编钟,有65件,它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而且今天还能够进行演奏,太让人惊讶了。
这本儿童阅读的科普图书,讲述了鼎、鬲、簋、爵、尊、彝、卣、钟、匜、盘、钺、戈、戟等13种器物与13个汉字,讲述汉字演变历史,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
书名: 博物馆里的汉字
作者: 沅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本书见。
大家好,我是@墨七荷
左手翻书,右手绘画,伴你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