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京科协新媒体

一周重大科技新闻精选

带您了解最新科技前沿

一周前沿科技要闻目录
(2023.2.25~2023.3.3)

01

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研制成功

02

北京市建成24个高校高精尖中心

03

04

世界首次!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05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量子隧穿效应

06

国家种质库2.0建设启动

07

中国科大制备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单晶LED

08

首列国产氢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下线

一周前沿科技要闻目录
(2023.5.29~2023.6.4)

01

我国载人飞船黑障区跟踪测量取得重大突破

02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03

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

04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再获突破

05

《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自6月1日起施行

06

我国第一个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

07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08

神十六乘组进驻空间站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6月4日清晨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科技人员对其在穿越黑障区时的稳定跟踪,表明我国在载人飞船返回穿越黑障区跟踪测量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飞船穿越黑障区时,只能依靠雷达和光学设备进行跟踪测量,能否在此期间稳定跟踪飞船,不论是对出黑障后的飞船测控引导,还是及时预报飞船落点都极为重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测控区任务区间涵盖了飞船返回进出黑障区的全过程,是实现飞船在黑障区稳定跟踪的核心力量。

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经中国工程院专家组现场考察后确认,由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与该集团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省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专家组认为,本次海试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学者提出的全新原理技术在真实环境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首次实现了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和海水直接制氢的一体化技术体系;首次验证了海上风电无淡化直接制氢抗海洋环境干扰的可行性。

5月30日,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亚洲最大推力试车台2号工位考台试车圆满成功。这是继4月24日1号工位考台试车圆满成功后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亚洲最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双工位均已形成基础承载推力700吨的试验能力。

为了规范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工作,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保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电信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规定》。《规定》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主要规定了明确举报处理基本要求,规定受理要求,完善办理程序,规范分类处理要求,细化答复、移送等处理要求等制度。

5月30日上午11时46分,我国第一个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5月29日举行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8时22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精彩连连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