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在6月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南部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毁,汹涌的库水瞬间夺坝而出,下游村城镇变成一片泽国,包括赫尔松在内的重要城市直面洪水威胁。
蓄水量182亿m³,卡霍夫卡水库究竟有多重要?
乌克兰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德斯纳河、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多数河流水位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早在上世纪的苏联时期,当地就建成了以克列缅秋克水库、卡霍夫卡水库为代表的大型水库。
本次出现事故的卡霍夫卡水库是乌克兰最大的人工水库之一,也是第聂伯河汇入黑海前的最后一座水库。大坝下游的赫尔松位于第聂伯河河畔,这座城市是乌克兰重要的造船业所在地,也是著名的区域经济中心。从水库的地理位置看,卡霍夫卡水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卡霍夫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水库,库区蜿蜒狭长,全长240km,宽23km,水域面积达到了2155平方公里,比三峡水库1084平方公里的蓄水面积还要大。但和三峡水库相比,卡霍夫卡水库的蓄水深度较低,水深3~26m不等,平均水深为8.4m,最终的蓄水量为18.2立方公里,也就是182亿m³。
182亿m³的蓄水量是什么概念?如果将全球水库按容量高低排名,卡霍夫卡水库可以排进前50名,蓄水量高于我国在黄河建成的三门峡水库(设计库容162亿m³),也高于苏丹在尼罗河建成的麦洛维水库(设计库容125亿m³)。如果把这些淡水装到一个长、宽都是1000m的大型水池中,水池的蓄水高度可以达到18200m!
再换个角度,如果将卡霍夫卡水库的水平铺在水深1m的水池中,该水池的覆盖面积将达到182亿㎡,也就是18200平方公里!当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毁后,下游的受灾面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原因有三:其一,库区蓄水量大;其二,蓄水高程为44m,库区洪水可一路向下自流,水流动力强劲;其三,拦河大坝毁损严重,无法修复,库内洪水将持续蔓延,直到水位降至大坝缺口的最低处。
除了洪水灾害,卡霍夫卡水库还将引发“连锁效应”,因为该水库还具有三个重要的价值:
- 供水价值
- 航运价值
- 发电价值
1,供水价值。卡霍夫卡水库跨越了乌克兰的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是上游多个地区的饮水水源地及灌溉水源地。
2,航运价值。卡霍夫卡大坝高30m,长3273m,库区水位在大坝的拦蓄作用下抬升,形成了繁忙的深水航线,大吨位船只得以在第聂伯河的上游通航。
3,发电价值。卡霍夫卡水库的发电效益颇为可观,大坝电站装机容量达357MW,年发电量14亿kWh。水库还为扎波罗热核电站提供着冷却用水,后者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装机容量达5.7GW,年发电量达38000GWh,相当于380亿kWh,超过了乌克兰全国总发电量的1/5。
关于大坝被炸的原因,俄罗斯与乌克兰莫衷一是,互相指责是对方所为。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网友们还关心另一个问题:三峡大坝能否抵挡常规导弹、炸药的攻击?
三峡大坝:能否抵挡常规导弹、炸药的攻击?
三峡水库和卡霍夫卡水库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型水库,但三峡水库的特点与众不同,大坝的安全指数尤为突出。
三峡大坝经历了严密的科学论证,在设计初期就被定位为我国的一等工程,拦河大坝、电站厂房、升船机、船闸均属于一级建筑。考虑到三峡大坝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大坝的安全性防护上也做足了准备,在多个指标上提升了枢纽的安全标准。
首先,三峡大坝的设计采用了稳妥的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拦河大坝顶部总长2309.5m,坝顶高程185m,顶宽15m,底宽124m,这种设计具有安全可靠,对地形、地质的适应性强的优点。
作为重力坝的典范,三峡大坝本身就被打造成了一座铜墙铁壁,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m³,在抗渗、抗冻、抗裂、抗冲磨、抗侵蚀性等方面的要求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极大地保证了三峡工程的稳固性。此外,三峡大坝使用的金属结构高达25.6万吨,在大坝排名中位于世界第一,整体提高了大坝材料的结构强度。
为确保长江防洪无忧,三峡工程团队还对大坝的安全设计提出了综合措施,比如:
适当降低大坝基础高程,稳定重心,并在坝踵处设置齿槽;在最不利的坝段基岩处增设一个横向排水孔,加强坝体排水能力;用混凝土支护临空的高陡边坡,预留出纵横向的廊道空间,适当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处理;合理增加坝体上游的底宽,充分利用坝前的水压力;根据电站厂房和大坝沿坡紧靠后的受力条件,对厂房下部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在相邻坝段的横缝间设置键槽并灌入混凝土,使坝体紧密融合,提高整体作用;在坝体与厂房基部设置全封闭的抽排系统,降低扬压力;加强对大坝的变形监测和扬压力监测,随时关注大坝状态,确保三峡大坝安全运行。
得益于稳妥的综合性设计,三峡大坝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普通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相比,三峡大坝体积庞大,抗爆能力强,利用常规爆炸方式破坏拦河大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依据。早在1956~1961年,我国60多名专家就评估了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的威胁,并对坝体经受常规武器打击的情景展开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即便受到常规导弹袭击,三峡大坝也只会出现局部受损的情况,坝前库区的防洪、灌溉、航运等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常规武器无法对三峡大坝构成实质性破坏。
最坏的情况是核弹袭击,但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据我国水利专家介绍,最坏的情况是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直接命中三峡大坝,此时大坝的结构强度就不太够用了,坝体将出现大规模的溃口,最大宽度可达1000m左右,基本上是沿坝基全断面溃决,大量的库水将在瞬间下泄。在这种情况下,三峡水库内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水体将在宜昌至沙市江段形成特大洪水。
但三峡水库为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库区河道全长600多km,流量受到两岸崇山峻岭的牵制,即便溃坝也不至于造成太大损失。三峡库区的西陵峡江段长约40km,急弯数量较多,特别是莲沱至南津关一段,长约20km,两岸山体陡峭,江宽只有200~300m,接近90度的弯道就有三处。这种河道走势对下泄洪水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加快了洪峰衰减的速度。
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三峡库区洪水的影响还可进一步减轻。根据专家的模拟试验,当三峡库区水位下降至145m时,宜昌江段的洪水流量超过6万m³/s的时间仅持续2天多,一般情况下,溃坝洪水在3~5天内就可以全部退回原河槽内部。在提前泄洪并采取分洪措施时,溃坝洪水的淹没范围可降低到1954年洪水灾害范围的4%左右,远小于历史上一次大洪水的灾害损失。
需要明确的是,三峡大坝遭遇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拥核大国,核武库的威慑力决定了敌对国家不敢轻易使用常规武器攻击三峡大坝,就更不用说核武器了。有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做担保,三峡大坝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大坝之一,再加上严谨的安全论证、可靠的质量把控,大坝足以确保长江安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