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海

牧海

网易号

关注
3714粉丝
1关注
54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9枚勋章

专注于知识科普

  • 湖北、重庆出现大批长江鱼群,大鳡鱼肉眼可见,鲢鳙多到数不过来
    1天前
    127跟贴
  • 湖北宜昌出现长江鱼群,坝下水面被染黑,鱤鱼、鲢鳙为何要聚群?
    2023-05-27
    113跟贴
  • 南沙群岛态势升级!菲律宾寻衅牛轭礁,中国海警占据主导优势
    2023-05-23
  • 中国海军是亚洲第一?新型航母、战舰浮出水面,中国舰队崛起
    2023-05-23
  • 美国被实验猴“卡脖子”?中国选择出口转内销,为何不着急扩产?
    2023-05-21
    39跟贴
  • 澜沧江出现巨型罗非鱼,最大可长到61cm,入侵隐患究竟多大?
    2023-05-20
    11跟贴
  • 喜欢吃毒蛇?沙漠猫体重不到3kg,长相乖萌,为啥不能被人饲养?
    2023-05-19
    4跟贴
  • 打破所有技术瓶颈!J20换发最强涡扇15,中美布局变循环发动机?
    2023-05-18
  • 让F-35变信息孤岛?印媒:中国瞄准美军“攻击链”,美国深感担忧
    2023-05-17
    1跟贴
  • 南海万安滩对峙升级!越南4300吨舰船增援,中国海警占据战略主动
    2023-05-17
  • 海参崴将成我国中转口岸,吉林再获出海口优势,中俄皆大欢喜
    2023-05-16
  • 大马哈鱼:年产30万吨的“海上黄金”,中国为何会“吃亏”?
    2023-05-14
    34跟贴
  • 美国想阻止中国发展:这次选在非洲,为何要对矿产资源下手?
    2023-05-13
  • 专家预言成真?长江江豚在镇江产崽,中国用30年扶起“水中熊猫”
    2023-05-13
    65跟贴
  • 名场面:长江江豚捕食名贵刀鱼,两大稀有物种为何同时现身镇江?
    2023-05-12
    17跟贴
  • 中国的榴莲产业为何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单果售价可达200元,榴莲已成为中国水果市场的“奢侈品”,问题终归还是出现在产地上。
    榴莲俗称韶子、麝香猫果,是木棉科榴莲属的大型常绿乔木,果香浓郁、口感绵密、软糯丝滑,被誉为“水果之王”。榴莲生长环境特殊,要求日均生长温度达到22℃以上,年均积温要求在7000~7500℃以上,自然生长在热带地区,尤其是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可以说,我国榴莲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依赖进口,源头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 新世纪初,榴莲在我国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众水果。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榴莲进口量只有9.2万吨,在国内水果档口中属于稀有品种,热度也不比现在。榴莲初到中国,身价就已碾压其他水果,花几百块买一个整果需要下不小的决心,但就是这样一种昂贵的水果,却意外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很多吃过榴莲的人都说:“吃榴莲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分”,也有人说“有一种美味叫榴莲忘返,味道确实好吃”! 估计远在泰国的果农也没想到,中国消费者的力量竟如此强大,凭一己之力拉动了国际榴莲产业的快速增长。 榴莲“进军”中国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从时间上看,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国内榴莲进口的年增长率为10.6%左右,但从2010~2019年,进口量从20.6万吨激增至60.4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6%。2021年的数据更加恐怖,进口量达到了82.16万吨,同比增长42.7%,2022年继续保持高位,进口量为82.5吨。这是什么概念?背后已是一个价值超过250亿元的巨大产业! 中国是水果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为什么到了榴莲上,中国却成了消费大国,生产能力却跟不上?面对高价榴莲的诱惑,我国其实早就有所行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引种栽培,这些省区纬度低,热量足,但种起榴莲来效果却不尽人意。 原因是榴莲品种和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并没有完全匹配。我国即便有一定的榴莲种植规模,但结果率难以保证,比如:海南省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试种榴莲获得了成功,但一棵榴莲树仅挂果20多颗,而在泰国等原产地,一棵榴莲树能结几十甚至上百个果子,差距实在太大。而且,海南榴莲的口味不及原产地,其种植模式在推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适合国内其他地区。 此外,榴莲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4~8年才能结果,产生效益的时间比其他果树更慢。榴莲的管理也比较麻烦,一棵榴莲树高15~20m,占地面积大,关键是榴莲为典型的后熟果,为保持相对一致的成熟度,需要精准把控催熟剂的剂量;在冷藏运输的过程中,也需要精准把控温度,温度过高会导致榴莲早熟,出现裂果、坏果现象,温度过低则会引发冻伤,导致后期难以成熟或者半生半熟,这都将影响成品的风味。 因此,要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不仅要求适宜的环境和匹配的品种,还要求果农具有专业的管理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由此才能兼顾品质和产量。但整体而言,我国还十分缺少榴莲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人的“榴莲自由”何时才能到来?上到国外市场,下到国内的栽培技术,都是其中的变数。为推动榴莲的平民化,一方面应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培育适合中国本土环境的榴莲品种,同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丰富栽培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和泰国、越南等东南亚果农加强合作,通过提升原产地的榴莲产量降低成本,通过成熟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价格,最终创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赢局面。 从最近两年的数据看,中国进口的榴莲总量趋于稳定,国内的榴莲价格也有下降趋势。目前,广西、广东等地的榴莲已跌至20元一斤上下,随着国内、国外榴莲产业同时发力,这颗热带水果终将和中国消费者达成“和解”。
  • 钱塘江出现“潮头鱼”,男子徒手搏大鱼,下游鱼群:陷无解困局?
    2023-05-12
    3跟贴
  • 镇江市民在江边拍到了长江江豚捕食刀鱼的罕见画面,有网友调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口吃掉了价值几千块的名贵江鲜!在我国,长江刀鱼是名贵的“长江三鲜”之一,价值堪比“水中黄金”,但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长江江豚和刀鱼会同时出现在镇江?
    长江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长江刀鱼现在也被认为是珍稀资源,90年代以来已无法形成渔汛。两大稀有物种同时出现在镇江,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和镇江的资源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镇江位于长江的下游,对应的长江江段长约103.7km,岸线曲折蜿蜒,包含众多的夹江和江心洲,是长江野生鱼类天然的栖息地。长江与大运河在镇江交汇,形成内河航运的十字路口,充足的养料也孕育了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据调查,镇江江段的鱼类多达140种,青草鲢鳙只是常规鱼类,在上个世纪的巅峰时期,镇江还因盛产长江鲥鱼、长江刀鱼、鳗鲡、鳜鱼、黄鳝等20余种名贵鱼类而闻名,丰富的虾蟹、贝类更是难以尽数。 优越的环境为长江江豚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空间,国内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江豚在镇江江段的活跃状态。早在2003年,我国就在镇江和畅洲的长江北汊至焦山北江段建立了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3平方公里。在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是重点的保护对象,这种水生兽类处于营养级的最顶端,种群繁衍依赖于鱼类资源和水质环境。为保护江豚,科研工作者对保护区内的水环境、资源性状况进行了长期监测,保证了长江江豚的栖息地质量。因此,长江江豚出现在镇江也可以看作我国长期保护的成果。 至于长江刀鱼,同样和镇江颇有渊源。长江刀鱼是一种江海洄游型鱼类,平时生长在我国的近海,从每年2月份开始分批进入长江口并一路上溯产卵,待产的亲鱼经历盐度的剧烈变化和漫长的洄游过程,自身的肉质也发生显著变化。在清明节时期,长江刀鱼肉质最佳,骨软如绵,深受民间推崇。每当刀鱼群体遇到合适的环境,便开始集中繁殖,由此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刀鱼鱼汛。 刀鱼集中产卵的地方就是产卵场,也是长江渔民赖以生计的刀鱼渔场。由于刀鱼洄游的方向是从下游到中游,所以下游最先形成鱼汛,捕捞规模也最大。在刀鱼的洄游路径中,江苏镇江的地理位置承前启后,环境适宜,自然就成了长江刀鱼的重要产卵场,当地的捕捞规模也相当壮观。 据统计,在1994年之前,镇江段的刀鱼产量始终在110吨以上,其中,1987年的产量高达330吨,在全国占据重要比重。受过度捕捞、水质恶化等影响,在1995~1999年间,镇江刀鱼的产量有所下降,范围在49吨~101吨间变动,2000年后呈几何速率下降。但纵观长江流域,镇江段的刀鱼资源相对更有活力,渔业生产更具持久性。 因为刀鱼的鱼汛最先是从长江中游消失,而后向下游推进。在1990年代初,湖北、湖南江段就已经捕不到洄游的刀鱼了,1996年后,安徽江段的刀鱼鱼汛也不复存在。但在江苏江段,2000年后仍有一定的产量。仍以镇江为例:在2002年,刀鱼的捕捞量为16吨,2005年为5吨。可以说,镇江几乎见证了长江刀鱼渔业的整个兴衰历史。 在长江禁渔后,刀鱼资源逐渐恢复,而且相比于草鱼、鲢鱼等3~5年才能性成熟的中型鱼类,刀鱼只需要1~2年就能发育成熟,平均怀卵量高达2.3万粒,繁殖能力强大。因此,长江刀鱼的资源恢复能力很强。2021年以来,我国专家在长江口、鄱阳湖都监测到了大量的刀鱼,表明种群资源已经明显恢复。 如今,江豚和长江刀鱼同时现身镇江,这进一步说明镇江江段的刀鱼资源相当丰富,能为江豚提供一定的食物来源。江豚捕食刀鱼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现象,二者的捕食关系无可厚非,刀鱼的处境其实不必担忧。受生理特点决定,鱼类的繁殖速度远高于水生哺乳动物,只要保护好产卵场,未来的刀鱼只会越来越多。 刀鱼的数量多了,对江豚、对人类都是好事,而实施长江禁渔的意义,此时也就不言而喻了。
  • 在中印边境地区,印度陆军计划为士兵装备一款“喷气背包套装”,试图通过这种设备增强士兵的机动能力,进而加强印军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监视能力。在2023年1月发布的招标书中,印度陆军要求这种背包至少能携带体重80kg的成年人。
    更关键的是要求套装能以50km/h的时速至少运行8分钟。50km/h的速度相当于13.89m/s,假设在空中载人飞行8分钟,飞行距离可达6666.7m,这将在高原环境的多种紧急场合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印度的喷气背包套装,我们不能小视,印媒称其能使士兵的战力“加倍”并不是吹嘘。 据印媒介绍,这种背包小巧轻便,控制难度并不高,很快就能上手。在国外社交媒体的视频中,演示者穿上背包后在马路上快速飞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竟没被旁边的汽车甩开差距。尽管是贴近地面飞行,但是速度和灵活性相当令人惊讶,演示者在1min内就空中完成了加速、贴地飞行、减速、转体、悬停等操作,这场演示也让印度陆军看到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在性能方面,这套飞行服内置5个小型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同时工作时可产生超过144kg或1000马力的推力,允许垂直升限高达3657m。在3600多米的高度下,身穿飞行服的士兵360°环视四周,获得的观测视野可不是一个小范围!只要空气能见度足够高、视力足够好,印度士兵完全可充当“高空哨兵”的角色,并有可能清晰看到他国境内的军事活动。 印媒援引印度陆军官员的说法称,这种喷气背包很快将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亮相。其中一名军官还指出,该背包的功能不仅仅是在空中推进飞行那么简单,士兵通过配备红外目镜等先进设备,可轻松“透视”茂密的植被,观测地面人员的活动情况,这将有助于识别敌方的战斗人员。由此可见,印军认为采购喷气背包能增强印度士兵的监视能力,这绝非空话一句。 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地带,现由印度、巴基斯坦实际控制。该地区的东面是中国,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数地区的海拔在4000m以上。高寒缺氧的环境、复杂的地缘位置使这里成为了世界上最恶劣的军事对峙前沿地带之一。 印度计划在这里配备48个空气飞行服,本质上是要将其作为新型的空中监视平台,使印方迅速获得侦查、情报收集能力和部署狙击手的最佳位置信息。在紧急状况下,该设备还可用于快速撤离、搜索、医疗救援行动,对此,印军正在想象更多的应用场景。 印媒在文中特意提到,印度对这种创新型技术的直接需求,是在印度陆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现冲突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中国和印度边境的紧张局势加剧,印方强调了需求的紧迫性。 对于印度士兵的设备升级,解放军该怎么办?事实上,我国也早有重视,在过去就推出并应用过“特殊装备”。在2022年的央视新闻纪录片中,我国在中印边境的高海拔地区为边防战士配备了便携式制氧机(PCO),可以消除稀薄大气中的呼吸问题,提高解放军的战备状态;同时还为基地配备了野战模块化柔性菜窑,通过精密控制系统保证新鲜水果蔬菜的供应。 个人认为,对于印军的新型装备,解放军也可以适当参考,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装备。从科技含量上看,飞行服的原理并不复杂,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同样功能的设备,在关键指标上还能做得更好。 在云南省红河州,一位名叫刘东升的科技达人就研发出了这种飞行服,整套设备包含燃料只有23kg重,有5台微型喷气式发动机提供动力,总推力达145kg,理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30km/h。更可贵的是,我国拥有飞行服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印度的飞行服则是通过英国公司定制的,一个是自主生产,一个是对外采购,在来源上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印度陆军将喷气式飞行服应用在中印边境,那么作为回应,中国推出“国产版飞行服”也未尝不可。
  • 黄河中最大的“鱼王”能长到多大?
    2023-05-10
    19跟贴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