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连生了好几胎,非要生出儿子才罢休?虽然现在是文明社会了,但是很多人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很重,觉得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香火,哪怕有了女儿,也还是“无后”,还是不孝。那这种观念从古代就有了,老话常说“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有女富不长”,从字面理解,就是生儿子能致富,只生女儿的话哪怕富起来了也不长久。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难道生儿子真的比生女儿要好?咱们今天啊就一起来讨论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有子之人贫不久”,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啊,咱们主要是以农为本,古时候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没有高效的自动化机器,也没有抗寒抗旱产量高的良种。农民想要种出粮食让全家吃饱,只能纯靠人力去培育和耕作,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可以用到耕牛,但还是离不开人去使唤。那大家知道,种地啊是非常辛苦的,而且还要老天爷赏脸,一年到头忙下来,如果没什么大的灾害,也不过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罢了。所以啊,家里多一个人口,多出一份劳动力,就能有多一点收获,最好是强壮能干的劳动力。在这一点上,男女的生理条件天然就存在差距,男人力量更强,体质更好,因此很多农户都喜欢能下地干活、持久耐劳的男人。久而久之,老一辈就觉得,只有男人才算是真正的劳动力,劳动力越多,干农活就越轻松,收成也就更多,这样才能挣钱撑起一个家庭,只要男丁不断,这个家就不会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给自家儿子讨老婆的时候呢,特别看重女方能不能生娃,能生还不够,必须得生出孙子,只要是男娃,生的越多就越好,“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概念就是这样来的。咱们汉语提到的人丁兴旺、香火永续,里面的“丁”和“香火”,指的都是男丁,而不是女娃,男孩子多才称得上人丁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点,咱们再来分析“无儿有女富不长”这句话。刚才说过了,在以种地为本的农耕社会,男性天然占据优势,如果一个家庭只生女娃而没有男丁,就会被视为没有劳动力,也没有香火了。在这样的观念里,哪怕是大富之家,也无法长久的维系家业,因为当时的社会结构,普遍认同女人要出嫁,要依附男人相夫教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家业是由儿子继承的,如果交到女儿手里,那不就便宜其他人了吗?哪怕女婿入赘,或者是帮忙打理家产,等长辈去世之后,再多的家业到底还是要落入外姓人的手里。这种情况还算好的,如果是一些宗族势力盘踞的地区,还会出现“吃绝户”的惨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如果这个人家很富裕,但是没有男丁继承香火,等到家主死后,其他的亲戚比如什么叔叔伯伯、堂哥堂弟之类的,会直接侵占这户人家的家产,或者把家产充作公用。稍微有点良心的,会照顾一下家主的遗孀和女儿,如果碰到没人性的亲戚,还会让家主的遗孀改嫁,然后把女儿随便许配出去,这就是吃绝户。比较出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末年的柳如是了。她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为她作为“秦淮八艳”的特殊身份,虽然她很有才,能作诗写文章,还有高洁的品性和伟大的爱国情怀,但说白了还是个被世人看不起的歌妓。好在柳如是后来遇到了如意郎君,过了一段安稳的生活。可惜她嫁的钱谦益先一步病死了,而两人之间只生育有一个女儿。一家之主身亡之后,没有儿子来继承家业,哪怕之前再恩爱都不顶用,因为女儿在那时候根本不算正经的继承人,于是乡里的宗亲恶霸闯入他们家,想要“吃绝户”瓜分掉原本钱谦益的财产,柳如是被逼无奈,为了保住家产和女儿,一气之下悬梁自尽,把恶棍们都吓退了。但一代才女佳人,却只能被逼无奈结束了一生,享年46岁。事情闹大后,她的女儿总算能携带部分家产,嫁给了一个小官的儿子。这样的悲剧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更夸张的是,吃绝户的人不仅不把女娃当回事,连尚未成年的男丁,在他们眼里也不算继承人,只要还没长成就统统算绝户,可以和女主人一起被发卖出去,留下的财产被全族或者全村人瓜分。那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生男生女都不一定能保证香火永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了这么多,现在大家明白“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有女富不长”这样重男轻女的观念是怎么来的了吧?这样封建时代残留下来的愚昧,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很多人,许多人拼着二胎、三胎,目的就是要生出个男丁来继承香火,这样才能维持家族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此影响,我们现在的男女比例面临严重失衡,多出来的3000万男性要面临成为光棍的窘境。如此严峻的局面足够向我们敲响警钟:所谓的生儿比生女好,只是封建糟粕,男女都一样,都是家族的后代,都能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孩能干,女娃也同样自强,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工种被细分了出来,再加上科技的辅助,体力已经不再是衡量生产力高低的标准,许多女孩在社会中的表现甚至比很多不上进的男孩还要更出色,足以见得古时候的俗语早就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你怎么看呢?如果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请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