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我们沟通非常频繁,什么事情都会进行交流,可为什么项目执行还是一团糟?”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我们传递了信息 ,但还不够准确;另一方只是接收了信息,而不够理解。

有资料表明,一般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无论是工作效率低,还是执行力差,领导力不高等,归根结底都与沟通有关,而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水平,几乎等同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工作沟通场景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叫厘清。

美国有一家机构调研了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结果是,有因为执行者的能力、资源的短缺以及情况复杂多变等等原因,但还有一种原因特别的集中,占到了所有原因的47%,排名第一,那就是执行者对任务的理解和管理者对任务的理解不一致。

也就是说,任务布置给你,你理解的和我说的不一回事,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在任务布置的时候,进行厘清。

厘清有两个核心的原因:

第一个,一些细节如果没有被强调,往往会被员工忽视。

注意!你提到了不等于强调,为什么我们在平时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其实就是一种强调,如果没有被强调,或者没有用其他的方式强化员工的理解和注意,很有可能出现偏差。

在广州有一家纺织品公司,我曾经给他们做过一次培训,培训的主题是积极领导力,课程有个关键点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课间的时候有一位张主管来跟我沟通,说有一个案例,想知道他该怎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张主管说:“我在主管仓库的时候,有一位下属小李,有一次我跟小李说让他去隔壁的库房,帮我裁一米A布料,不能撕,要从头剪到尾,一分钟之后,我就听到刺拉一声,我当时非常的生气,因为他要是从头剪到尾,不会有这声音,他肯定是违反了我说的要求,你说怎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他就不能贯彻执行呢?我要反思自己,我又做错了什么呢?”

我们平时裁布料的时候怎么样效率高一点?有生活经验的就知道,一般都是裁一个小口,然后用力的撕开,这样效率会很高,而纺织品公司因为经常要裁布料,所以他们也非常习惯和擅长这样的动作。

我听完之后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一次不能去撕?这位张主管告诉我,因为这一次裁剪布料的目的是去送检,要送到检测部门的实验室去检验它的纤维结构,如果把它撕开的话,会破坏布料结构的张力,测完是不精准的,所以要从头剪到尾。

听完这话,我问道:“张主管,你当时有没有跟小李强调这个细节呢?”
张主管说:“没有。”
我说:“如果你跟他说了这个原因,并且绘声绘色的描述,它大概率就会认真去剪了。”

这位张主管想了一下,觉得是的。

跳出这个案例想想,很有可能小李的习惯动作害了他,但是如果有一个被强调的原因和强调的细节,他应该能够做好这样的执行。

所以很多时候,所谓高效沟通,比如摆个牌子写上禁止入内,如果这个地方不是锁着的话,往往人们有好奇心就会入内,但如果你写上一些细节原因,类似禁止入内,内有恶犬或者有高压电等等这样的标识,大家就容易被激起一些遵守规则的心理。

第二个,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任务,理解是不一致的。

你作为管理者,让你的助理帮你写一份汇报,那么他可以用word、Excel,也可以用ppt,甚至有的年轻人喜欢用思维导图,这些其实都可以做,也各有各的效果,如果你没有去强调的话,很有可能他做的就不符合你原本的计划和标准的。

那么,除了知道这些原理以外,也给大家一个方法,叫布置任务的小妙招——五遍法,这个方法在很多德国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他们要求,所有的任务,无论大小,在布置下去的时候都要说五遍。

这五遍其实不是简单的重复五遍,而是每一遍有每一遍的用意,我把它总结了五个概念:重、要、为、问、金。

1、重——布置任务,说重点;

2、要——复述任务,讲关键;

3、为——理解任务,想原因;

4、问——预判问题,看授权;

5、金——升级任务,金点子;

很多人布置任务的时候,尤其是中国人有个习惯,叫“不要让我说第二遍”,甚至一个眼神能明白一切才是最好的,但凭良心讲,我们和自己的另一半生活了那么多年,都很难一个眼神懂一切,又怎么能够要求下属同事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用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原理来达到更靠谱一些。

比如,你们行业要在下个月一号举办行业峰会,你们公司要去参展,而且很重视这次展会。

你把小李叫过来说:

“小李,咱们下个月一号要参与这次行业展会,很重要,你去办吧!”

如果我们是这样布置任务,你觉得它出现偏差的概率有多大?就是刚才那个数47%,甚至更高,所以跟员工说一定要说重点:

我们对这次峰会的看重程度、预算、时间、地点、参与人展现的主要形式、主要内容有哪些等等,管理者凡是能想清楚的都跟他描述清楚,这其实就已经厘清了一遍任务目标。

这个时候小李说懂了就要就去准备,你一定不要让他离开,然后让他重复一遍,也就是第二步,复述任务的关键信息。

这步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让他通过一次输出,加深印象,同时,在他复述的时候,还能够帮助你判断一下,小李是否对任务真正的理解到位,如果出现偏差及时纠正。

他说完之后,其实已经大大提升了认知的同步概率,但是我们还可以更深入:

领导:“小李,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这次展会呢?”
小李:“因为最近有一些新产品的发布,要通过这次行业展会,展示给我们的客户和准客户看看,顺带着发布和推广一下。”

如果他的理解是对的,你要给他肯定,他会做得更精准,更有目标感和动力。

但是也有可能他理解错了:

领导:“小李,你说的这个不太对,我们这一次的核心不在于展现新产品,新产品要呈现,但是我们重点是展现一下我们公司的发展状态等等。”

通过这样一遍复述,我们把任务又厘清了一遍。

很多人在沟通完问题之后,下属总是拿不定主意,在去执行的时候一个没有概念,就问问领导,问来问去,领导就非常生气,觉得什么都来问,我要你干什么。

而这个时候下属就慌了,想着那就自己决定吧,最后领导一看,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来问我?那下属也很无语,说我到底是问还是不问?

作为管理者而言也是很无奈,下属遇到问题,问还是不问你?

其实在沟通这个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预判一下大概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给他想到了解决方案,同时也解决了一个授权的问题,就是哪些事情要来请示。

小李会是这么想,比如说,在这次展会当中,我觉得展位的选择会超出预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积极跟主办方沟通,或者跟其他人协调,如果协调不了,备选的方案,我会给您再提供一些建议,到时候我再请示您。

在这个过程,他既预判了,又想了问题和授权,把很多工作执行时的问题都预判到了,另外训练了他一个习惯,就是向领导提问,一定要问选择题,最好能够问判断题,最差的是问答题

下属在问领导这个事怎么办,领导说我现在也没有想好,三点我来给你答案,三点时后他还问,领导你想好了吗?

如果这个事情常在你身上发生的话,那么到底谁来领导谁?

如果换一种:我们现在展位有这几种情况,a方案性价比最高,b方案效果最好,但是花钱比较多,c方案最经济划算,但是效果差一些,领导我们推荐a方案。

也有可能,如果你做的足够好,你也可以问一句判断题:领导我们计划实行这样的方案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的依据是......您看可以吗?

对于员工来说,如果你经常能够出判断题给你的领导,那么你跟他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对于领导来说,如果你的下属在给你出判断题的话,你也知道这是一个重点培养的人才。

最后,到了第五遍就升级了,有没有好的办法,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比如:领导,你看,我们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实我们在展会的时候,可以请几个年轻的舞者来跳一些时尚的舞蹈,或者播放一些短视频,能吸引到很多人。

任务布置五遍法:重、要、为、问、金,如果你是企业里面的管理者,用这五遍法就能把事情布置清楚,降低出现任务偏差的概率,如果你是一个执行者,那么你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自己梳理这五遍,作为思考向上反馈的话,你也会非常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