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女皇第一人,她在位15年,牢牢地掌握着军权,她的几个皇子都谈之色变。李氏藩王也多次起兵反抗,最终都已失败而告终。那么武则天最后又是如何丧失军权,被逼下台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要想知道武则天如何失去军权,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她是如何掌握全国70多万兵马的。
武周政权主要实行的是府兵制,理论上所有府兵都听武则天的,他们都是中央军。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就把承担京城宿卫职责的禁军和番上宿卫统称为“中央军”。把承担地方职责的府兵称为“地方军”。
实际上,武则天直接掌控的军队只是数万北衙禁军(中央军的一部分)而已。武则天利用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轮流宿卫、交错驻防的制度,实现了北衙禁军和南衙禁军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进而实现了对所有禁军的控制。
地方军虽然总兵力有50多万,但是他们被分散到广袤的疆域里,承担驻防要塞和边疆的任务。每个地方的军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威胁中央军。因此,武则天可以居重驭轻,利用十几万中央军,间接控制全国所有的军队。
所以想要夺去武则天的军权,就必须由内而外,先控制北衙禁军,进而控制中枢,最后控制全国兵马。
但是想要夺去武则天北衙禁军的军权又谈何容易呢?更何况武则天自己就是这么上台的,她岂会没有防范?
转机发生在公元701年,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在私底下谈论了武则天和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之间的不正常男女关系,他们觉得张氏兄弟染指国家大事与国不利。武则天因此将他们全部赐死。
要知道李重润是武则天的嫡长孙(皇太子李显的嫡长子),李仙蕙是武则天的亲孙女(皇太子李显的亲女儿),武延基是武则天的亲侄孙(李仙蕙的丈夫),而张氏兄弟仅仅是武则天的男宠而已。武则天此举,让张氏兄弟彻底得罪了皇太子李显,也得罪了武氏家族,至于官僚集团,他们早就欲除张氏兄弟而后快了。
武则天此举无疑是为了断张氏兄弟的后路,好让他们更加忠于自己。她想利用张氏兄弟牵制李唐宗室、官僚集团和武氏家族。让自己的晚年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这种政治平衡术用多了,就会反噬自己。
武则天年老体衰、时日无多,却整天和张氏兄弟待在一起。这让所有和张氏兄弟有矛盾的人都担心起来。万一张氏兄弟利用这种不对等的信息差,提前发动政变,他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武则天自己促成了自己儿子、侄子、女儿以及官僚集团之间的联合,为神龙政变的爆发隐患。
史书记载,张柬之利用职务之便在禁军中安插了亲信,为神龙政变的成功奠定基础。但是此时的张柬之虽然官居宰相,权力却及其有限。这时候的相权被一分为十,而且张柬之还不是最具实权的宰相。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帮助,张柬之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把桓彦范、杨元琰、敬晖、李湛安排在羽林军里而不被武则天察觉。武则天也许也这么认为,这四个人来自不同的阵营,由不同的人推荐,有些人看起来还是自己人(比如李湛)。把他们放在羽林将军的岗位上,武则天认为没有问题。因为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除了张氏兄弟外的所有人都会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在政变前夕,张柬之还策反了左羽林大将军,基本控制了禁军。此时的相王李旦是左卫大将军,掌控了南衙禁军。再加上太平公主策反了大量的宫女里应外合,成功隔绝了武则天与外界的联系。连武氏家族也暗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一切都朝着有利于张柬之集团的方向发展。
公元705年,张柬之率领禁军兵分三路,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第一路由宰相张柬之和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500羽林军杀向玄武门。
第二路由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湛以及驸马都尉王同皎迎接东宫太子李显,赶往玄武门与张柬之汇合。此时的张柬之被轮值守卫玄武门的殿中监田归道及其所率领的千骑所阻。此人不是张氏兄弟一党,也不是武则天的死党。见到太子前来,便放弃抵抗,开了门。可见张氏兄弟和晚年的武则天有多么地不得人心。
第三路由相王李旦、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带领南衙禁军逮捕二张的同党,宰相韦承庆、宰相房融以及司礼卿崔神庆等人,进而控制朝堂。
至此武则天已经丧失了对禁军的控制权,进而也就失去了对地方军队的控制。武则天也只能认输,选择退位,把皇位重新还给李显。至此,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军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