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祝福高考考生,要说“鲤鱼跃龙门”吗?

鲤鱼跃龙门”说的是,只要鲤鱼能够跳过龙门,就会变成真龙。用来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这个故事的形成是在西汉初年,而故事发生的所在地,是今洛阳龙门石窟。汉朝《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李白《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其中,“孟津”即指洛阳下辖区,北临黄河。

不过,为什么是鲤鱼跃龙门,而非其他鱼呢?

在古代,鱼作为祥瑞之物,除指一般意义的鱼,常特指鲤鱼,“鲤,最为鱼之主”、“鲤,鱼之贵者”,其承载的文化甚至可以比肩龙。《尔雅·释鱼》以鲤冠篇,书中写道“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可见这种一跃成龙的好事,必须是鲤鱼才行。

同时,在古人的观念中,鲤鱼并非简单的盘中之物,而是能通天界与凡世的灵物。《史记·周本记》上有记载以玉鱼陪葬的习惯,即“周王朝有鸟、鱼有瑞”;战国以后,又出现铜鱼、陶鱼、木鱼等鱼形随葬品。

在西汉《列仙传》中,升天的办法五花八门,什么御风的、涅磐的、登山的、乘鹤的。不过,最常见的还得靠鲤鱼牵线,涓子、吕尚、琴高、子英等都是通过“鲤鱼专车”升天成仙的。

唐朝时,甚至有特殊的鲤鱼文化,禁止食用鲤鱼,奠定了鲤鱼成为国鱼的历史地位,“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解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其实说的就是,唐朝王室崇拜鲤鱼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谐音,“鲤”谐音“李”,既然是本家自然吃不得。

最后你知道吗,孔子的儿子姓名为“鲤”,字“伯鱼”,求的就是兆吉求顺。

“二十四孝”中“涌泉跃鲤”、“卧冰求鲤”的故事,更是为鲤鱼增添了人伦色彩,传达着中华孝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