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事关我们每个人的事,降息。

6月20将近一年的时间后LPR再度下调,目前一年期的LPR为3.55%,5年期以上的LPR为4.3%,这种程度的低利率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虽然在几年前高点“上车”的消费者多少有点捶胸顿足之意,自身的利率相较于目前高出一截,但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调我们的贷款利息总体上还是在下降的,国家也是在实实在在的给我们发福利的。

但纵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却都是在频频加息,唯独我们还在降息。有人可能就认为我们目前是就是因为否处于通缩的状态中所以要采取降息来刺激经济,或者降息意味我们经济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那么各国都在加息唯独我们降息究竟为何,要解答上述问题我们就要弄清楚本次降息背后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

在全世界加息的时候我们却选择降息,为什么?首先需要承认的是,现在国内的经济恢复得确实不如预期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5月CPI同比增长0.8%,PPI同比下降2.6%,均明显低于2022年四季度。CPI处于低位,实体部门融资意愿比较弱,需要降息来刺激经济。所以此刻选择降息也是顺应当下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所需。

再者,为什么只有我们在降息。

要明白为什么只有我们在降息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现行的我们目前的货币政策特性,目前我们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执行的是独立的政策特性。所谓独立的货币政策要怎么理解呢?

现在哪种货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毫无疑问是美元。美元作为全球货币,可以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风向左右着全球资本流向。美联储选择加息时,全球资本会回流美国,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这个时候,非美国家为降低资金外流的压力,通常也会选择同步加息,用更高的利息来留住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美国加息我们也选择加息来抵消美元加息所带来的连带效应,这种情况往往只是理论中存在,因为我们不可能与美国的经济大环境状况保持完全保持一致。所以,如果我们现在经济是低迷的,是需要降息的,如果跟随美元加息反而会是雪上加霜的局面。而且即使国内存在脆弱因素,如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跟随加息可能会刺破泡沫,导致经济由过热转入危机,资金依旧会大幅外流。某种意义上,这便是所谓的被美元割了韭菜。而这往往是大多数国家所现实面临的境遇,但与我们不同,有些国家对此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独立货币政策,为什么我们做得到?

首先来说我们手中将近9000亿美元的美债就是我们的底气之一。再者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是浮动的,但并非完全由市场主导,必要时央行也会喊话下场,引导汇率在合理区间波动。同时,我国资本账户也并非完全的自由流动,这样也避免了资本大进大出对汇率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就具备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基础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还会不会继续加息?

要预测我们还会不会降息需要从两方面来综合考量,首先是内部经济状况。从目前金融体系的息差的角度看,利率几乎已降无可降了。每一次降息,虽然存款和贷款利率都下调,但存款利率下调会加速存款定期化,导致平均存款利率下降幅度低于平均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压缩银行净息差。2019Q4-2023Q1,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2%降至1.74%。2023Q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62%,表明1.74%的净息差已降无可降。

什么意思,如果继续降息银行的利润连不良贷款都无法覆盖,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是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经济大动荡,局面将难以控制。而这肯定是不被容许出现的状况,所以基于国内的经济大环境而言目前的利率基本已经探底,至多再有10-20个BP的降幅,期盼更大幅度的降息已经不太现实。

而就外部环境而言,国际市场的加息也已经渐渐进入尾声,我们受到的压力也有望逐渐下降。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暂缓加息,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阶段。到时候,若国内经济依旧低迷,则更多需要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即可;若届时经济复苏动力回升,顺利走出底部,我国有望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末,在今年下半年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上很难说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会不会就此开启,基于此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在高点“上车”的是我们,在低点错过的还是我们,这番滋味那可就太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