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料相当丰富,史书的客观性、系统性、概要性的特点无可替代。历朝历代有规范、严密、长期不间断传承的史官系统,但当中也有很多不可信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是漏洞百出,尤其是中原王朝对外国的记载,本篇文章就来列举一些。

《史记·齐世家》记载:於是桓公称日:‘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募人。募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大夏古国名。音译“巴克特里亚(Bactria) ”,也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因为是从亚历山大的希腊化马其顿帝国分裂出的一个国家。我国汉代称之为“大夏”。《史记·大宛列传》:“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魏书》称作吐呼罗 ,《隋书》、《北史》、《大唐西域记》、《旧唐书》皆作吐火罗。

大夏要是巴克特里亚话,齐桓公远征直线路线为5000公里,要知道西汉的张骞才打通丝绸之路,中原才和中亚、西亚国家有交流,比张骞早五百多年的齐桓公就直接打到今天阿富汗了?

《新唐书》: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安息是汉朝对所在今天伊朗高原的强大国家帕提亚帝国的称呼,帕提亚战马质量非常好,汉朝还将帕提亚马称之为“天马”。

汉武帝为了得到天马还专门派人率领十万大军远征大宛一趟,就是为了获得那边的优良马种。

不过帕提亚也不是安息国的本名,这只是西方对他的称呼。安息本名阿萨息斯。《新唐书》说安息国是黄帝后裔建立的国家,那么黄帝后裔要跑到伊朗高原甚至是两河流域,这地方比阿富汗还要遥远,所以这根本不现实。

帕提亚帝国

况且安息国皇室是自称阿契美尼德帝国(也就是居鲁士的那个波斯帝国)贵族的后裔,而安息帝国的文化是波斯和希腊文化为主,族群上安息人是斯基泰人的后裔(斯基泰源自南俄平原)而安息的语言是东伊朗语,所以安息在各个方面都和中原不沾边

与罗马相抗的帕提亚帝国

公元2世纪时,萨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拜占庭)两国交战频繁,持续斗争了几个世纪。尤其是6世纪末到7世纪初,波斯和罗马的战争到了白热化阶段,波斯皇帝库思老二世借口东罗马帝国将领福卡斯杀害了皇帝莫里斯篡位,而去攻打东罗马。

两国从而在东地中海和西亚一带持续了二十年的战争,起初波斯占据上风,东罗马濒临灭亡,所幸东罗马新皇帝希拉克略扭转了局势。626年希拉克略联合可萨(黑海的突厥部落)组成12万人的联军向波斯发动总反攻,联军势如破竹杀入了西亚腹地,接着东罗马在尼尼微之战决定性的击败了波斯大军

萨珊波斯(橘色)与拜占庭帝国(青色)

罗马大军高唱凯歌濒临波斯首都泰西封城下,希拉克略这时又写了一封信给战争发起者库思老二世,要求波斯立刻终止战争,只要答应他就撤军,但是库思老拒绝了希拉克略的提议。

虽然库思老想接着打,但是国力已经不允许了,因为库思老穷兵黩武导致国内各种矛盾爆发,贵族们拥护他的儿子卡瓦德二世将库思老赶下皇位并囚禁了起来。卡瓦德政变得到了本国贵族和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的支持,之后库思老被卡瓦德残忍处死。

希拉克略听说库思老二世死后,就撤军回国了,放弃攻打近在咫尺的泰西封,这场持续近三十年的战争就以东罗马惨胜,波斯惨败告终,波斯和罗马损伤了总共超过四十万人的一流部队。

身穿金甲的希拉克略大帝

再看《旧唐书》如何记载这场影响地中海历史进程的战争,《旧唐书》:隋大业末,西突厥叶护可汗频击破其国,波斯王库萨和为西突厥所杀,其子施利立,叶护因分其部帅,监统其国,波斯竟臣于叶护。及叶护可汗死,其所令监统者因自擅于波斯,不复役属于西突厥。施利立一年卒,乃立库萨和之女为王,突厥又杀之。施利之子单羯方奔拂菻,于是国人迎而立之,是为尹恆支,在位二年而卒。

《旧唐书》不但认为主要击溃波斯的政权是突厥,而且还说突厥军队攻入了泰西封,还杀害了皇帝库思老,并接连拥立和废杀了几个傀儡皇帝,突厥完全成了波斯的宗主国,相当于变相征服。这样的记载完全脱离了事实,对应其他国家的史料《旧唐书》对波斯战争的记载虚假得离谱。

突厥汗国疆域

历史上萨珊波斯和突厥没少有过战争,但大多数时候皆是波斯占据上风,比如588年,一支四十万人规模的突厥大军侵犯波斯东北部,波斯将军楚宾就带领仅1.2万人的军队出征,并且主动进攻突厥汗国的地盘。

《旧唐书》误传突厥杀死的库思老二世

据记载楚宾成功地找到了西突厥可汗所在山丘,楚宾和他麾下的骑兵以少胜多击溃了突厥最精锐的军队。据中国,阿拉伯史书记载波斯这次对突厥的进攻取得了极高的战果。

不但突厥大军溃败,并且西突厥可汗也被楚宾军队击杀,可汗儿子伊利特勤被俘虏。楚宾为了解决后患接着向东进发进攻东突厥。据说东突厥可汗也被楚宾击杀。

即使是在萨珊波斯和东罗马战争的白热化阶段,波斯东部兵力空虚,突厥趁机入侵,即使这样突厥都为波斯所败。而希拉克略联合的突厥可萨部,在进军泰西封之前可萨突厥已经班师,何谈攻入泰西封废杀库思老二世?

1598年11月10日,万历朝鲜战争尾声,最后一批入侵朝鲜的日军在将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地率领下从朝鲜南部乘船渡海回国。

明朝、朝鲜听闻后派遣海军前去追击,11月19日。东亚三国舰队在露梁海峡相遇,并在这里展开激战。

这一战打得相当激烈,日本300艘战船有200艘被摧毁,另一边朝鲜名将李舜臣、明朝大将邓子龙阵亡。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率领剩下日军成功摆脱追击撤回日本。

露梁海战

历时7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才算彻底结束。

但是明朝却说击毙了日军大将岛津义弘。《明实录》:总兵陈璘即身先将士,鼓众大战,铳死大倭将石曼子(岛津义弘)。

很显然岛津义弘明明活得好好的,回到日本后岛津义弘还参加了决定日本历史上走向的关原之战,岛津义弘在关原之战中表现也很耀眼,硬是率领3000士兵从德川家康的十万大军那里突围,尽管岛津义弘在关原与家康敌对,但战后家康赦免了岛津义弘,岛津义弘在1609年还为德川幕府出征琉球,将琉球国王俘虏并带到江户城

《明实录》误传击杀的日军大将岛津义弘

岛津义弘直到1619年去世,享年84岁,也就是岛津义弘在露梁海战后活了21年,《明实录》说岛津义弘被明军击杀未免扯淡?

古代中国史书许多对外国描述不符合基本事实,毕竟有时代的局限性,其他国家史书描述中国也是照着自己想法来描述。比如9世纪的一位阿拉伯作家在其著作中写亚历山大一直向打到了中国,并降服了中国国王。

阿拉伯史料误传亚历山大征服中国

亚历山大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