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如何理解道教的追求目标,或者说,如何理解道教的“仙”?如前言,今人以所谓神通广大、肉身不死之神仙为道教之追求,故视之为妄。但是道门既然以道立教,则一切万法必不离道而独立。至于道门所追求之果位,则明言得道成仙。故知得道者,谓之仙。这里,仅举几段熟知的经典文献为证:
昔黄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
不妨简要分析这段文字: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乃是对道体之描述。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是言修道之方法。
“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是言修道之效用。
这里虽然论及肉体长生,但并未以长生为得道,而仅以肉体长生为修道之效用而已。而《道德经》中言道体无形无相,又言长生久视云云,其实与此相类似,并未将得道与肉体不死画等号(不然何来“死而不亡者寿”之说?)。张广保先生于《唐宋内丹道教》一书中所说:老子认为水、山谷、婴儿的存在类似于道的存在状态,因此他主张修道者应仿效此三物的存在性格。基于这种考虑,他提出专气致柔、守雌不争等修道方术。他的这些主张究其初衷本不是为养生而设,然却自有健身、延年之效。
《步虚辞》曰:太极分高厚,清轻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文都是道教以“得道者”为“仙”的明证。
实际上,道教所追求的,也不是只有仙一种,而是有圣、真、仙三个等次,这三个等次与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相对应,有高下之别。
大体来说,仙表示修道者达到了自我超越,而真表明修道者不仅达到了自我超越,并能度化众生,圣果则指修道者在自我超越和济世度人上达成圆满。其中仙又分多等,丹道中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仅属仙中常见五等而已。
概括而言,道门既以仙指称得道之士,“仙”是修道者的果位,是福德圆满、人格超越的指称,得道成仙与所谓神通广大、肉身不死之“神仙”判然有别。这实为道教的基本常识。
当前谈论道教,唯论气功、方术、养生之类的技术问题,乃至以气功名丹道,认为道在养生等,不能不说是试图发挥道教的优势。但还须注意到,技术可以为宗教所用,但技术无法成为宗教信仰。(好比世界上不会有人因为医生会治病,就信奉医生教。也不会有人因为风水算卦准,就信奉风水教、算卦教。医术、风水、算卦这些也成不了宗教。)在道教,就是应当以道统术、以术为修道、弘道服务。因为宗教归根到底需要解决人类的精神需求,回答人的价值困惑,探索人的生死超脱问题。
历史的经验也一再说明,道教的每一次兴盛,都是在回归老庄、回归精神超越的情况下实现的。隋唐如此,金元如此,清初也是如此。
福生无量天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