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退出并不是斯巴鲁衰落的根本原因,但是,却让市场再一次关注到这一小众品牌。

6月23日消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变更,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株式会社SUBARU成为全资控股股东。

这也意味着,随着中资方庞大集团的退出,斯巴鲁中国的企业类型也由中外合资转为外国法人独资。

如今,斯巴鲁在中国市场月销量仅剩百余辆。曾以技术著称的斯巴鲁,如今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伴随新一轮的变更,斯巴鲁在中国市场还有希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庞大退出

20年的时间,庞大集团从成立到落幕。

庞大集团成立于2003年3月,是一家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业的大型汽车营销企业,早期在业内更是拥有“4S店之王”的称号。

曾经在巅峰期坐拥1400 余家4S店的庞大集团将于2023 年6月30 日摘牌退市,退市同时,庞大集团也彻底退出了斯巴鲁。

2004年,庞大集团一口气取得了斯巴鲁在中国8个省市的独家代理权,成为斯巴鲁在华主要代理商之一。

2006 年3月10日,斯巴鲁中国由斯巴鲁和庞大集团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 60% 和 40%,法定代表人为庞庆华。公司主要业务是作为总经销商在国内进口并向品牌经销商批发斯巴鲁车型,同时还进行售后服务、汽车零配件进出口、技术支持、经销商培训等相关业务。

自2013 年起,庞大集团就成为了斯巴鲁全国唯一总代理,从此全权负责斯巴鲁在中国的一切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庞大集团确实协助斯巴鲁快速扩充中国市场和网络布局。

2014 年,斯巴鲁在华销量达到顶峰,取得 5.4 万辆年销量。但在此之后,斯巴鲁市场业绩走上了下坡路。随后,庞大集团数次陷入经营危机。

2022年8月26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称,斯巴鲁要求庞大集团以2.65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所持有的全部斯巴鲁中国股权。根据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判决结果,斯巴鲁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购庞大集团手中40%的股权,并要求庞大集团在裁决做出后的30天内进行股权转让。

6月23日消息,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发生重大变更,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株式会社SUBARU成为全资控股股东。至此,斯巴鲁中国的企业类型也由中外合资转为外国法人独资。

难逃边缘化

斯巴鲁逐渐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也并非因为庞大集团的销售网络问题。

2011年,斯巴鲁在华销量首次突破5.7万辆。彼时,斯巴鲁凭借过硬的技术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如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对称式全时四驱系统的出色表现都大受好评。

燃油车时代,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尚能吸引一些消费者关注,但放到现在,则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不断加速,而斯巴鲁电动化转型迟滞,也导致其丧失了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翻身机会。

目前,斯巴鲁在华共有5款车型在售,涉及SUV与双门跑车等车型,均采用进口模式,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

数据显示,2017年斯巴鲁在华销量降为3.1万辆。2018年斯巴鲁进口车销量为2.4万辆,2019年销量微增至2.5万辆后,2020年和2021年斯巴鲁中国销量持续下跌,分别为2.2万辆和1.7万辆。2022年,斯巴鲁在中国市场销量仅有1.1万辆,同比下滑35%。

2022年 8 月,斯巴鲁曾针对“退出中国”传闻予以辟谣,声称网传消息纯属子虚乌有,并不断强调斯巴鲁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今后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只是,这并未改变斯巴鲁在市场中一路下滑的处境。

今年3月,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由新能源汽车蔓延至燃油车,斯巴鲁也发布了补贴政策,部分车型置换补贴达到了1万元。不过,优惠并未换来销量增长,今年4月斯巴鲁在华销量跌至不足200辆。

6月,日系品牌斯巴鲁也公布了调整后的在华销售车型指导价,其中森林人傲虎、雄狮、XV降价1.3万元至1.9万元,希望进一步提升销量。

但是,陈旧的设计+过时的技术,使得消费者难以关注到这一品牌。在消费者选择愈发丰富多样的市场,斯巴鲁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斯巴鲁最终恐怕难逃“退出中国市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