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日,河南焦作武陟县龙信大道旁一家包子店中,一名婆婆因不满店员送她的肉包破了皮,随后将肉包子扔向店员。据称,老人七十多岁,常年在该店门外徘徊,来店蹭吃已持续一年左右,一开始并不挑剔,来多了以后就变得挑剔了。(来源:极目新闻)

随着媒体的报道,更多的细节被曝了出来:看到老人到来,店员刘女士随手从笼屉里拿了个肉包。包子有些破皮,婆婆就嫌弃想要换一个,伸手去笼屉里拿。老人的手很脏,且店里还有其他顾客用餐,刘女士就下意识地挪开了笼屉。谁知婆婆情绪激动,将桌上的包子扔向了刘女士,转身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米恩担米仇

“斗米恩、担米仇”的现代图解

这件事很快上了热搜,就是因为它有悖于人们最朴素的道德认知和生活情感:知恩图报。包子店和老人非亲非故,经常为其免费提供包子——即便破了皮,又不影响口感和填饱肚子,老人在挑剔什么,又在愤怒什么呢。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难道不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知足的心吗?

一些网友说,这是现代版的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我看不尽然,扔包子的婆婆只是不领情还有些过分的举动,没有反咬一口的行为。因此,我倾向于另外一些网友的说法:斗米恩,担米仇。这是一句在中国民间流传上千年的老话,却有着其普世意义,深刻揭示了人性,那就是贪婪。

当人们接受其他人的帮助和施舍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习惯成自然”,觉得人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某年饥荒,王二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于是找到了邻居张大,希望借一斗米。张大没有二话,借给了他,王二很感激张大的慷慨;第二次,张大又借给王二一斗米,王二觉得,张大这人还是不错的,可以深交;第三次,当张大告诉王二,自家存粮也不多了,只能借半斗米时,王二就怀恨在心了,“小人,狗眼看人低,怕我还不起吗?”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等等词语,在如王二一般的人眼里是不存在的,他们大概只想到的是得寸进尺、自私自利。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故事很多,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更多,今天,先讲大名鼎鼎的韩信的故事,其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且不作评论,让大家看看复杂的人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与漂母

亭长VS漂母:韩信的“选择性”报恩

韩信未发迹时,“贫无行”,在家乡没什么好名声,“从人寄食饮”,就是吃白饭。好在他认识了一个好脾气的大善人——南昌亭长,在他家蹭吃蹭喝了好一段时间。奇葩的是,他都是在人家开饭的时候去,亭长夫人肯定不乐意了。有一次,韩信去的时候发现亭长家已经吃过饭了,这才知道对方家里的饭点提前了。韩信很生气,觉得受到了莫大的耻辱,愤而与南昌亭长绝交,“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若干年后,韩信成为刘邦的开国功臣,获封楚王。衣锦还乡之时,他找到了这位南昌亭长,当众赐给他百钱,并且羞辱他说:“此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意思是说,南昌亭长是一个不把好事做到底的小人。总之,韩信把当年的事归咎于亭长没有把好事做到底,一点都不想想自己吃白饭给人家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后来的事,更知名——韩信在城下钓鱼时饥一顿饱一顿,遇到了漂母。漂母可怜他,连续带了上十天的饭给他吃,让韩信铭记在心。韩信后来发迹,果然没有忘记这一饭之恩,赐给漂母千金。可是,他只记得带给他十几天饭吃的漂母,却对吃了几个月白食的南昌亭长一番羞辱,这究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还是一个偏执小气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后钟(王播与僧人)

“饭后钟”、“宰相纱笼”的千年公案

唐代有个知名宰相王播,其知名不在于才学和政绩,而是创造了一个关于其发迹的典故:饭后钟、碧笼纱或者宰相纱笼。故事是这样的:青年王播父母双亡,家贫无依,客居扬州木兰院读书。寺中规矩:饭前敲钟,闻钟就餐,过时不候。每当钟声一响,王播就随僧众吃饭,久而久之,僧人们见他不礼佛、不诵经,只知道吃白饭,就有些嫌弃他了。

有一天,寺里的僧人们捉弄他,约好吃完了饭才敲钟。等到王播赶到斋堂时,才发现僧去碗空。王播很尴尬,也明白了其中的缘故,知道在这里待不住,就离开了。

时移世易,若干年后,35岁考中进士的王播一路升迁,已经当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极人臣。罢相之后,出任淮南节度使,治所扬州。就任后,他特意到当年读书的木兰院去看了看,发现他当年题过字的墙壁,都用碧纱给罩起来了,感慨万千,留下了这首诗: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后钟(碧笼纱)

个中意思很明白,不用赘述了。又过了若干年,到了北宋年间,更知名的苏大学士出任扬州太守,就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说王播“何为二十年,记忆做此讪?”意思是说:王播不厚道,有点小肚鸡肠,事情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你还拿人家当年的不好来说事,那人家给你吃白饭的事怎么不提,怎么不感恩呢?

后面一句话,就更狠了。“斋厨养若人,无益只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意思就是说,当年木兰院里的僧人独具慧眼,看穿了王播的为人,应该点赞!大家肯定会觉得,东坡先生这话讲得有点过分了啊?其实,他这么讲是有原因的,因为王播的官声不好:“嗜权利,不复初操。”(欧阳修语),就是说王播爱好当官,忘记初心了!还有人说的更不客气:不存士行!连读书人的脸都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

又过了几百年,清代的阮元(扬州仪征人)出来为王播说话了。首先,他觉得木兰院的僧人在王播发迹之后的马屁之举太肉麻;第二,他觉得王播在二十多年后还写诗讽刺有点不大气,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啊,人家不也让你白吃了很久吗?第三,东坡先生的观点也有些过激,有点搞人身攻击,也有失公允。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包括血亲在内的少数几个人,没有谁对他人的帮助是理所应该的。对于来自他人的帮助,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即便情感再内敛的人也应该不吝于说一声“谢谢”。仓廪实而知礼节,“和”字的解读之一就是左边有禾有得吃、右边有口可以表达,别人给你吃的,你应该说一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