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中年老板

上周日(6月25日),端午节后上班第一天。

我的一位老同事给我发了两个微信,大体意思是:

每天从早忙到晚,从年头忙到年尾,始终没个头,有什么轻松的项目介绍一下。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跟我吐槽“忙忙叨叨”的事情了。

他大概是十几年前,跟他爱人在廊坊创业(廊坊上大学,家是河北某北部城市),两个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到7家培训校区。

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年开始的疫情,有波折但影响不大;2021年双减,这可谓是致命打击,导致他经营压力巨大,同时也关闭了不少门店;2023年放开,最后两家门店还算稳定,总算在慢慢恢复。

不管是疫情前的风生水起,还是疫情和双减的双重冲击,以及现在的稳步坚持,都离不开一字:

」。

每天的工作无外乎是:上体验课、咨询、员工培训、学生问题处理、员工管理、工商税务等等,就是一个公司所能涉及的事务,样样不少。

就拿体验课来说,我见过他亲自给咨询的家长和孩子上体验课,他们这种体验课一上就差不多40分钟到一小时,然后就是家长的咨询转化,又差不多一个小时,如果赶上周六日,一天光体验课的累计时间就是十来个小时。

事情虽不难,但他始终在忙碌里抽不开身,始终被忙碌所裹挟,用他的话说,没时间思考。他还没有意识到另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反思都要打问号。

像这样忙碌的老板,身边数不胜数。

那问题来了,忙碌是正常的吗?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逃不脱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忙碌背后的认知问题

说到老板的忙碌,不妨从我们的学生时代说起。

我回想了一下我的高中,班级里有很多的同学学习很刻苦,早上六点钟就起床,晚上十点下完晚自习,然后再寝室还要自学到凌晨十二点。

最后高考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这些刻苦的同学里,很多连个二本都没考上,尤其是那些刻苦复读的同学,甚至好些的分数还不如第一年高考。

他们这么刻苦,为何结果就那么差呢?

是智力的问题吗?

不是!

只是方法的问题吗?

也不是!

是对学习的认知思维不够,始终在学习忙碌中(做题)裹挟前行。

再说到工作,为什么很多打工人工作十年,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工资也就涨了个三四千,更可怕的是中年危机还一股脑冲了上来,一下子又全打乱了。

最后说到创业,十个老板十个半是忙碌的,如果前期创业几年很忙碌,无可厚非,但我见到的是很多公司做了十年以上的老板,还是忙得跟“狗”一样(自嘲“创业狗”),业务并未有多大规模,却比总理还忙。

所有的背后,本质都是一个认知问题,也就是雷军所说过的那句话:

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比如学习:你应该花数倍的时间去研究规律,比如一道数学题,你花上4个小时给它扒十层皮,里面的定理、知识点、逻辑结构、出题策略等等你都搞的一清二楚了。

比如工作:你应该对自己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应该时刻要拉你的长板,长到无可替代的价值。

比如创业:你应该回归商业的本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交易效率”,那你所有的目标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归拢一点:无论是做什么,都要回归到那件事情的本质上来把多余的废动作去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忙碌背后的方法问题

我这位朋友应该怎样跳脱忙碌的怪圈呢?

跳出忙碌不是要你当甩手掌柜,也不是让你天天睡大觉。

如果说之前一个小时产生的价值是10分,那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将一个小时产生的价值扩大50分,100分,这就是我们要拒绝忙碌的目标。

再次回到商业的本质: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那么,作为老板的他,工作的职责就明确了,他要时刻围绕“成本和效率”去解决问题。

比如他的工作日常:上体验课、咨询、处理问题等,这些工作高度依赖人的能力和经验,说明人的成本就很高。那他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能干的事情沉淀出方法让一个新兵蛋子也能干成呢?如何将他的这套咨询体系标准化流程化呢?

比如他的产品体系:孩子来上课,需要线下老师上课,上完课需要老师服务,同样是高度依赖人,如果他开的班级一多,老师就会增多,老师一增多里面的管理成本就会极具上升(隐形成本太多:离职带来的学生动荡等)。那么他应该思考,这个产品体系从哪些方面改造可以将对老师的依赖性降低?如何将人的参与度最大化地减少呢?

比如他的招生转化:从体验课到咨询,一个学生成交的话需要2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是单次转化成的条件下),也说明这种交易的效率不高。那么他就应该思考,学生的转化路径、转化策略、转化的模式如何迭代升级改造,将效率提升。

这只是简单地举了几个小细节,那么试想一下,他都干了十几年了,今天还在机械性地重复忙碌,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他没有反思的方法论,一直没有在商业本质上反思总结;

二是,他没有沉淀出可复制的方法论,一切都得是自己亲自上马;

三是,他有顽固的思维定势,比如“线上课就是比线下课差”;

总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生意,都一个商业本质,都有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