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公爵的设立是为了奖励和表彰在建立明朝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臣。这些功臣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贡献,他们的地位和排名是经过一系列政治考量和权衡得出的结果。

其次,刘伯温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并非六公爵之一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刘伯温在朱元璋登基后的早期逝世,没有亲自参与明朝的巩固和发展阶段。另外,刘伯温在历史上的形象和地位也与其他六公爵略有不同,他更多地以军事将领和谋士的身份为人所知。

至于徐达为何只能排在第二位,也可能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所致。明朝成立初期,徐达在征服南方和北伐战争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位后,朱棣对功臣的排名和地位进行了重新评定,使得徐达在排名中稍显次席。这其中可能有朝廷政治斗争、权力争夺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明朝的统治者对于功臣的评定和排名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家族血统和世袭地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也可能影响了六公爵的选定和排序。同时,明朝的礼仪制度和等级观念也对功臣的地位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明朝开国六公爵的设立和徐达在排名中的位置受到了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刘伯温的早逝、刘伯温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形象、徐达在明朝建立和发展中的作用、朝廷政治和权力争夺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明朝开国功臣的排名结果。

作为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功臣们,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可以说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有些功臣因为在明朝建立过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和信任,享有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封赏。他们得以保持权力和地位,成为明朝的重要官员和军事将领,继续为朱元璋巩固统一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这些功臣如徐达、常遇春、侯益等人,继续担任要职,并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功臣在朱元璋逝世后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朱元璋的后继者朱棣(明成祖)在篡位后对一些功臣进行了清洗和削弱,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其中,功臣徐达、常遇春等人在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被迫离世,他们的家族也遭到迫害和打压。其他一些功臣如蓝玉、杨士奇等人也遭受了类似的命运,不同程度地受到排斥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