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从明王朝洪武年间到今天,600余年来,
毛主席的祖祖辈辈
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里繁衍生息,毛主席祖籍无疑是湖南湘潭,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随着21世纪以来
寻根问祖
的热潮推动下,以及
毛氏族谱的公开问世
,毛主席的祖籍成为了一个新兴话题。
根据族谱,韶山毛氏宗族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毛氏始祖毛
太华
从老家
江西吉安
(今吉水县八都镇),一路逃荒迁至云南,在此定居30余载后,又迁至
湖南韶山
,而毛主席是毛氏家族毛太华的第二十代嫡系世孙。
那么,毛太华为什么要从老家迁徙到云南呢?为什么会最终定居到湖南韶山呢?既然已经离开了云南,为何不是回到老家呢?
毛太华
毛太华逃亡西迁至云南
公元1366年,毛太华因不堪忍受
盘剥欺诈
、战乱纷飞,便背井离乡,从老家江西吉水向人烟稀少、蛮荒之地的西南方向寻找生路。
毛太华在逃难中,兵荒马乱,前途未卜,因而没有确定的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有活计可以干能维持生计就停留下来,没有活计就接着往前走,因此
在途中滞留的时间比较长
,大约两三年后,才达到了
云南永胜
当时永胜还叫做北胜,除了有着2400米左右海拔高度比故土吉水高一些外,地理、气候、自然条件均和吉水相差不大,再加上当时世居的一些土著民族,社会相对比较安定。
毛太华等人来到此地,为了维持生计,只好靠帮工来度日,属于“
打工仔”的行列
。由于年轻体壮,穷苦农家出身,并且勤劳肯干,在当地很快就成为了
先进农耕技术
的一把手,深受当地土著民族的认可和称赞,日子也算过得有声有色。
而明朝建立时间就是在1368年,朱元璋上位后,当时他面临的局面是许多地区尚未平定,新政权亟待巩固。而地处边徼的云南,就更是一时难以顾及。
最初,朱元璋是想兵不血刃,以和平手段来统一云南,但在经历了先后五次的招降后,均遭到失败。
因此,他才开始采取武力措施,直到1382年,云南才彻底被明军平定。云南在明朝的接管下,在当地实施了行“改土设流”政策,北胜府改为北胜州,明军留下部分军士驻守北胜州。
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
一批军士扩充队伍
,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凤山山麓。
毛太华娶当地
纳西族王氏为妻
,安家落户,这期间已提升为管辖120名军士的百户长,居住地也即命名为"毛家湾"。
1395年,明王朝为为
统摄金沙江上游的土司地界
,正式推行“
寓兵亦农,屯民实边”
政策,次年,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王佐率官兵和北胜、永宁、蒗蕖三州
土司军民建设澜沧卫城
因此在
北胜的
毛太华百户长率领属下的军士接到按照指令,参加了这场规划浩大的
筑城工程,
并立下了一些军功,被赐封为
“武德将军”
此时,毛太华已从刚迁徙来的毛头小伙,成为了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在当地生活了三十余年,早已娶妻生子,并且有着军职,成功地在永胜落地扎根。那么,他为什么后来又迁徙到湖南了呢?
定居湖南,分支两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
忘本源、落叶归根
等观念一直是扎根于每一个古代人的心中,那年过百年的毛太华是否想过要告老还乡呢?
肯定是有过这种想法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影响,他回去就需要牺牲很大的成本,再加上又恐于家乡没有他的
立足之地
,十分犹豫不决。而他想要确定家乡的情况,又不知道该怎么已与千里之外的老家亲人联系。
在当时的
车马很慢、书信遥远
的自然条件下,封闭在云南小山村的
毛太华
想要与吉水老家的毛氏家族联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能用什么方式来取得联系呢?
元末明初的那段兵荒马乱时期,家乡的人早已失散,此时又时过境迁了三十余载,就算老家还有人,那也是
生死未卜
了,还能与谁联系?
因此,毛太华安稳地扎根在云南了,但是后来又随着
明朝当时的政策影响
,他又改变了想法,从云南迁居到了湖南。
这是源于在朱元璋一统江山时,当时反抗元朝的起义军,还有陈
友谅组建的军队
,元朝已是末路之徒后,那么就剩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斗争了,一山不容二虎,为了权势和王位,两人是打得你死我活。
因此,在朱元璋将
陈友谅在鄱阳湖射杀后
,湖南一带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
人口流失巨大
。于是,平定战乱后,朱元璋为了恢复湖南当地的生产,就下达命令要求边远地区的将士迁徙一部分到湖南,为了鼓励将士主动带湖南,他下达了
跑马占地
的政策。
这个政策极大地鼓舞了
澜沧卫屯垦戍边的将士
,因为这些将士有很多都是从湖南过来的,政策下发后,将士们纷纷报名主动回到湖南安家落户。
而毛太华与那些湖南的将士们关系不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他也带着大儿子和四儿子迁徙到湖南,并留下了二儿子和三儿子留在云南,
继承他的“军户”
。因此,毛太华先祖的后代就分成了两脉支线,
一脉是韶山毛氏,一脉是永胜毛氏
毛太华夫妇及两个儿子到达湖南后,被分配到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在毛太华去世后的几年,他的两个儿子就迁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
湘潭七都七甲
,即今闻名天下的韶山。
毛贻昌
毛太华一支在韶山繁衍17代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降生,毛恩普生一子贻昌,毛贻昌生五子,长次早殇,三子就是毛主席。
由于毛主席的祖上有着军职,并勤劳肯干,留下了族谱祖训,到了毛主席这一代,家底也算是殷实,
给予他读书上学的机会
毛主席
通过自身的努力,刻苦读书,在受到革命思潮和时代的影响下,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带领着红军战士历经艰难困苦,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从而
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了一代伟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