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榕说:“此生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我的父亲,邓小平”,为了怀念邓小平,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她,决定为父亲出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我的父亲邓小平》。
邓小平
记者在采访她时,问:“您认为您的父亲与谁的关系最好?”邓榕说:“我也曾经问过父亲这个问题,他当时不假思索地说:‘周总理。当然还有你李伯伯和聂伯伯’。”
邓榕还说:“父亲说得没错,我小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父亲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兄长之情
邓小平早些年就说过,他将周恩来看作是自己的兄长。
在法国留学期间,周恩来与邓小平意外结识,两人同样是留学救国,在国外勤工俭学。
周恩来兄长般的照顾,让邓小平十分感动。在回答意大利记者的提问时,他说:
“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他每天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他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兄长,他是同志们和人们很尊敬的人。”
邓小平和周恩来
邓小平本就不是一个擅长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而对周恩来的评价却是异常强烈的、热烈的。
对于周恩来来说,他十分欣赏邓小平的才干,邓小平看待事情的角度非常有特色。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问薄一波:“你对邓小平和刘伯承的工作方法怎么看?”薄一波想了一会儿说:“两人做事的风格有点不同,但最后两人都会将事情办得非常出彩。”
周恩来一语道破:“你说得对,两人做事风格不同各有特点,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薄一波恍然大悟问:“那您喜欢哪一种呢?”周恩来坦诚地说:“我喜欢小平同志的方法。”
后来中央将邓小平转移到江西工作,周恩来担心邓小平夫妇会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于是就亲自为他们安排住所,还努力为邓小平创造回京条件。
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
周恩来除了工作,满心最放不下的就是多年的老友,他为邓小平同志做的所有事情邓小平怎么能不知道呢,虽然在江西的生活艰苦,但有“兄长”的关心,他还是能感到温暖。
邓小平回京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周恩来表达感谢。可一下火车,他们夫妇两个就看见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身影。周总理还是一如既往的风度翩翩,但满头的白发证明了他这些年来的辛苦。邓小平鼻子一酸,感动得泪水不停在眼中打转。
在人群中,周恩来一眼就看见了邓小平夫妇,他激动地迎了上去,满脸欣喜的笑容,眼中同样噙着泪水,张开双臂,与邓小平拥抱在一起。他们互相问着近况,安慰着对方:“都过去了。”
邓小平回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团离京那天,周恩来忍着病痛的折磨,为邓小平等人送行。
周恩来
好在邓小平同志的工作能力相当突出,不负毛主席和周恩来的重托,在联合国会议上大放光彩,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邓小平同志也被外电称作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密同事”、“周恩来总理最好的代理师”。
这时,周恩来总理的病情恶化得十分严重,药物已经控制不住病情的发展,急需手术。可周总理却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依旧每天工作到深夜,甚至有的时候会彻夜不眠。
就是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呀,邓小平知道后非常担心,悄悄地问起负责周恩来病情的医生,医生说:“周总理患的是膀胱癌,而且已经无法治愈了,手术也只能延迟病情恶化,并不能根治。”
邓小平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手足无措,他又迅速把脸别过一旁,不再说话。邓榕回忆:那天父亲回家后一直沉默不语,母亲问他怎么了,他才说‘周总理生病了,膀胱癌’。母亲当场就哭了出来,父亲的眼圈也红红的。
邓小平
邓榕从来没有见过父母这个样子,也哇地哭出了声。
第二天,邓小平就早早地到了总理办公室,总理依旧在工作。邓小平劝总理赶紧做手术,总理这才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眯眯地说:
“他们也一直劝我做手术,但当时你还在江西,我不放心,我想等你回来。可你回来了,我还是放不下工作。”
在邓小平的劝说下,周总理终于约了医生,住进了病房。进入手术室前,躺在手术车上的周恩来,还不忘记问身边的人:“小平同志来了吗?”
邓小平连忙上前,握住周恩来伸出的手。周恩来艰难地对他说:
“这一年你干得不错,比我强得多!”
连续5个小时的手术,邓小平内心很是煎熬,内心十分慌乱。当手术灯灭的那一刻,他的心好像提到了嗓子眼,医生从手术室里出来说:“病人现在状态还是比较良好的,不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已经无法医治了。”
周恩来
邓小平站在原地许久,之后他对医生说:“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1975年12月20日凌晨,医院里突然传来消息说,周总理病情突然恶化,正在抢救。邓小平从睡梦中惊醒,连忙起身就要去医院,妻子让他把鞋穿好,他也没有听到。来到医院后,周总理已经躺在病床上熟睡了过去。
邓小平就这样陪着邓颖超在总理床边坐了一晚上。等第二天总理转醒,邓小平才离开。
可不幸的事情还是到来了,周恩来总理病逝。在追悼会上,邓小平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当走在周恩来遗像前,邓小平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邓小平致追悼词
按照总理最后的遗愿,邓小平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向了大海,告别了这位亲爱的兄长、敬爱的老战友。
家人般的亲情
在周恩来这个兄长去世前,邓小平还失去了另一个关系最好的人,他就是李富春。
邓小平与李富春夫妇的革命友情,也产生在留法勤工俭学那段时期。1920年,邓小平赴法留学理想破灭后,勤工也屡屡受挫,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遇到了由李富春、赵世炎、周恩来发起建立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李富春邀请他一起加入共产党,一起拯救家国。邓小平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积极组织和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多次政治斗争。
李富春
1924年,邓小平转为中共党员。
同时蔡畅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与邓小平一起在巴黎进行入党宣誓,每个人还进行了自我宣誓。他们当时激动的心情,到后来的人生中都难以忘怀。
之后的相处中,李富春、蔡畅和邓小平的关系发展得非常要好,邓小平还亲切地称他们为大哥、大姐。而李富春、蔡畅在法国相爱并结为伴侣,邓小平就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见证人。
几位年轻人,在巴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天地,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活,李富春、蔡畅和邓小平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几人找了巴黎戈德鲁瓦街17号的一个旅馆的小房间当做工作室,几个年轻人设立了机关刊物《少年》。
刊物《少年》是几人轮流编辑,邓小平刻蜡板,李富春发行。他们白天做工,晚上搞党的工作,而周恩来则全部脱产。他们虽生活在陋室,却依然怀揣着希望。努力工作、顽强奋斗是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的唯一目标。
李富春
在巴黎期间,邓小平与李富春夫妻两人生活在一起。蔡畅的厨艺惊人,邓小平非常喜欢吃她煮的面条,蔡畅还亲切地叫邓小平小弟弟、小胖子。
异国他乡能遇到知己已经实属难得,现在他们几人相依为命,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将他们的友谊慢慢地转变为了亲情。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
1925年,三人又到苏联学习,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国情选择了相同的道路,一起投身在革命的道路上。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和李富春一同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两家人一同住进了中南海,他们比邻而居,只隔着一堵墙。
两家人此时更是亲密无间,两家大人经常坐在一起吃家常饭,孩子们则一起玩耍。小时候的邓榕最喜欢的事就是天天跑到李伯伯的家缠着蔡妈妈一起玩,从不感觉陌生和害怕。
李富春
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对蔡畅非常尊敬,生活中有不懂的地方,第一个想起的人总是蔡畅,经常向蔡畅请教。而蔡畅也十分信得过卓琳的眼光,她不会选料做衣也会找卓琳帮忙。他们双方都当对方为自己的家人。
在工作上,邓小平经常和李富春出差,两人的精神世界和政治观点都惊奇的一致,他们在此时既是亲人又是知己,相知甚深。
即便后来在政治方面,两家人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但是他们两家人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有一天,邓榕交给邓小平两盒烟,邓小平非常疑惑,一问之下才知是李富春让手下给的。邓小平立马就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爱,即使李富春自己也深陷泥潭,心里面依旧惦念着他。
邓小平回京后,他去探望了重病的李富春。李富春艰难地睁开眼睛说:“小平,你回来啦,没事就好。”
邓小平
短短的一句话就让邓小平泪流满面,邓小平努力平复一下心情说:“大哥,你要好好保重,等你好了,咱们还住前后院。”
1975年,李富春离开了人世,邓小平为他的“亲人”主持追悼会并致悼词,为李富春的一生献上了高度的评价。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邓小平一家人都会看望蔡畅,蔡畅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客,每次去都会准备美味的食物。
饭后,他们坐在一起回忆着革命时期那些辉煌的时刻,他们虽已迟暮,但眼中的光亮依然存在。
老乡之情
缘分常常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你需要它的时候,它或许就在你的身边。邓小平赴法留学一共有三个关系最好的人,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李富春另一个就是聂荣臻。
聂荣臻
当邓小平赴法下船后,受到了当地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其中就有聂荣臻。当聂荣臻发现邓小平也是四川人的时候,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他们心怀大志,共同商讨国情,分析局势,势必要为复兴中华作出贡献。他们说着一样的家乡话,感觉分外的亲切,他们互相配合的工作也相当默契。
1931年起,聂荣臻和邓小平先后进入了中央苏区,邓小担任红军《红星报》的主编,聂荣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他们共同战斗了两年。
“西安事变”发生前,邓小平由于工作上的操劳得了一场非常厉害的伤寒病,好几天没有吃东西,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聂荣臻知道后,连忙询问医生,医生说:“现在邓小平同志现在不能吃太过硬的东西,需要吃一点有营养的东西。”
邓小平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聂荣臻急得直跺脚,突然,他想到了张学良送来的物资,那里面可能会有牛奶。
聂荣臻风风火火地找到负责物资分配的战士,说明情况,拿了几罐牛奶。邓小平因此活了下来。
邓小平和聂荣臻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军事上两人配合默契,在一场场战役中互相扶持,一路走到了新中国成立。
1952年,邓小平全家从四川搬到北京,住在了北京景东山角上的一条小胡同里,一道不高的围墙的另一边就是聂荣臻的家。
他们都对这奇妙的缘分感到惊奇不已。
就连邓榕都羡慕这样的友情,她说:“晚饭后,只要有时间,聂伯伯、张妈妈总要和我们的父母一起去散步。”
聂荣臻和女儿聂力
他们在公园湖畔并肩而行,望着夕阳,望着湖中的天鹅,这样的风景就像一幅画,美丽极了。
邓榕回忆说:“我和弟弟当时还很小,经常放学后,问都不用问,开门就钻进聂伯伯家的院子里,去爬假山,去钻山洞,去摘藤萝架上的长豆角。”
聂荣臻有个女儿,邓榕总是叫她力力姐姐,比他们大几岁不像他们那样顽皮,但是力力姐姐非常喜欢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经常带着他们一起玩耍,还将自己家中的水果糖给他们吃。
两家人亲密无间,邓榕从小就将聂荣臻当自己的爸爸看待。
1957年,邓小平一家搬进了中南海,但两家人并没有因此断了联系。邓小平经常带着家人去聂荣臻家里吃四川小吃——豆花。聂荣臻做的豆花非常正宗,很对邓小平的胃口。
聂荣臻
邓小平每当与聂荣臻坐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放松,习惯性地叫聂荣臻为“老兄”,他们坐在一起不谈别的,总是谈论着国家大事,永远离不开党、离不开人民。他们已经将这两样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骨髓里。
时光荏苒,当年革命道路上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垂垂老矣的老革命家了。86岁的邓小平去探望91岁的聂荣臻,还幽默地说:“过了90岁,就是胜利。”聂荣臻哈哈大笑。
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这样聊了一下午,笑容就没有间断过。
1991年,聂荣臻92岁大寿,邓小平因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到场,就拜托自己的妻子一定要将自己的祝福带到,卓琳照办,聂荣臻没有见到邓小平的身影,会心一笑说:“你也替我问小平好。”
聂荣臻
聂荣臻看到卓琳身边的邓榕,伸手唤她过去:“毛毛,你过来,聂伯伯给你讲故事吧,你小时候老拉着我的手说:‘聂伯伯你什么时候能忙完呀,毛毛想听故事’,你还记得吗?”
邓榕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记得呢,小时候不懂事,不知道您没有时间。”聂荣臻摆摆手说:“我到现在还后悔着呢,没有早点给你讲故事……”
1992年,聂荣臻的病情加重,他自知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而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他叫来秘书,仔仔细细地听了一遍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前前后后秘书念了三遍,他这才说:“帮我拿一下纸和笔。”
拿过纸和笔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拿不动了,只好又换成了录音机。聂荣臻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已经93岁了,寿命也算很长了。我入党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非常赞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
聂荣臻
直到最后一刻,聂荣臻都在想着邓小平,这样的友情真的令人羡慕。
革命年代的年轻人带着梦想走到了一起,虽在异国他乡,但他们仍然能够携手并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