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和《红楼梦》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然而,尽管两部作品在主题、风格、结构和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红楼梦入列“四大名著”之一,但就艺术价值而言,《金瓶梅》的艺术价值还是远远高于《红楼梦》。

首先,从主题和内容上来看,《金瓶梅》主要描写了明朝市井生活和官场风云,通过一系列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红楼梦》则主要讲述了清朝贵族家庭的生活和爱情故事,通过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家族的兴衰荣辱,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虽然两者都是以描写社会生活和家长里短为主要内容,但《金瓶梅》以白话小说为主,语言平实朴素,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多变,笔触犀利生动,善于运用对比和讽刺手法,既强调了作品的现实感和讽刺性,又充满着生活的真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而言《红楼梦》则融合了诗歌、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语言虽然优美华丽,充满了诗意和意境,但近似于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使得《红楼梦》更像是作者的阳春白雪炫技表演,缺乏下里巴人的泥土气息。

其次,金瓶梅作为一部描写市井生活的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例如其开篇就以刘邦、项羽的故事,提出英雄屈志于妇人的说法。认为无论男子妇人,倘为情色所迷,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矜才则德薄,女衍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

今古皆然,贵贱一般。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永不得著绮穿罗,再不能施朱傅粉。静而思之,著甚来由!

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哄产业,惊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

在这里,作者用“虎中美女”这个融合了狂暴和娇媚的意象,向读者暗示,书中所有的不可描述内容,都不过是食人之虎狼的变相而已。从男子丧志,到妇人丧身,最终又从丧身妇人,回到断送了性命家业的男子,开头一句话,已经隐括全书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瓶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以市井生活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明朝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与红楼梦相比,金瓶梅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更加真实、立体,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同时,金瓶梅在情节安排上更加紧凑,故事性强,让读者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在保持了高度的吸引力同时,也能跟随剧情推进,产生共鸣。

例如在引述“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一诗之后,《金瓶梅》在综述人生各种诱惑,尤其是财与色之后,笔锋一转,旗帜鲜明地揭示红尘世界的虚空本质:

财色两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得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金莲三寸,是砌坟时破土的锹锄:枕上绸缪,被中恩爱,是五殿下油锅中生活……

随着你举鼎荡舟的神力,到头来少不得骨软筋麻……闭月羞花的容貌,一到了垂肩落眼,人皆掩鼻而过之……到不如削去六根清净,披上一领袈裟,参透了空色世界,打磨穿生灭机关,直超无上乘,不落是非窠,倒得个清闲自在,不向火坑中翻筋斗也。

《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世界不同。

《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更多的是“成年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没有一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善良或天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瓶梅》虽然讲的是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以及“丑态毕露”的男女关系,但却以极端写实的手法,阐述了一个“善恶因果”的结尾,揭示了“举头三尺有神明,若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的真理,提倡以宽容的态度审视反思人性。

如果读者偏爱《红楼梦》,那么也许是出于对纯洁的无情的追求,而这种对纯洁干净的欲望最终是缺乏慈悲的,脱离了低俗,但也脱离了现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一句话概括,《红楼梦》文字高雅,却远远不如《金瓶梅》雅俗共赏,接地气。

综上所述,虽然《金瓶梅》在艺术价值上远远高于《红楼梦》,但这并不影响这两部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唯独可惜的是,因为《金瓶梅》存在着大量露骨的不可描述内容,使其不但无缘列入“四大名著”之列,被略次一些的《红楼梦》挤下了车,还被历代视为“诲淫诲盗”的禁书,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金瓶梅》虽然一直被刻意尘封,但作为文学精品,其文学价值不可抹杀。哪怕再过几千年,依然是广大群众津津乐道、喜闻乐见的话题。

各位读者老爷,你们是爱看《红楼梦》,还是《金瓶梅》呢?请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