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图|pexels

文|张蔚斐

来源|成长的可能

最近,暑期电影档又热闹了起来,一部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火出了圈,豆瓣涨至8.2分。

被很多人称为半部盛唐史的它,让很多家长跃跃欲试,想带孩子去影院瞧瞧。暑期档最适合孩子观看的电影出现了?

小编去看的这场电影,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临时遇到了放映故障,难以短时间修复,影院工作人员问我们要不要换一部别的电影看,下次拿着补偿的兑换券再来看《长安三万里》。

这时候黑暗中一个小男孩说:“我们不要看其他的,我们就要看这部,我们是为了了解中国唐诗历史来的,这关系到我以后能不能考上清北。”

全影院的观众都被这男孩逗笑了。

这部电影适合孩子看吗?答案显而易见,孩子们对于想象中的历史故事,大多是充满兴趣的,同影院的小学生,看得比大人起劲。

还有的家长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看之前需要做什么功课吗?历史不好能看懂吗?电影中又不适合孩子看的画面吗?电影值得一看吗?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篇观影指南来解答!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但大多是历史故事,不影响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唐诗的群星璀璨时

电影的切入点很巧妙,以诗人的眼光看一段由盛转衰的唐史,在过去的动画电影中并不常见,也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描绘了半部盛唐史,对于历史感兴趣的孩子,一定能看得津津有味。

故事从高适困守西川开始,引发他对李白和众多盛唐诗人的回忆。

高适,语文课本上对他的介绍很简单:唐朝边塞诗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都对这首古今数一数二的送别诗耳熟能详。这首诗作于高适43岁时,仍旧功不成名不就的他与友人董庭兰相逢,却用这样一首豪迈、热烈的诗祝福彼此,可见其人心之旷达。

他出身于渤海世家,祖上曾有赫赫战功,却在他的父辈衰落。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建功立业,渴望达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境地,却直到年过半百,才在乱世中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唐诗的群星璀璨时,他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甚至被大多数人忽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高适的平生,更别提他的性情与为人。以诗人看长安,却选择了一个并没有那么有具备主角光环的人物作为主角,也是电影虚实结合的巧妙之处。

毕竟,李白仕途不顺,在正史《旧唐书》中篇幅很少,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后世编写的故事。高适则因为官至封侯,记载相对更多。出于严谨的角度,也能理解故事以高适的视角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适和李白的友情,是电影的主线。高适耿直内敛,李白潇洒如谪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引为知己。

电影虚构和想象了一部分故事,例如电影中为了更好地由高适讲述李白的一生,把他们相遇的时间提前。又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诗歌风格变化时虚构他们相见。

又或者是安史之乱后,高适与李白晚年走向了两个对立的政治立场,高适仕途高升,成为唐代诗人中少有的封侯的人,李白却身陷谋逆罪,被流放夜郎。

没有史实证明当时高适是否对李白施以援手,昔日友情是否还在。但电影里,给出了一段合理的想象,让这份友情一直存在,也让人对这样美好的故事充满希望。

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用把《长安三万里》当做一部严谨的历史传记来读,也不需要做太多功课,了解人物基本生平、大概的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就可以了。

更不用把电影里会提到的诗提前给孩子背一遍,这样反而失去乐趣。去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得到多少,是观影后的事,如果孩子主动询问,对诗词好奇,再给孩子提供学习资料才是最理想的。

就让我们带着孩子没有负担地走进电影院,跟随故事想象浪漫的盛唐,坎坷的平生,去理解诗人在何种人生境遇下写下了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李白为什么写下《静夜思》?高适为什么是一个边塞诗人?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经历了哪些人生阶段?杜甫、王维、王昌龄、岑参、贺知章、孟浩然……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在眼前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诗在,书在,长安在。”

——中国古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友情、理想和家国情怀,是整个故事的内核精神。

电影讲长安,却又不仅仅是长安。长安,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都向往着在长安建功立业,这里同样是诗人的精神寄托所在。

李白身为商人之子下民之后,社会地位低下无法出仕,高适家道中落,空有武艺而无人脉,因此,他们的青年时期,与长安的交集都不深。

于是,故事选用了另一个地点作为象征——黄鹤楼,一个频繁出现在李白作品中的地名,示意着不同时期,他的心情变化。

影片中,李白与高适在青年时相识于江夏(湖北武汉),第一次在黄鹤楼中读到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时的李白,满腔热血,认为自己的才华一定能打破商人身份低微的固有认知,取得功名。本想在黄鹤楼题诗,却发现崔颢已经留有了佳句。

“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虽然不曾在电影中诵读,但故事情节,正是这首诗的体现。

彼时,崔颢所表就是李白所想,他放下笔,没有作诗,他要在建功立业后,再回黄鹤楼题诗。

故事继续往前走,李白虽有才名,但商人后代的身份使他不得施展抱负,仕途困难重重,他作出决定,要入赘名门许家。

入赘在当时是备受非议的做法,高适劝阻,李白崇拜孟浩然,曾作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句子。他便决定去江夏拜访孟浩然,询问其对于自己入赘的意见。阴差阳错中,孟浩然却已经上了去扬州的船,李白目送孟浩然的船只离去,孟浩然留下了字句,支持李白入赘。

随着孟浩然的远去,李白和高适再一次来到黄鹤楼,李白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名句,他心情极好,孟浩然的支持让他更坚定了入赘的想法,他似乎看到了通达的仕途在向他招手,或许他终于可以施展抱负。

但李白迎来的是官场的排挤和贬谪,他郁郁不得志,想去寻求出世之道。

影片里,李白与高适最后一次相逢在黄鹤楼,已是李白因永王谋逆一事受牵连之时了。隔着一墙,并未见面。黄鹤楼已毁,大火焚城,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都陷入劫难。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关于黄鹤楼的第三首诗。

影片里,李白望着火海里的黄鹤楼,仿佛回到了最初:此地空余黄鹤楼。

影片最后,高适的侍从感慨黄鹤楼已被焚毁,高适却摇摇头说:“诗在,黄鹤楼就在。”

长安也是如此,长安的诗人在,诗就在,书就在,长安就在,国家就在,华夏文明就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将诗句的意境具象成画面,

在古诗中感受友情、理想和忠义精神

古诗讲究意境,记录的是刹那的感怀。

有人说,读诗就是读史,每一篇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对于孩子们而言,课本中一个个人物从纸上走了出来,遇到熟悉的诗句,忍不住接上几句,或许就是他们观看时的乐趣。

观影时,一定能在李白吟诵“床前明月光”时,听到此起彼伏的童声,接上一句“疑是地上霜”。

看之前,大致了解到电影里出现48首唐诗,有人说,带孩子去电影院背古诗吧。但实际观看后,小编觉得48这个数字并不关键,很多古诗大概只在片尾吟诵了一遍。而影片的精华,其实只在由几首至关重要的古诗所串联的唐史,想来也是,要在一部电影里讲48首唐诗,岂不是来看唐诗小故事了?

为什么很多孩子觉得古诗难背难理解,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不丰富,他们只能通过文字领会诗人的心境、环境、遭遇,一切都是抽象的。

而《长安三万里》,把一切对文字的想象都具象成了画面。

影片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莫过于李白写下《将进酒》时的场景。

李白中年仕途不顺,决心寻道,获得道长符箓后,意味着他将会在死后成为谪仙。高兴的李白与友人在黄河边饮酒,酒至浓时,众人都开始有些飘忽,李白的一首《将进酒》,把他们带入了虚幻的想象世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李白、高适、杜甫、岑勋、丹丘生乘上了白鹤,遨游于天际,随着诗句吟诵,众人如同和李白一齐升仙,似梦似幻的场景,画面非常唯美震撼,很多人都说。仅这一段《将进酒》,就值回票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担心题材是否适合小朋友观看,涉及安史之乱,影片中有一些战争的镜头,但并不血腥,孩子完全可以放心观看。

影片对历史有很多美好的补充,将安禄山生擒哥舒翰演绎出忠肝义胆,“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迟暮的将军万般无奈,仍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捍卫疆土。

虽然有斩杀士兵的画面,但大多数观众在当下只会被哥舒翰誓死不投降的精神感动。

影片里,高适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是退出云山城,这一仗贯穿始终,最终兵行险招,赢得漂亮。横刀立马的将军,让观众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

高适和李白的友情,则是电影漫长的伏笔,直到最后一仗,才有了答案。

很多人不理解,任节度使的高适,为何罔顾与李白的情谊,在李白因永王谋逆获罪时不为李白求情。

李白曾教授高适相扑之术,告诉他,想骗过敌人,就要在每一个细节处逼真。高适与李白晚年因政治对立而决裂,与郭子仪因救不救李白而意见分歧,彼此敌视。高、郭两军的消息一度传到了关外,就连敌人也以为高适驻军不发,消极作战。

事实上,这只是高适营造的假象,耿直的高适,也终于学会了兵不厌诈,记住了李白曾教给他的相扑之术,高适没有忘记与李白的友情。

虽是故事的美化,但影片给了高适和李白的友情一个最好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非常推荐大人和孩子走进电影院,去感受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体会故事中的知己友谊、盛世繁华、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感受精美震撼的动画画面,体会一首首唐诗背后的意境和时代背景。

最后,还有一点提示:影片时长有168分钟,将近三个小时,如果孩子本身不是很有耐心,则要慎重考虑。

电影散场时也有不少孩子比大人还激动的,有一定古诗基础,坐得住的孩子,都能去看。

在观影结束后,很多孩子会拉着家长不停问,对于历史的兴趣空前绝后,家长可以收藏以下的书籍影音清单,如果孩子感兴趣,可以回家后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继续感受盛唐诗人的魅力。

对于影片里出场不多但闪耀的历史名人,例如哥舒翰、郭子仪,孩子们或许也会产生主动了解的念头。如果能因此对历史感兴趣,或爱上其中一位人物,都不失为一次收获。

推荐影音书单:

1.《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叶嘉莹著

2.《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著

3.《陪孩子读古诗词》

4.《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

5.《可以玩的古诗词》 绘时光著

6.《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7.纪录片《李白》

8.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

9.纪录片《诗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