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推论了最早的曲阜地名不在山东,而在蜀地,与蚕桑丝织有关。今天我们来颠覆另一个古老的地名商丘,最早的商丘地名不在河南,而在蜀地,也和桑蚕丝织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丘作为史前古老地名,与颛顼有关,《帝王世纪》:“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也与商部落始祖契和早期商部落商王相土有关,他们都“居商丘”。甚至,商丘还与夏早期夏后相以及夏后少康有关,他们也都有被记载“都于商丘”。

从以上夏商之主几乎同期交替居商丘的记载看,恐怕“商丘”与“曲阜”一样,并不是特指都一个城邑,而是泛指。上一期我推论了曲阜的意思就是“养蚕”的重地,而商丘,也是和曲阜一样性质,就是上古“载桑”重地。

商就是桑,这并不是什么低级的谐音梗。文献里就有很多地方将“商丘”写为“桑丘”。比如:《宝椟记》称颛顼“一曰穷桑氏,一曰金宝氏,一曰桑丘氏,是为白帝”。也有的直接称颛顼为“桑丘侯顼”。《拾遗记》记载“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明代王廷相的《放鸧赋》:“排苍梧为南巢兮,掠昆崙为西户。朝矫翰于桑丘兮,夕啄瑶英于元圃”。

桑蚕丝织文化在蜀地发源形成独特的文化系统并非无稽之谈,据一位师从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专业余茂德教授的朋友介绍,他96年大学毕业的论文主要是对学校采集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个野生桑树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数进行鉴定。其中有很多就是采集自荥经、汉源等地。该鉴定原本只是检测各地桑树的品质,但他却从检测的染色体倍数结果得到了一个课题研究之外的信息:雅安可能是野桑的起源发育地。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带最早兴起桑蚕丝治文化,而该活动又极其重要,所以很多地名就以“桑”为记。“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晋代江统·《酒诰》)”,剩饭倒在空桑里变成了酒,这是的酒起源的早期记录,可见“空桑”最开始也还并不是地名,而是一个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桑丘,在上古,种桑养蚕丝织是极其重要的事关祭祀用服的重大活动,只有政权核心地带才有这种生产生活形态而存在,所以曲阜与桑丘存在的地方,就是帝王都邑的地方,因此,也就用曲阜与桑丘来指代帝王的都邑。

久而久之,曲阜桑丘就被称为曲桑之地,慢慢也就转音成了后来的“瞿上”。在成都平原有牧马山、彭州海窝子和三星堆三个叫“瞿上”的古地名留存,顺着这条线索,也许才能找到上古华夏文明的答案。

我是翔子史前推理师,关注我,继续追寻史前华夏起源地真相。

原创文案,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