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下跌较多
(主要是积极组合拿的tmt下跌较多)
组合又进行了发车
市场前日因为会议大幅上涨
但好行情仅仅持续了一天
事实上,根据历史经验
这类会议往往出现在底部
但很可能二次探底
例如18年10月也是开会喊话
但真正迎来反转则是18年底19年初美联储转向
这一次很可能也是类似
在美联储转向或国内经济确认复苏前
可能并不一定会有单边上涨的行情
当然即使二次探底,我也不认为在这个位置还有多少下跌的空间
说这些并不是要去猜什么时候见底
美联储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会停止加息或开始降息
我想也没有人敢有把握说什么时候国内经济就会复苏
反倒是一些不知道是骗别人还是把自己也骗了的人
信誓旦旦说几月几号或者什么点位市场就到底了
的确在有的时候,譬如发生流动性危机的时候
从盘面上能看到情绪达到极致的状态
但大多数时候,底部是很难事前判断的
所以我们的一贯思路就是,利用我们资金的期限很长的优势
在底部加仓
至于能不能加到最底部,加的到最好,加不到,也没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日下跌幅度较大
发车加仓,就很好理解了
01
几点纠偏
之前发文写过《》
但这是21年的旧文了,时隔一年半,再次翻出来推荐反复阅读
看交流群中读者朋友的交流,停留在“就事论事”一层的,还很多
我看到有朋友问
“基金收益率到25%之后,利润全部提出,就留本钱,这样是不是比较稳”
这显然是在这两年震荡市中“拟合”出的道理
在21年春节前的核心资产行情中,如果这么做那么就会错过一轮大行情
又如何能保证下一次基金收益率到25%之后不会进一步创新高呢
这还不论本身以收益、价格来做投资决策就是不合适的
有人回答该问题说
“如果是一个月收益率25%,可能要考虑清仓;如果两年收益率25%也就无所谓。短期内加速大涨,一定要止盈一部分甚至全部”
这显然也是同样拿局部的、一时一地的规律,当做普遍规律
事实上,随意又能找出反例,譬如21年的新能源行情
当时积极组合配置的龙头基金“前海开源公用事业”
几乎没有回撤的实现了100%的收益,即使从40%时再买入
后面也还有超过40%的收益空间
如果张25%就一定要止盈,那就又错过一轮新能源大行情
短期内加速大涨,从交易上来说,的确有过度拥挤的嫌疑
但是否卖出,要和自身的投资体系框架结合看
如果长期空间依然很大,短期交易过热,你卖出后还会承担无法买回来的风险
那这个决策的风险收益比在你的投资框架内是否划算
可能并不一定卖出是个更优的选项
还有朋友问
“现在太多人盼着半导体涨会不会等不来啊,好像大多人人盼着涨的板块都等不来”
这其实也是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
我们要深入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人盼着涨的板块都等不来”的现象
我是这么回答这位朋友的
“大多人人盼着涨的板块等不来的原因,是往往大家都盼着一个已经涨过一轮的板块再涨回来,比如21年的核心资产、医药,这种板块往往之前关注度过高,估值出现了泡沫,跌起来是很漫长的。
半导体现在是周期底部、估值底部,还是不太一样,当然可能新一轮半导体涨的也不是过去那些票了,但这个板块我觉得目前没什么问题”
我认为,人人盼而盼不来
核心原因是“人人”,即散户,太过趋势,或者说追热点
作为整体后知后觉的一个群体
其盼的基本都是刚刚经历过一轮牛市的热门板块
而这轮牛市因为众多散户的参与
往往泡沫较大
因此去泡沫的时间也较长
另外现在“人人”都在盼半导体吗?
我觉得其实未必
这里又有“信息茧房”的问题
我看好电子板块,尤其是部分有创新的芯片
群里自然也都充斥着相关的信息
自己也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的信息
因此会觉得仿佛“人人”都在关注,都在盼
实际上要看全市场,电子的热度就未必有这么高了
02
金元顺安元启
首先我要承认,金元顺安元启是我错过的一只好基金
在它走出几乎没有回撤的净值曲线之前
我就关注到了这只基金
但当时并没参透它的本质策略
也就错过了
事实上,回头看,它的策略基本就是“微盘股策略”
注意,是微盘股,而不是小盘股
我看有些大V说它是小盘股策略,这其实大错特错
如果拉出小盘股和微盘股的走势,二者完全不同,驱动因素也不同
小盘股受什么驱动?
既受流动性,也受盈利驱动
而微盘股与盈利的相关性不高
基本只与流动性相关
最近有不少人咨询我这只基金以及与它类似的基金
我看有的大V也发文宣传它的替代基金金元顺安xxxx(不暴露名字了)
其实显然这些发文的大V是收了钱配合基金公司做宣传的
我想说的是,这类策略容量很小
当关注度这么高,类似的基金开始扎堆出现的时候
尤其基金公司开始大幅宣传的时候
拥挤风险就很高了
现在买未必立马会跌,但抱着过去几年走势的预期
那基本不可能符合你的预期
上面刚讲完为什么人人盼着的东西往往盼不来
此时追入这类微盘股策略
即使还能再涨涨
这和20年底买入核心资产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03
中外股价走势之谜
今年以来
海外的股市基本都录得可观的涨幅
似乎唯独我大A,当然还有大H
几乎没有涨幅
如果看公募基金整体,甚至还略有亏损
表面看,是资金流导致的
外资在撤出,这一点做一级投资,尤其是美元基金的朋友
感触可能更为直接
(毕竟工作都要没了)
背后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驱动
一是经济本身就处在不同的周期
美国经济持续比预想的强劲
中国经济也迟迟不见复苏
二是地缘政治的关系
中美博弈导致资金的避险需求较高
有的外资甚至系统上排除了中国作为投资标的的可能性
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今年的割裂,过去绝非常态
那么,往后呢?
从常识来说,美国潜在经济增速是低于我国的
因此美国在5%以上的利率上维持繁荣
而中国在2%的利率上维持衰退
我认为这二者都是不可持续的
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这种割裂反而提供了较好的战略布局的机会
尤其以港股为例
有相当一批质地不错的股票拥有极低的估值
如果按照真正的价值投资的思路
(关于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参考
《 》及
其实是提供了非常好的买点
即使不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而从投机的角度
为1-2年维度也是非常好的介入时点
但是
机构也好,大部分散户也罢
都太过关注短期
短期能不能涨?
不排除美股还能涨(没有衰退),不排除A股不能涨(继续磨底)
短期拐点的判断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但你回头想想18年
你买在9月,10月,11月,还是12月,区别很大吗?
并不大
机构的人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
关注短期无可厚非(但我也认为这反而无益于职业发展)
散户也跟着关注这些在几个月后可能就没有人在乎的问题
我并不是很理解
04
后续观点
市场的观点基本已经在上面表达过了
这里说一下更深层的
我坚定把几乎所有的资产配置在权益上
本质上是看好该国的经济发展
而看好一国的经济发展
背后是看好该国的制度、治理等一系列基本面
到这个程度,就不是能用数据论证的了
可以说是信仰
但信仰也不是凭空而来
就像研究一家公司的管理层
纵向看公司创业至今的历史,横向对比同行业公司的管理
就能大概有一个定位
该公司管理层到底行,还是不行
每个公司的管理层都不可能完美无瑕
很多人抓着一些不够好的点猛烈抨击觉得公司就要完蛋了
我认为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每家公司的管理都存在问题
有问题不代表就不优秀
不代表就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只有放在纵向、横向的对比中
才能知道这些问题是不是核心矛盾
才可能得出结论,到底行,还是不行
这个话题不方便太具体展开
但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抱着证伪的态度去看
我看不到不行的显著证据
那我就认为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