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护文化根脉,培养戏曲新人,系列报道【燕赵腔调"北方戏窝子"】,今天来看:燕赵梨园青春闪亮,生生不息。

"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于方丈之地演绎千军万马,一招一式武出百味人生。这,就是中华戏曲独特的美学价值,也正是这样传神的艺术表现力,唤起了很多孩子心中的"戏曲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 国家二级演员 魏欢欢:

我从小就是看到舞台上那些梁红玉、扈三娘,这些英雄的角色打斗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我。

戏曲武戏之美扣人心弦,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人才培养周期长,传承面临着极大挑战。正在排演的35名学员,来自河北、河南、新疆、山西、辽宁等地,他们参加的是国家艺术基金《河北梆子武戏人才培养》项目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党总支书记 院长 赵涛: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特点是文武并重,以武戏见长,让所有的武戏演员得到一个很好的培训,同时为整个戏曲的振兴,作出我们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优秀青年演员 李厦:

比如说咱们在演出的时候,三娥我在房中,把母亲劝……

石家庄市评剧一团,队伍很年轻,100余名在职人员,20岁以下的有70多人,别看年纪不大,戏龄不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优秀青年演员 夏凡哲:

我是从2012年开始学习评剧,因为我从小就热爱戏曲,所以我觉得是一件令我享受的事情。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基地,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以团带校、学演结合",创排了《淀上人家》、《西柏坡》、青春版评剧《宝莲灯》等优秀剧目,用朴实无华的"初心",让文脉传承、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党支部书记 团长 张志辉: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把河北评剧艺术发扬好。

在河北,每年戏曲演出3万多场次,惠及观众8千万人次以上,舞台上的青春洋溢,吸引更多年轻目光,也点亮一批戏曲"小星星",年仅6岁的刘梓汐就是其中之一。她以《凤还巢》中的程雪娥一角斩获"小梅花",成为河北省十四朵小梅花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梅花"奖获得者 刘梓汐:

我学戏曲六年了,(记者:你最喜欢的唱段是啥)《凤还巢》。

高山流水觅"知音"。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培养"小知音"听戏、唱戏、懂戏、爱戏,河北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文化大讲堂"、"青少年戏曲研学"等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感受戏曲艺术魅力,成为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 院长 李平芳:

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剧目需要演员,更需要观众。拿什么吸引他们,我们一定拿那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和教育人,共同来弘扬和继承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