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伊朗巴列维王朝,很多人总是夸大其“世俗”、“开明”、“保障女权”的一面。也有人说:“伊朗女性曾经有穿迷你裙的自由。”客观地说,巴列维王朝虽然进行了包括“白色革命”在内的改革,对伊朗的现代化也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软弱腐败的本质,很难完成带领伊朗走向繁荣的历史使命。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妇女的识字率相当低。这种情况直到1979年革命后才得到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妇女问题上,巴列维王朝的很多举措也具有积极意义。1963年,巴列维赋予伊朗妇女投票权。同年,宣布成立“扫盲大军”,教农村妇女读书写字。但即便如此,直到巴列维王朝垮台之前,伊朗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然很低。据估计,从1979年到1980年,伊朗成年人的识字率仅为36.5%,而伊朗妇女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3年,80%的成年妇女是文盲。从这一点来看,巴列维的很多举措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巴列维政权的性质有关。众所周知,巴列维根本代表的是买办阶级的利益,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管理松懈。很多时候,巴列维的暴发户地主及其代理人盲目地兼并土地,却不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导致大量破产农民流入城市,加剧了城市治理的难度。巴列维政府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文盲军队”的数量急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的文盲问题直到1979年革命之后才得到更好的解决。霍梅尼上台后,伊朗新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的控制,创建了包括巴斯基民兵在内的多个组织。与此同时,伊朗新政权也注重教育投入。当时的伊朗废除了巴列维时代的门槛,将教育制度从“贵族”改为“平民”,提供小学和初中免费义务教育(但高等教育仍要按其标准付费)。自费)。结果,一大批上不起学的女孩得以进入学校读书写字。

革命后,伊朗年轻女性识字率迅速提高,不少人获得了高学历。1980年至2017年,伊朗妇女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3年提高到9.7年,成年女性识字率从20%提高到97%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伊朗甚至出现“女大学生数量多于男大学生”的情况。2005年的数据显示,伊朗约有60%的女性拥有高中以上学历,这一比例高于男性。对于一个有着男尊女卑印象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数据尤其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近代面临工业化强国的冲击后才走向衰落。虽然伊朗女性的地位不高,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杰出的女性。例如《列王纪》中的古尔达·法里德;萨珊王朝晚期的阿法拉尼克;萨法维中期的海尔·妮莎·贝尔加姆。萨曼、萨法维和阿夫沙尔等政权也经常征召女性入伍。总之,伊朗妇女一直是伊朗历史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参与者,今天也不例外。

其次,如上所述,革命后,伊朗修建了更多学校,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使得女性文盲数量大大减少。客观地说,革命后的伊朗,虽然对女性施加了很多限制,颁布了很多负面规定,但仍然可以说在保障女性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最后,随着革命后伊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伊朗妇女参与社会生产是必然趋势,她们只有进入学校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现阶段伊朗社会还存在许多长期存在的弊端。例如,伊朗女性在选择专业时会遇到社会和家庭的干扰。许多理工科院校和专业并不鼓励女性报考。但随着伊朗国家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得到妥善解决。有人说,很多伊朗女性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亲手毁掉了女儿穿超短裙的权利。但这句话应该补充一下:对于很多伊朗女性来说,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就是亲自为女儿争取上学的权利。

参考资料:《伊朗史》、《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