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三伏天的时节,酷暑让人们每天根本都不想出门。但是,你们知道吗?三伏天其实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养生礼物!

今天,我就分享给大家几种最有效的冬病夏治的方法,帮助你消除寒邪,补充阳气,治疗一些在秋冬季易发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中医的理论里,一直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念。春季和夏季是我们人体补充阳气的最佳时期。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每当夏季到来,我们一踏进家门就开空调、吃冷饮。你会发现,在整个夏季,你几乎没有任何阳气的接触。我甚至见过一些人,由于夏季怕热,他们只愿待在开着空调的房间,出门、吃饭、购物全都依赖外卖。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开始出现手脚冰冷、畏寒的症状,身体内的寒气和湿气逐渐累积。

你的阳气就会因此逐渐减弱,你的气血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差,免疫力也会因此越来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如果你有阳气不足、体寒、体湿等问题,或者是一到秋冬季节就容易感冒,咳嗽,患哮喘,或是关节疼痛,那么我推荐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阳气最充盛的三伏天,来调整和驱散身体的寒邪,补充身体的阳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补充呢?

我首先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什么都不用做,只需向大自然借取阳气。如何借呢?切记不可在中午出门,因为虽然此时阳气充足,但若此时出门,中暑的风险大于借取阳气的效益。

我建议大家在下午4点到5点间,当阳光不再那么炙热时,出门散散步。

朝哪个方向也很有讲究。中医认为人体腹部属阴,而背部属阳。下午四点钟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下午我们应该面向东方行走,让阳光照射你的背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背部有督脉、有膀胱经,让督脉和膀胱经能吸收足够的阳气,才能使阳气渗透进身体。时间大约半小时到一小时,当你感觉身体发热,全身暖洋洋的时候,就已经够了。

回家后,我们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因为热就立刻洗冷水澡,或者立刻打开空调、吃冷饮。因为你在晒了太阳后,身上的毛孔全都处于张开状态。这个时候你如果接触到这些寒凉的东西,寒气会直接冲击你的脏腑,使你体内的寒气更加严重。

有人会问:“我感觉自己体内寒气太多了,仅仅靠晒太阳,还是无法消除,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推荐大家可以使用一些引经的药物。如果你平日手足总是冷冰冰的,对冷意特别敏感,一丝的寒冷都觉得无法承受,你可以尝试服用一些桂附地黄丸。

那如何服用呢?你可以在出门前的半小时服用。服用药物之后半个小时,药物就会进入你的经络,这个时候,你再出门活动,那么阳气就更容易通过我们的经络,进入并滋养我们的身体。

这其实就是利用药物作为药引子,帮助吸引自然界的阳气来更好地滋养我们身体中的阳气,

并驱散身体中的寒气。

如果你每次吃了冷的食物都会肚子痛,甚至会拉肚子,那么你可以尝试用一种叫做附子理中丸的药,服用完这个药之后,你可以出去走大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如果你总是感觉全身沉沉的,很疲倦。伸出舌头,舌头上满是牙印,大便也不成形,那这是痰湿特别严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如何去湿呢?你可以使用两种药物,一种叫做参苓白术丸,另一种叫做藿香正气胶囊。

参苓白术丸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健脾祛湿药物,主要负责清理我们内生的湿气。而藿香正气胶囊是一种能解表化湿的药物,它可以消除我们从外部环境中吸收的湿气。

但是,有时候单独服用这两种药物的效果并不特别显著。为什么?因为湿气还需要通过我们身体的排泄途径来排出体外。怎么排出呢?可以通过出汗、通过小便排出。所以我们说去湿气就是要发汗和利尿。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在你吞下这两种药物后,建议你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轻度的锻炼一下。锻炼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你的皮肤开始微微出汗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排出的这些汗液,就是药物激活身体内湿气后,被驱赶出身体的证据。这个方法配合起来的效果是最好的。

除了上面这几种方法,如果你真的不想在夏天出门晒太阳。那我再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叫做三伏灸。就是在三伏天用艾灸条对自己的身体穴位进行艾灸,也能达到驱散寒湿,补充阳气的效果。

那么应该灸哪些穴位呢?今天教给大家两个简单有效的穴位,任何人都能学会。

一个穴位名为关元穴,另一个穴位名为足三里穴。

关元穴能有助于补肾阳,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足三里则能够健脾,脾为后天之本。这两个穴位分别调节先天和后天,对于补益我们的肾阳和脾阳帮助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元穴在哪里呢?它就位于脐下三寸处,也就是向下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三伏天的30天里,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艾灸,每次灸15-20分钟,这样便能非常好的补充元气。对于腹部感觉寒冷,易于腹泻,宫寒以及男性问题,都有非常良好的调理效果。

而足三里穴在哪里呢?在膝盖以下两个眼靠外侧的地方叫做外膝眼,从外膝眼下方3寸处,也就是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沿着小腿前侧的骨头边缘向外开一个拇指的距离,那个位置就是足三里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三伏天的时候每隔一天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每次灸15到20分钟,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健脾除湿、补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