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过客财经
作者:DBS路人甲
一纸增资公告,颇为让人唏嘘。近期九泰基金获股东增资5000万,其中3000万作为注册资本金,2000万计入资本公积。
九泰基金实控人吴刚曾是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看他给公司取名就略知其气魄:九鼎、九州、九泰。取名之霸气,甚至超过了当年那家以“润之+玄烨”冠名的私募公司。
熟悉公募行业的朋友都知道,公募基金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多数基金公司的成长路径是开业前三年,要靠股东的投入。有某些开局逆天的基金公司,甚至开业第二年就盈利了。但如果成立多年还要靠股东来奶,十有八九是长残了。
九泰基金成立于2014年7月。一家成立9年的公司,仍在指望股东的救济度日,究竟是烂泥扶不上墙?还是遭遇了风险事件?
翻开九鼎投资的年报,可以知道九泰基金在2022年营收利润双双断崖式下跌。营收从2021年的1.97亿元,降至0.52亿元;净利润从2021年的盈利777万元,变为亏损6420万元。
作为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盈亏之间反复横跳,并不稀奇。九泰基金的诡异之处在于,营收一年之内掉了7成,幅度之大,即便在基金行业的整个历史上也堪称罕见。
讲真,基金公司赚不赚钱,路人甲并不太在意。之所以关注九泰基金,还是因为它身上的一系列槽点,如果非要做个《基金公司避雷指南》系列,九泰基金大概会位居前列。
/成也定增/
九泰基金的不被待见,与它独特的公司治理问题有关。纵观基金公司历史,有过基金经理老鼠仓,有过基金踩雷、也有过ETF算错净值,有高管内斗,也有过各式各样的利益输送。但论及吃相难看,却无出九泰基金右者。
作为基金公司的实控人,无视道德和法制的约束,跳过各种防火墙,把旗下的公募基金产品当作自身获利的工具,几乎称得上骇人听闻。不过,九泰久利那摊子破事,之前已经在《九泰久利是杀猪盘,还是内幕交易?》一文中做过探讨,现不作赘述,本文将聚焦九泰基金所选择的发展模式。
回到2014年,这一年是新基金法实施的前一年。虽然自然人持股的基金公司还没有出现,这一年成立的6家基金公司,不再是一水的券商或信托公司。2014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中,中金基金、创金合信是券商系,嘉合基金、北信瑞丰是信托系,而九泰基金和红土创新是创投系。
2014年成立的基金公司都颇为坎坷。从上帝视野来看,2014年是一波大牛市的起点,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但如果回到那个时间段,则会发现行业被熊市思维所主导,毕竟2009年以后,A股一直没有赚钱效应,新基金发行极为困难。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同样是在大牛市前夕成立的基金公司,2006年5月成立的中邮基金,2007年管理规模就进入行业前15,规模突破769亿。与之相比,2014年成立的几家基金公司,大都指望着靠专户过日子,对于迎头赶上的大牛市,显然有点猝不及防。
九泰基金算是同期生中最有锐气的公司。成立之初,大股东九鼎和实控人吴刚都如日中天。从产品布局来看,九泰基金也颇为进取。2015年发行的几只产品中,托管行不仅有工农中建,还有银河这家券商。
九泰基金从来就不想成为一家普通的基金公司。一二级市场联动,是九泰基金成立初期的鲜明标签,而定增基金显然成了极佳的抓手。2016年8月11日,九泰锐益成立;2016年11月7日,九泰久利成立。这两只基金首募合计57亿元。让九泰基金跻身百亿规模的行列。
定增基金的走红,跟九泰基金密切相关。事实上,九泰锐智作为九泰基金旗下的首只定增基金,首募仅3.6亿元。而这一首募成绩的获得,还经历了两次募集延期。之所以难产,主要是因为股灾之后,市场极为低迷,而九泰基金作为一家新基金公司,发的还是封闭期长达5年的产品,募集的难度可想而知。
意外的是,九泰锐智成为了2016年的网红产品。九泰锐智参与了赣锋锂业、天赐材料的定增,在2016年上半年净值暴涨,拿下了半程冠军。在熔断行情下,九泰锐智不仅净值上涨29%,场内溢价更是一度高达14%。
彼时有机构投资者透露,因为定增基金的特殊的估值方式,净值并不能完全反映基金持仓的浮盈。换言之,“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让九泰锐智有极大可能藏了利润,从而引发了场内爆炒。
九泰锐智的出圈,奠定了定增基金募集火爆的基础,也让九泰基金在同期生中最早走向盈利。
/败也定增/
九泰基金一直很缺二级市场团队。从公司成立到发首只产品,短暂的牛市已经到了尾巴。
根据一般的经验,牛市的尾巴发产品最为容易,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挖的坑也最狠。九泰基金首只基金九泰天富发了26.11亿元,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但要记住,这只产品成立的时点是2015年6月10日,已经接近那波行情的顶点。
很多大佬喜欢提气运,国有国运,基金公司自然也有司运。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首只产品的运作,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而影响。有些公司首只产品募不到规模,赚不到多少管理费,在很长周期内的焦点都是如何解决生存问题;有些公司开局即巅峰,发出了百亿基金,很快不愁饱暖。不过,投资者的亏损,多少会影响渠道关系,也会损害口碑和品牌。其中因果纠缠,颇为复杂。
九泰天富的运作,几乎也隐喻了九泰基金的命运。九泰天富成立8年多,至今仍亏损4.1%。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投资成了一剂毒药。
但九泰基金从来就不是一家普通的基金公司。普通基金公司是沉默的大多数,大都盯着规模排名,期待做大公募基金规模,多赚点管理费;文艺基金公司则是把公募业务做做样子,在专户圈一大笔钱,等着赚业绩提成;九泰基金是第三种基金公司:拿着基金的钱去帮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赚勾兑的钱。
九泰基金的当家基金经理并不是来自二级市场,而是来自于PE和产业投资。
定增基金一度很火热。定增常被视为一级半市场,投资逻辑也极为简单:用时间换空间。用较长的锁定周期,来换取一定的折扣。当然,在定增基金出现之前,定增的参与门槛很高,基本是机构投资者的天下。而定增基金只需百元即可投资“高大上”的定增,让不少投资者还拥有了享受VIP服务的尊贵感。
路人甲有一个疑惑,那些收益诱人但流动性差的投资品类,一旦降低门槛变成“普惠”,往往就变得很坑人。除了定增基金以外,还有XXX基金、XX板基金和XX板基金,参与的投资者很少赚到预期中的高收益。
在2017年8月3日,九泰锐益给了渠道致命一击。九泰锐益公告称,原定8月4日起开放的定期申赎业务取消。因为背景带有部分不可抗力,九泰锐益被认为被动违约。但九泰基金的“先斩后奏”让渠道们愤怒不已。
渠道并不是任由揉捏的软柿子。此后,九泰基金迎来了一系列暴击。8月15日,九泰锐兴募集失败,成为首只募集失败的定增基金;8月25日,九泰锐信再次募集失败。
如果说定增基金的起落,有部分是时代的眼泪。那么吴刚在九泰久利上的一系列骚操作,则撕开了九泰基金最后的遮羞布。
/创新陷阱?还是道德的沦丧?/
有基金行业的朋友说:梳理整个行业,让人尊敬的基金公司不多。某些基金公司,自身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做它的持有人却很痛苦。
路人甲默了一下。基金行业信批比较透明,合规要求也高,在传统金融机构中也算乖乖仔了。
当然,按照罗翔老师的说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天天标榜自己守法的人,也可能是人渣。总而言之,基金公司要做到让人尊敬,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既要有能力,又要守得住初心。
九鼎的实控人聪明而有野心,催生了千亿九鼎,也带来了借贷宝的满地鸡毛。能力大概是有的,节操就不那么好说了。
九泰基金现状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基金行业清盘了200+基金,其中九泰基金以8只清盘基金位居榜首。
从规模存量来看,九泰基金虽未垫底,在行业排名却在持续跌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九泰基金成立以来,有几个年度一基未发,分别是2018、2019、2022、2023。以九泰基金逮住一只羊往死里薅的尿性来说,这几年不发产品大概不是因为不想发。
九泰基金的股东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九鼎投资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两个行业,在私募股权领域的新增投融资规模下降明显,目前的经营业绩主要依赖存量规模的退出:至于房地产业务,2022年仅仅拍到一块土地,您细品。
九泰基金成立之初,根据自身禀赋梳理了一个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即实现在一、二级市场、公募和私募之间的“跨界”。
金融的分业和混业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九泰久利的内幕交易事件,无疑激发了基民内心最原始的恐惧。九泰基金的“跨界”,却成为了实控人吴刚兄弟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工具,难免让人一声长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