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海的风险,大多在起航前就有迹可循。当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卷成台风开始翻江倒海时,一艘巨轮和一只小舟,没有任何区别。

有时商业经营亦是如此。风险早早躲在隐秘的角落,如同一抹不起眼的微风,只待时机成熟,清风聚成暴风,给予一个团队或一家企业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企业抵抗风险的意识,有时远不如船只抵抗风浪的准备来得更仔细,根据《中国企业法务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全国拥有自己法务部门的企业占比仅为41.2%,尚不到一半。

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或因为存在侥幸心理,或因为费用昂贵,选择免去法务部。

可捂上眼睛,风浪就会消失吗?

中小微企业,挣扎在合同里

“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主,其实不太注重合同。可一遇到法律纠纷,又常常是因为合同。”提起中小微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王丽丽律师如此感叹道。

执业以来,她一直负责企业商事领域,这十几年间,她观察到许多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问题来自债权债务和应收账款,而这两类又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签署合同时的疏漏。

“很多企业在谈生意时,经常就一个制式合同签完了事。合作的细节、标准、注意事项等等往往是双方面谈,或者通过聊天软件商讨,不会体现在合同上,也就没有补充条款和书面约定,这就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曾在某知名景区公司担任法务的夏滢婕对此也有同感,当时她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来自为景区开店的店主拟合同,与许多店主打过交道后,她无不感慨:“我递过去的合同他们很少会看,基本就直接签字。”

人来人往的景区商店街,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掘金地,然而掘金者一波接一波,掘金地的范围却是固定的。当双方的供需失衡,退让就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中小微企业为了获得合作机会,只能关注眼前,不断地做让步,先做项目再签合同,甚至不签合同。

“小企业想要得到合作,姿态往往会放得很低。”王丽丽律师叹息道。

这点黎刚深有感触,2017年演出市场正迈入五百亿元大关,处于扩张阶段,他所在的演出公司也顺应趋势,组建了新的项目团队专门负责演唱会。

新项目组很快就寻来了行业头部的合作,由于急于拿到演唱会分包,加上缺少合同审查意识,项目组直接将两百万预付款打给了对方。

可钱打过去了,合作却迟迟没有下文。

意识到不对的公司派遣黎刚做代表,先后多次前去追款,对方每次都各种推诿,终于某日,当他再次登门时,对方已人去楼空。

那笔款项最终成为了一笔糊涂账,项目组也在次年匆匆解散。

而这并非孤例。《中国诚信建设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商事案件呈上升趋势,每年因合同欺诈等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合同是问题最多的盲区,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死角。

谁在企业中,兼职做法务?

在叶诚豪律师看来,中小微企业合同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出自起草合同的人。

他曾为某家企业做合同梳理,这家企业除了在新三板挂牌时外聘过律师,其余时间均由公司董秘负责起草合同。经验不足的董秘因为劳动用工合同未载明应签未签工资二倍差额,栽了一个跟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不仅没有法务部,兼职法务工作的员工,有可能都没有学过法律知识

据政府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执业律师为57.48万人,而截止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所有的律师都进入中小企业任职,也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被覆盖。

法务虽然不在,法务的工作却依然存在,那么谁在这些中小企业中负责法律事务?答案不言自明。

曾在某建材企业任售后客服经理安然,便经历过这样的故事。在公司快速扩张阶段,她一个月处理了几十起法律纠纷,投诉率一度高达30%。

如此高的投诉率让她心生疑虑,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他们公司对外使用的一切合同,都由财务和行政全权负责。他们从网上下载模板,按照自己的想法拟定条款,这才导致安然每月处理来自合同的索赔居高不下。

尽管国内商业领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中小微企业主的思想,可能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商思维上。他们守信义,讲人情,却常常不重视合同。

合同由谁来拟?是否量身定制了条款?是否围绕争议条款进行了讨论?这些本该在第一阶段就被解决的事情,却常常在最后才拿出来商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不同的行业生态各有差别,每家企业面临的情况又千变万化。商务谈判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都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如果企业拿一套行业经验去应对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如同穿一双不合脚的跑鞋参加马拉松,上路也可以,但能跑多久可想而知。

对此,王丽丽律师建议:“企业需要重视合同审查,只有前期准备足够仔细,才能在未来减少此类的纠纷。”

企业法务部,走到台前来

中小微企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除了法律意识的不足外,还有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如何在符合预算的情况下,寻找到合适的法务团队?

说起法务部,大众印象更深刻的还是以迪士尼、任天堂和腾讯等为主的内容公司。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实体企业的法务部,逐渐在台前活跃。

比如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在它之后,蔚来、比亚迪、理想等车企也纷纷跟上,开通法务部新媒体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营商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法务部对于企业所起的作用,已经远不止合规指导,甚至成为了企业信誉的一面旗帜。法务走到台前变成企业向潜在消费群体证明自己的重要一环。

这些企业的法务团队多达上百人,每人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下,基本可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和定制化合同。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和形象可以不计成本,可中小微企业本身生存尚且艰难,其所处的商业环境却并不比大企业更简单,请一两位律师,并不能覆盖全部领域,组建法务团队的成本又过于高昂,难以承担。

“其实许多中小微企业不是因为没有法律意识,”叶诚豪律师表示:“只是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不清楚怎么找到合适的法务团队,更不明白该怎么轻量化地组建法务团队维护利益。”

这一无奈的事实让许多中小微企业不得不吞下苦果,最终造成了他们进退两难的法律困境

结语

商业市场发展到如今,仅靠传统商业经验闯天下的模式早已不能适配所有。在存量市场的商业竞争下,法治意识以及法务部在企业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但在现实情况中,隶属关系不清、人员成本过高、工作饱和度不足、以及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都在制约着企业法务部的作用和发展。

即使困难再多,企业规模再小,也要有自己的法务部,法务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维护当下,更是为了着眼未来。

随着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大量民营企业将迎来更为规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法务将成为大船的风帆与船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风时,助力企业飞速发展,风波中,帮助企业稳定船身,长风破浪,云帆沧海。适合企业发展的法务团队,是企业应对挑战的底气,也是赢得未来的根基所在。

(文中黎刚、安然为化名,采访内容均已取得当事人授权)

撰文:李文凤

审核:樊敏 于泽 李雅蕾 杨丽姣

摄影: 赵天逸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非经律犀书面同意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无法联系到版权所有者。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做删除处理

法律风险管理咨询

4000-118-215

做客律犀

上海市闵虹路166弄中庚环球创意中心T1 6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