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指导下的品牌都需要花很多钱做广告,只适合大企业?中小企业做不起“定位”?甚至有人说,没有1亿广告预算的企业没必要做“定位”。

这当然是一个误解,也是一个合乎认知的误解。

因为只有大传播的品牌,才能知道它的存在,也顺带知道“定位”的存在。所以就产生了“没有大传播就做不了定位”的认知。

这是一个认知上的事实,我们当然也要承认。

但是不用大传播,也可以做好“定位”,其中关键是:准确定位和寻找空位机会。事实上,越是预算少的中小企业,越需要做定位。因为只有做好定位,才能从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当年王老吉也是从餐饮渠道逐渐突破成为挑战可乐终端的大品牌。

并不是大公司才能做品牌,也并不是只有大量广告费才能打造品牌。中小型企业也能创建品牌,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战胜大品牌。

看起来有点夸张是不是?一个年营业额百万的小企业也能战胜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企业。这就是正确定位的力量。

最关键的核心法则是聚焦,聚焦原点人群、原点区域、原点渠道、原点市场和核心大单品(也就是爆款),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们为澳士兰乳业策划的“牛在濠江,鲜在当天”。

澳士兰乳业不算是大企业,但是在当地也算是有名气的企业,因为他是当地第一家引入牧场,生产巴氏鲜牛奶的企业。所以他的核心的在于巴氏牛牛及关联产品。为了能够帮助其突出重围,北斗设计通过对于市场的洞察,发现澳士兰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其牧场与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厂距离比较近,而鲜奶的营养价值与口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时间”。

为此我们问杨总,我们的牛奶从牧场到加工厂到门店是否能做到24之内上架。杨总说早上5点完成采奶,到加工厂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加工2.5小时就可以出品,全称自动化,然后配送到门店,完全可以在24小时之类完成所有终端的铺货。

在得到真实的数据作为依据下,我们边提出了“鲜于时间,当天上市的概念”。解决用户对于巴氏牛奶的标准认知。为我们的优势做好铺垫。

而牛在濠江的洞察是在杨总与市委政府开会的时候,人家提到:澳士兰到底有没有牧场的?这样的问题不是问的人不明察,而是我们企业的宣传没有做到位。

既然大家模糊,那我们就要举起事实的广告牌:直接喊出“牛在濠江,鲜在当天的广告语。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即使后面可以复制也是需要时间,因为必须在当地建有牧场,所以段时间内可以为澳士兰赢得市场优势。

所以定位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好区隔竞争对手,聚焦自己的资源优势去发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聚焦巴氏牛奶品类,唤醒用户对于巴氏牛奶的热爱。

定位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居于企业现在几未来之间能够居于能力实现下去制定出来的。如果我们的目标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完成范围之外,这就不是战略定位了,而是凭空幻想了。

所以战略归根结底就是“实事求是去聚焦优势资源,抢占优势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笃定战略定位,然后全面提升品牌形象,用创意引爆战略定位,为战略赋能落地,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北斗设计第二步:用创意引爆战略

完成品牌形象店的升级,接着就是所有产品线的规划与创意升级,再到产品宣传,活动营销得多维度去解决澳士兰的品牌资产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需要与伊利蒙牛燕塘的强势品牌去做直面竞争,我们聚焦自己的优势资源,做别人不做或者没办法做到的板块,你去扎根做好,做实也能成为地方性的龙头企业。

总之,认知优势比顾客场景更重要。是占据了认知优势的品牌进入了某个场景,而不是因为品牌选择了某个场景而成就了自己。

“认知优势” 是炸药,“用户场景” 是引线。只是点燃引线无法引爆流行,只有炸药找不对场景也不行。总之,预算越少,越要做准“定位”。只要正确定位,才能少走弯路,高效率地创建品牌。正确定位的第一步,是在外部顾客认知中占据一个词,然后再去打造产品、选择渠道、拓宽场景,先后顺序不能乱。

认为要有大传播才能做“定位”,是一个合乎认知规律的偏见。因为我们只能讨论现象级的品牌,这些品牌通常都花了很多钱做营销。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只有大传播才能做“定位”。反而是预算越少的品牌越需要正确定位,这样才能成长为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