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不怕。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我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是我就是要拼下去。”

作者|ShinyAMin

编辑|一帆

如果说起80后那一代最熟悉的调味酱,那恐怕非老干妈莫属。

在那个缺少辣酱品牌的年代,炒菜要加老干妈,吃泡面、麻辣烫要拌老干妈,在食堂吃不好吃的饭菜还要配上点老干妈......几十年来,在大家离不开老干妈的同时,老干妈也成为了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

但现如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陶华碧的“老干妈”却被指“退网”,口碑与营收双双受损,不如当年。

那个曾经受众人喜爱的大众品牌“老干妈”如何落得如此地步?这一切还要从它的创始人陶华碧开始说起。

1、 创立之初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一个贵州省偏远贫穷的小山村,由于那时村里的女孩几乎没有办法去读书,于是陶华碧就和其他人一样早早当家,从小就操持起了家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20岁时,陶华碧与地质队的一名队员结婚。但不幸的是,没过几年丈夫重病去世,只留下两个孩子和一屁股债。

为了生存,20多岁的陶华碧开始了打工还债的生涯。扛水泥、抡铁锤,摆地摊......这一干就是十余年。

1989年,已经43岁的陶华碧用自己微薄的积蓄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开了一家“实惠饭店”,主卖凉粉和凉面。

为了给凉粉和冷面佐餐,陶华碧拿出了曾经自己钻研过的辣椒酱“秘方”,专门用来拌凉粉。

结果没想到,这家小店因辣椒酱吸引了附近的一大批学生,而一向实在的陶华碧也总会给家里十分贫困的穷学生赊账。长年累月,附近的店主和学生们都称呼陶华碧为“老干妈”。

日复一日,陶华碧的辣椒酱在贵阳渐渐做出了名头,甚至有很多顾客专程从市区开车慕名而来龙洞堡品尝。

后来,陶氏辣椒酱的名声越来越响,店里的凉粉反倒并不好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

于是,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众人的劝说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于1996年8月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正式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品牌也正式命名为“老干妈”。

2、 登上神坛

加工厂的开办不比经营一家小小的食品店容易。

办厂之初,辣椒酱需要更换包装,以前都是用塑料袋,现在得用玻璃瓶。于是,陶华碧找到了贵阳市第二玻璃厂,请求厂家能帮忙制作器皿。

当时的贵阳市第二玻璃厂是国企,对于陶华碧几十个几百个的订货量根本就不屑一顾。后来在陶华碧的软磨硬泡之下,玻璃厂决定允许她每次用提篮从厂里带走几十个瓶子。

有了瓶子,陶华碧还请人拍了张照片,在围裙处写上“陶华碧”三个大字,直接印在瓶身。

(图片来源: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

就这样,经典的“老干妈”形象就此诞生。

刚开始销售,老干妈的名气并不算大,很多商店不愿意消化,觉得是小牌子,亏钱。于是,陶华碧就亲自背着装满老干妈的篮子到商店和食堂试销,实在没有办法时,她主动提出“卖不出去不收钱”,这才让老干妈顺利登上了货架。

让各位老板没想到的是,这小小的辣椒酱居然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无奈只能主动联系陶华碧送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易)

1997年,“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考验,在贵阳市打出了一片天。同时,陶华碧也成立了“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全国。

“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但是我不怕。别人眼里,可能认为我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是我就是要拼下去。”陶华碧感慨道。

就这样,老干妈的业绩越做越好,牌子越来越响。从一开始仅有40余人的小加工厂,发展到有千名员工的公司,从供货给贵阳的食堂商店,发展到摆上全国各大超市的货架,曾一度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96%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成为真正的“全民食品”

3、 江河日下

但在近几年,“老干妈”似乎不那么香了。

2022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的榜单出炉,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42.01亿元的2021年营收排到了11位,与其2020年第54.03亿元的营收相比,大幅下降了22.25%,少了足足12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映象网)

一时间,“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十”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而在直播带货方面,老干妈的数据也是惨不忍睹,平时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仅有两至三千,甚至一度还出现了“老干妈直播3个月只卖了80万元”的负面报道。而直播时所谓的“陶老太现身直播间”也只是拿一个采访视频循环播放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

而究其原因,我们也不难发现,近些年,线上的超市和社区团购发展迅速,这让专攻于线下渠道的老干妈倍受影响。

其次,这几年辣酱这条赛道越来越卷,行业竞争加剧,品牌、花样也越来越多,很多相似产品的用途开始从调味逐渐转向佐餐,香菇、鸡肉、竹笋、腊肠,虽然老干妈也推出了数款新品,但声量很弱,难以激起水花,它的份额也在不断地被蚕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

而最重要的是,在2014年,陶华碧退居二线,她的儿子接班之后不仅把香味独特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便宜的原料,甚至连制造工艺都开始进行替换削减。

这些问题,再叠加上原材料涨价、消费群体改变等原因,让整体偏传统的老干妈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优势,跌落神坛。

虽然近年来老干妈也有尝试逐渐向其他赛道进军,推出更多产品品类,甚至也学着玩起了跨界营销,但最终能否能够再立潮头,重回巅峰,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