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粮于地”——上大学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在2023年6月8日至10日、6月25日至30日赴上海市崇明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各村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用青春感受农田脉搏,切身切实调研粮食安全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本次调研团队赴上海市崇明区、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展开初步调研,走访二十余个村庄,共计获得村级问卷、农户问卷66份,形成访谈记录四万余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前往上海、浙江各村镇调研)

团队就当地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情况、水稻种植情况、农田建设现状、农业发展现状等要点与当地政府、农技中心和承包公司相关负责人展开访谈,充分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成效、预期目标与现实困境,为进一步政策制定与改进措施提供事实依据。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的镇政府提到,当前本地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与此同时,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仍面临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潜在问题。并强调要从根本上了解农田、改进农田,谋求产量高、质量好的高标准农田以保障粮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与崇明区新河镇镇政府访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与浦东新区宣桥镇政府访谈)

同时,团队成员更是走进田野,赴当地村庄接触身处耕种一线的农户,开展问卷调研,记录他们的真实体验,听取他们的建议,对高标准农田实际建设工程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后期管护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从农户的视角充分感受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后的各项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对浦东新区书院镇外灶村农户进行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高标准农田调研团队对浦东新区祝桥镇星光村农户进行调研)

耕地农田提标准,种稻种粮增底气

粮食安全作为大国之大,正是大国之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要落到实处、落到要处。

从调研结果来看,调研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宣桥镇腰路村高标准农田负责人表示,2022年该项目区域的种植的“5G水稻”均亩产量在1400斤左右,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相比,均亩产量提高了15%以上。而崇明区与余杭区也发挥自身特色,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通过品牌化引领、数字化支撑、组织化创新,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稻”路。

新时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生态环境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正在向生态化、节能减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高质量方向发展。此外,项目建设后,农田防护措施实施率、道路通达度、就业带动率、良种率、基层农技服务站数量、美学价值等指标数据有了一定增长。而田块规整度、培肥改良耕作技术的使用、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如惠南镇桥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负责人表示,建成后排灌的节水设备有效,用水量平均减少了3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原来的0.87,达到目前的0.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桥镇腰路村高标准农田实地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明区新河镇高标准农田实地情况)

踔厉奋发农田建设再推进,坚定不移粮食产能添保障

虽然不少农户表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之后,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水稻实现了质量高、产量好的粮食生产目标,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实现 “绿色增产”的可持续生产的目标。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尚未十分完善,尚存在科技辅助度较低、后期监督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再推进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获取了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状况的第一手数据,为进一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效益评估提供切实依据。同时,团队成员深入基层,参与镇政府的座谈会,实地考察、访谈农户等等,在此过程中感悟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厚植爱农支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接下来,调研团队将继续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总结推广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色、亮点和经验,认真梳理现存的短板,提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