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学生会犯错,老师也可以对犯错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这是法律赋予老师的权力,更是一份责任。

如果因为老师实施教育惩戒“走样、变形”,引发严重后果,老师要担负责任吗?

这不,出事了!

11岁小学生跳楼前留下遗书称,自己跳楼与父母、家长、社会、国家无关,只和班主任老师有关,称老师使用暴力手段。之后家长起诉老师,班主任是如何被处理的?这类悲剧能否被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岁小学生跳楼案宣判,班主任被宣告无罪!

11岁小学生跳楼案宣判,班主任被宣告无罪!

“我,本人张宽,承认:本人的死亡不与父母、家长、社会、国家有关,只和邹某有关,她使用暴力的手段。”这是一名11岁小学生跳楼前写好并放在衣服口袋里的遗书,遗书的落款处还签着自己的名字和印有红色中指手印。

他经历了什么,能毅然决然的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发前,张某多次未按规定的时间、形式、质量完成作业任务,且存在多次请假现象。根据教室监控视频显示,邹某在教学过程中,因张某未按规定的时间、形式、质量完成作业任务,未正确回答问题等原因,使用了“脑子笨死”“欠债大王”“言而无信”“咬本子吃”“常用的惯例”等言语批评,还实施了一次用书本拍头颈部、一次半小时左右的罚站、一次换座位、课后到讲台站着读课文等行为。

家长查看教室监控发现,仅事发当天,就被老师怼8次 ,老师当众说张某是“骗子”“欠债大王”等,引发班级同学的哄笑以外,批评其他同学时,也会以张某为“负面案例”去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家长以邹某侮辱、虐待被看护人提起诉讼,法院一审宣判:涉事教师被认定无罪。因为没有证据证实邹某对张某实施了家长所谓的的虐待行为。邹某的批评、教育、惩戒的用语和行为不符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对其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分。

其他老师教育学生时,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语?

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去,除了一声叹息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出现这样的事情,到底责任在谁?这样的悲剧能否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需要反思, 当孩子遭遇挫折,如总是不完成作业时,有没有帮过他走出这种困境? 受了委屈为什么不是找父母倾诉,而是直接采取如此极端手段来表达?

老师也应该反思,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完成作业质量差,能对老师有多大影响?除了讽刺、挖苦之外,有没有其他教育惩戒措施了?

以学生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是教育惩戒“变形”的根源!

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或者没有按时完成,为什么老师不能接受现实、从容面对?为什么总是说尽讽刺、挖苦之言,实施“变形”的教育惩戒?

以学生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或许是根源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可以从容面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但是学校却不允许老师教学成绩落后。

虽然教育部严禁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禁止按成绩高低排名,但是哪所学校是重点?学校里的哪位老师是名师?大家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成绩很自己很重要,因为成绩决定着你是否有资格读重点初中或重点高中;

学生成绩对老师更重要,因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发放均与教学成绩有关;

学生成绩对学校领导也重要,在很多地方,教育局也会对辖区内各个学校按教学质量进行排队,甚至学校领导的升迁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层层压力之下,最终只能让学生扛下一切。

当老师把追求教学成绩作为重要目标,其教育教学手段必然“变形”,教育惩戒也必定跟着“变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何尝不想坦然面对所有学生,接受他们的优秀,也容下他们“完不成作业”,但是现实允许老师这样吗?

“严厉的批评”与“挖苦、讽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认识,可能老师认为自己尽职尽责,是在用激将法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但学生可能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这种机制会不会取消?

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

悲剧已经发生,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或许是当下家长、老师、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